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端情人之後,終於又出了一部討論人類和AI之間感情的可能性的電影。但相較於雲端情人後段的神展開,這部I am your man的德國片則從頭到尾是完完整整的浪漫~~~
這世上人人都在追求愛情。但是愛情的本質是甚麼?當用科學或生物學的角度去看,戀愛只是大腦分泌多巴胺而讓人產生如毒品般的癮頭。所以去除了那個癮頭,到底還剩下了甚麼? 而愛情的對象又一定只能是人嗎?這部2021年的浪漫喜劇電影,一段浪漫且魔幻的愛情下,提出了讓人思考愛情的可能性。
(以下劇透)
電影的女主角Alma是個考古學家,夢中情人的問卷調查下的她,顯現她內心渴望著浪漫,但是實際上和"夢中情人"見面的時候,她卻又被理性所控制著,無法把對方當做一個人。而英俊、帥氣又聰明的男主角是一個機器人。或是在女主角理性的腦子裡,Tom只是一部機器。相對於女主角的理性,這個機器人卻是充滿了幽默、風趣與浪漫。而"我是你的完美男人"這部電影,就在這樣浪漫的氛圍下,藉由男女主角身分的反差,讓人對於"人"和"愛情"的定義產生了一個思考的空間。
電影一開始Alma和Tom見面,她就知道Tom不是人類。對於Tom口中說出的浪漫語句,她只當做是機器功能的反應。但是Tom也明擺著說,他會說出那些討她歡心的話,就是因為他存在的目的就是要讓她感到開心和幸福。而Alma的反應則是,她沒有落魄到要靠一部機器"自欺欺人"。
但是我們試想一下,如果Tom是個真人呢?在人的社會當中,人們不斷地被教導,男人就是要讓女人幸福、快樂。戀愛當中就是要取悅女性。所以某種程度來說,多數的人腦子裡不就像是有一套預先被設定好的模組嗎?這樣的模組跟在機器人腦中編寫入的程式有甚麼不同嗎?而因為這樣被傳統、文化設下的模組,人們對於幸福的定義、完美的情人也就有了一些共通的既定模式。甚麼是浪漫、甚麼是勇敢、甚麼是幸福,甚至甚麼事帥、甚麼叫美,也都有各自的模組。人與機器人的差異只是,人是靠口語和文字輸入了這些程式。而機器則是需要靠鍵盤輸入程式語言。
Tom是一個思考、學習型的機器人,學習的越多,他讓Alma感到快樂的機率就更高。這就跟戀愛雙方剛開始交往時一樣,也是需要一段彼此了解的時間。 但是Alma排斥Tom這樣一個目的性的行為。因為Tom只是個機器人。當Alma開始動搖,她要Tom證明他也可以有情緒、他也能夠在運算思考之前做出反應。這個橋段,Alma顯現出了人類的矛盾。人一直都是在學習著如何不被情感、情緒所控制,學習著要當一個理性的人。但是又期望著將來機器人能夠有人類的感性。這樣的矛盾,當我們細細的檢驗時,就會發現人只想cherry pick出對自己有利的部分。希望這個世界對自己是較多的感性寵愛、對別人多一點的理性制約。Alma貶低了Tom對她的浪漫,其中一個原因就是,那份浪漫並不是Tom感性上的鍾愛她,而是先有了需要偏愛Alma的理性制約。這說明的是人性上原始的自私。當Tom給她的愛情有一個理性制約的前提,Tom的這份感情,對她來說就失去了證明她自身魅力的價值。而接受一部”機器”的愛情,更貶低了她身為”人類”的地位。
但是Alma一直沒有去思考的一點是,甚麼是”人類”? 所謂人類的價值又是甚麼?撇開人因為求生欲而和其他物種的鬥爭,所謂”人類”兩個字,對於每個個人的本身真的有價值嗎?如果其他的生物可以是物種,機器人不能成為新的一個和人類共存的物種嗎?還是因為對於機器人,人類有一種”造物者”般的優越感呢?這些問題,當我們分別用宗教學、生物學、科學、哲學等去解釋,就會得到各種不同的答案。而這些答案之間的矛盾,就是Alma在對Tom產生感情之後的掙扎。
電影中有個有趣的橋段。Alma把Tom帶回家的第一個晚上,Alma拒絕和Tom共枕,而且還很謹慎地把臥房的門鎖上。深怕Tom會對她做出甚麼”壞事”。這某種程度或許也代表了,情感上她其實無法不把Tom當作人吧。
自由的想像力、創造力,或許不是人類獨有的能力,但應該是相較於其他物種較優越的天性、特性。只是為了社會和政治權力的穩定性,人們通常被要求要壓抑想像力和創造力。結果變成通常是比較叛逆、反社會性格的人,才會顯現比較多的想像力和創造力。想像力靠的是自由開放的思考,創造力靠的是實現思考結果後的行動力和執行能力。少了實際的行動力,想像力只是空想。但是如果少了執行能力的行動,想像力和夢想經常只會變成災難、禍害。但是畢竟想像力、創造力都存在於人的天性當中,過度的壓抑自己的天性,就會讓人感到不快樂。所以就算是少了行動力和執行力,人們也應該抱持開放的態度去面對、包容這個世界各種不同的人、事、物,和各種仍然未知的一切。劇中Tom對Alma說 “If you opened up to me, you’d be happier.”。我想導演的言下之意,”If we opened up to the worlds, we’d be happier” 接受、尊重、容忍,不代表放棄自己直觀的想法和感受,而是理解自己的直觀想法、感受也不是正確的可能性。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