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8-20 00:24:48| 人氣1,500|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跟後進同事的談話──三談你有資格以身作則嗎?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上班族當久了,很容易就忘記自己還是一介新人的時候,討厭老鳥倚老賣老的那種心情了;然後漸漸的也變成一個喜歡倚老賣老的討人厭老家伙。

當周圍的話題逐漸變成「最近新來的新人如何如何的時候」,可能就要小心,自已搞不好已經開始成為壓制組織創意的罪魁禍首。

豬頭翔先生非常幸運,去年起開始打網路遊戲的公會戰,而有了反思自己的所謂管理經驗,是不是那麼有價值的機會。

網路遊戲的公會戰,簡單來說就是大家在遊戲中扮演各自己的角色,然後集結起來作戰。當然,這就需要一些領導人,來解決作戰的相關問題,因為上班族事務繁忙(不一定是工作啦,大部分都是一些老婆鬧、小孩叫、老闆找的鳥事),公會的領導者大多都是學生。雖然我們公會的領導者是年紀已經比較大一點的博士班學生和留學生,不過比起公司的所謂「菜鳥們」,還是年輕的多,更別說與自詡為老鳥的人比了。

不過這些年輕小子,處理起事、管起人來可一點也不含糊,當公會領袖除了要協調會戰時間(得找自己人有空又有敵人可以打的時間,你試試看約十幾個人在同一個時間出現,就知道有多難),分配攻守成員,有時候還要跟其他公會協商一些聯盟作戰的事宜,另外也要處理會員之間的紛爭,說起來也不會比管理辦公室裡面的事情簡單多少。

如果這些人在辦公室,老實說還不見得有機會被我這個年紀的上班族吆喝到,也不可能被認為有管理其他人的能力,問題是他們做的真的相當不錯;一場公會戰常常都有十多個人同時參戰,一個三十多歲、甚至於四十多歲的上班族,如果表現不是很好,或是爬升的速度比較慢,真的要管到十多個人其實也沒那麼容易。

有了這個經驗,豬頭翔先生才發現,自己雖然常常和公司年輕一代的新血接觸,但心態上卻是傲慢的,常常都會拿著一些其實根本沒啥足以稱道的經驗,想要傳授給人家,然後人家講話也沒認真在聽,總覺得這些菜逼八的菜鳥,其實也講不出什麼自己不知道,或是沒遇過的事情。

經過這次的自省,豬頭翔先生開始認真聽這些所謂的「後輩」在講些什麼,不聽還好,一聽還真是獲益良多。

像是有一次幾位同事,在討論鴻海董事長郭台銘臭罵年輕人只想開咖啡廳,不求長進的新聞,一位年輕的同事忽然說,經營咖啡廳的毛利率比起鴻海來說高得多,郭台銘有什麼資格說人家開咖啡廳不長進?

很慚愧,豬頭翔先生真的從來沒從這個角度想過這件事情,後來延這個脈絡,你才會發現台灣人這麼勤奮工作,工作時間那麼長,但是大部分人的收入比起先進國家還是差很多的關鍵原因──我們或許有很龐大的企業,但這些龐大的企業好像都不怎麼會賺錢,甚至於大部分的利潤根本不是「賺」來的,而是「省」來的(豬頭翔先生實在不好意思用剝削這麼重的字眼)。但大家還是喜歡追逐大企業,以當大企業的員工為榮,以讓企業越來越大為傲;而忘記回頭看看,很多小店小生意,可能都有更強大的獲利能力,而忘記去計較這些所謂的大企業,是不是根本就大而無當。

另一位同事則是在印度NGO組織工作一段時間,才來公司服務;過去也只是覺得這位同事很特別,對印度的了解超過大家很多。不過後來一次機會,仔細聽他在印度的經歷,才發現對於世界還有許多不同的觀察角度。

豬頭翔先生和死黨好友兼同事的L君常常拌嘴,因為豬頭翔先生主張台獨,而L君則認為和中國統一才有前途。不過仔細想想,我們的出發點通常是在思考如何讓社會更進步、更富裕;而這位去過印度的同事(姑且稱呼他為C先生好了),顯然根本不認為台灣有什麼「窮」的地方,豬頭翔先生本來以為他要用印度當例子,來講人家多窮台灣人要惜福那套,沒想到他說的是,他在印度其實是以學生身分前往學習的。

C先生告訴我,很多人一進到那個地方,一看到那個地方的人過的那麼窮困,就急著要幫助他們,而忘記自己其實對那個地方的環境、對那個地方的人一點也不熟悉,自己其實一點也幫不上忙的事實。然後他告訴我他在印度獲得當地人怎樣的幫助,並且了解他們是怎麼看待生活,然後漸漸的可以幫上一點忙。

豬頭翔先生覺得C先生可貴的,不是願意放棄手邊的好工作(去印度前,C先生在一家媒體圈公認有影響力的雜誌工作),跑到一個偏遠貧困的地方「實習」;而是他到一個新的地方,能有自己什麼都不知道、自己什麼都不會的意識,然後誠心誠意的去「學習」,誠心誠意的去了解人家,然後才盡己所能的幫忙。光是這一點,就比很多打著公益慈善的名號,實際上是去踐踏別人的價值觀,以滿足自己優越感的人可貴的多。

很多人都說現代社會變遷很快,但會說和了解是兩回事,變遷快的社會表示比你小的人未必懂得比你少,最明顯就是電腦和網路的使用,這還是屬於知識技能方面;而價值觀方面,因為社會環境的變遷,改變更是驚人。

像是1950、1960年代出生的人,物資缺乏加上政治獨裁,價值觀較為拜金在所難免;1970年代出生的人,成長的環境已經較為民主富裕,開始會去思考自己和社會環境的關係(主要是國家),但因為仍然受到之前貧困的影響與黨國教育的意識形態訓練,想的多半是如何富國強國;1980年代出生的人受到的意識形態約束更少,他們不在被富裕和強大束縛,更可以仔細思考「幸福」的真正涵義。

所以,別再以為不按照你想法做的年輕人就是「不求上進」了,搞不好人家根本不覺得你的「上進」是一種進步,是你的價值觀已經完全落伍了。

台長: 豬頭翔
人氣(1,500) | 回應(1)|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工作甘苦(工作心得、創業、求職) | 個人分類: 職場 |
此分類上一篇:陳金鋒才會「球來就打」──再談以身作則

大企業確實是用 [省]字功來獲取利潤(親身經驗),讚一個
2010-08-21 15:31:18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