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擁有家用電話的民眾,都遇到一種情況,大清早6、7時收到廣告電話,有的是預錄語音、有的是真人撥打且情況愈演愈烈,令人不堪其擾。事實上,將自己電話放入Do Not Call 網站內,並非一勞永逸之道,那些電話行銷業仍能透過各種管道,不當擷取民眾電話號碼。
根據消費者行動聯盟的發言人張毓潔表示,電話行銷並非僅依賴Do Not Call網站提供資料,他們還能利用慈善機構、公益團體甚至政治選舉陣營等,拿到那些已將號碼放入Do Not Call網站的資料。除此之外,凡是和商業機構建立「合作關係」的、公司規模少於10人的營利機構,都能夠光明正大撥電話,向那些不想收騷擾電話的民眾推銷。
舉例來說,若民眾在梅西百貨(Macy’s)購買商品,該購物中心便可理直氣壯以「商業關係」
為由,突破Do Not Call的管制範圍,向受話人做出推銷行為,時間為期可達180天。張毓潔強調,一般公司行號按照規定,每90天得更新自己的Do Not Call名單,否則該銷售行為即算違法,收到這類電話的民眾,可以回電要求將自己姓名、號碼列入該公司名單,若仍持續騷擾,可向地方檢察官辦公室、聯邦通訊委員會(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FCC)、和888-382-1222投訴。
商業行銷手段防不勝防,各種手法推陳出新,業者仍能無孔不入滲透消費者。一對剛購入新屋的張姓夫妻抱怨,他們僅去過家具賣場買一些日用品,未料幾天內便收到房屋再貸款、房屋裝修貸款的廣告電話,這代表業者在與顧客結束商業行為後,又轉一手把資料外流。除此之外,舉凡銀行、汽車經銷商、醫院、信用卡公司、電話公司等,都有將客戶資料轉售的嫌疑。
另外,專家建議絕對不要透過電話方式,將個人資料外流,無論是什麼人或單位詢問,要求對方以正式信件來函索取資料,另通知慈善組織勿主動聯繫,尤其這類非營利組織未受電話管轄,很容易讓人招到推銷電話。
個人電話外洩主要管道:
商業銀行、信用卡公司、汽車經銷商、房屋仲介、所屬的電話供應商、有商業關係的營利機構、醫院、選舉陣營、慈善機構。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