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10-28 15:13:04| 人氣99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縱橫書海 § 《健康與人生──暢談生老病死》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一個陽光銳利,暑氣蒸溽的夏季午後,走在熙來攘往的街上,頓感頭重腳輕。走進醫院一樓大廳,濃重的藥水味刺鼻,周圍都是急急來去的領藥民眾,甚至是急診病患病床,這種生與死僅一線之隔的強烈壓迫,讓人心神不寧。

  那年,外婆住進了安寧病房。忐忑走入病房,眼見躺臥病榻的外婆,仍是呈現著溫藹慈悲的面容,使得來此之前滿是惶恐不安的心,靜了下來。外婆五十五歲接觸妙法,歷二十寒暑而勤勵不已,對御本尊的大確信成就了佛般姿態。

  歷經親人死絕的苦難、身受病痛折磨的黎巴嫩詩人紀伯倫吟誦道:「什麼是死亡?死亡不就是赤身立於風裡,而融入陽光之中?何謂停止呼吸,不就是將呼吸從它不息的潮汐中解脫出來,而能上升、擴展,毫無牽掛去巡訪神嗎?」(《先知》紀伯倫著、黃朝譯,寂天文化出版)對詩人而言,「死」竟是對「初生」的回歸。

  《健康與人生──暢談生老病死》序言中,池田會長如此說道:「遠離大自然的人們,了無氣力之餘,攻擊性卻大增;應回歸『心的故鄉』。」

  本書為池田SGI會長與加拿大蒙特婁大學勒內‧西馬校長,以及任職同校教育學系的蓋‧布爾若博士的對談。西馬校長是病理學權威,而布爾若博士則是著名的倫理學者,有著如此專業背景的兩人,與池田SGI會長,以醫學、哲學與宗教等角度,加以探討「健康」和「生死」。

  首章〈癌症與愛滋病〉中,解析癌症及愛滋的發現與實際病因、論述「癌症告知」與「愛滋人權」等醫學倫理議題。於〈健康與調和〉指明健康的本質,以此為軸,進而就「生死」相互提出意見。〈生命倫理的課題〉、〈生命的進化和人類的誕生〉兩章中,以宗教及倫理學的方式,明示面對生死,所應具備的「克服死之恐懼的生命觀」、「積極創造價值的生命態度」。末章〈生命世紀的黎明〉則展望未來,談及生命教育的重要性。

  每逢清明,在華山慈恩堂看著收納外婆遺骨的那一方骨匣,心中總是深深的感念著──亡者之死,非死猶生,因其早將精神永留生者心中,令法久住;亡者之死,將是另一種生的延續。

  「我常夢到一個遙遠的地方/那兒歡迎英雄,正在等著我的到來/當那裡的人群看到我時會大聲歡呼/歡呼聲不斷,那就是我一直想要/有天我會在那裡,我可以去那遙遠的地方/如果我變堅強,我必會找到我的路/我知道每哩路將都是值得的/當我去那遙遠的地方,我知道我是屬於那裡的……」耳際傳來這首〈Go The Distance〉,不停迴盪著……

  生命路上,總有挫折讓人顛顛跛跛,總有不如意使人意志消沈,因為,我們仍然在學習著如何堅強,好讓自己走過時晴時雨的街道,也能懷有一份自豪,微笑從容地,迎向前方的夕照。


(2009年11月號《福運雜誌》)


《健康與人生──暢談生老病死》



300元 精裝 375頁 

本書是三位東西方巨匠的鼎談結晶。池田SGI會長從文
明、宗教的角度切入主題;西馬博士是加拿大蒙特婁大
學校長,癌症權威,從生理、病理學角度剖析問題;執
教該校教育學系的布爾若博士,是生命倫理權威,從心
靈、生命倫理的觀點論述生老病死。本書誠是關心生命
課題的現代人,亟需要的綜合觀點。
★前台灣大學校長陳維昭專文推薦
★美國神經科學院院士暨小兒科學院院士曹昌榮醫師推薦


◆序 重新確認健康的真諦與人生的意義/陳維昭

   理想未來需要全人類協力完成/曹昌榮

◆譯者序 健康的人生靠自己探求/劉焜輝

◆作者序 讓二十一世紀成為生命世紀的黎明/池田大作

     展開一場兼容並蓄的對談/勒內‧西馬

◆前言 為了人類及新世紀,暢所欲言!

◆第一章 癌症與愛滋病

◆第二章 健康與調和

◆第三章 生命倫理的課題

◆第四章 生命的進化與人類的誕生

◆第五章 生命世紀的黎明

◆後記 今日的行動決定人類的未來/蓋‧布爾若

台長: 沐龍燭楓
人氣(99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福運雜誌 |
此分類下一篇:§ 縱橫書海 § 《二十一世紀的和平與宗教》
此分類上一篇:§ 縱橫書海 § 《今日的世界 明日的文明》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