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歐吉桑鄰好的英文原名是St. Vincent。直譯就是聖人文森。怎樣才是聖人?完美的人?從不犯錯的人?電影St. Vincent對聖人一詞有這麼一個解釋:
"A saint isa human being we celebrate for the sacrifices they make, for their commitmentto making the world a better place."
這句話的重點不在於Sacrifices、Commitment。這句話的重點其實在”A Human Being” 人,僅僅是人,聖人也不過跟我們一樣是人。是人就會有喜怒哀樂、七情六慾。是人就有好逸惡勞、好吃懶做的劣根性。人之所以為人,就是有種種屬於人特有的劣根性。不過僅僅只有這些劣根性,而沒有道德感、良知、同情心、同理心,那就只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壞人。這個世界很全然的壞人不多,只是有很多想著做好人,但是總是做壞事的普通人。
嚴格說來,St. Vincent是一部近乎童話的電影。主角Vincent是一個脾氣差、酗酒、賭博、嫖妓、偷竊等等,什麼小奸小惡完全都不忌諱糟老頭。但是在這樣一個人身上,我們卻漸漸的忘記老祖宗教誨的”勿以惡小而為之”,而逐漸的喜歡上Vincent那種玩世不恭又尖酸刻薄的嘴臉。隨著故事的發展,我們慢慢的發現,原來那個"討厭鬼”也像我們一樣,也是有一付好心腸,也是有著古道熱腸的一面。那沒有那麼多缺點的我們,是不是比他更接近聖人了一點呢?至少我們不酗酒、不賭博、不打架、偷竊……。只是少一點缺點的我們,真的有比較接近聖人嗎?
電影的結局告訴了我們為什麼Vincent被小小的Oliver發現他聖人的特質。不過電影沒有直接告訴我們的是,其實電影中其實有一個和對比的”壞人”。而這個壞人就是男孩Oliver的母親Maggie。表面上看來,Maggie是所有角色中最”正常”的人。她有著一般人的價值觀,努力且誠實。但是其實她才是電影中的壞人。因為她對前夫的憤恨,她拿孩子當武器,剝奪孩子和父親相處的權利。因為她貪圖對自己的方便,她沒有仔細考量孩子的需要,沒有慎選保母。她把孩子丟給學校、保母之後,沒有仔細的關心孩子狀況。所以她從頭到尾大多數的時間,都只考量了自己的需求、方便。她就是所謂的一般人、正常人。當問題出現,就像大多數人一樣,她也只會歸罪給其他人。千錯萬錯,兩手一攤,反正事已致此,一切都是別人的錯。這就是所謂的一般人。所以,我們這些心中記著要做好事的一般人,到底離成為聖人有多近呢?
冷面笑匠Bill Murray很成功的飾演了Vincent這個角色。雖然多數的時間,他還是一貫的死人臉加翻白眼,再外加齜牙裂嘴的尖酸刻薄。不過Vincent心中聖人般的溫暖內心,還是隨著故事發展,像溫熱的炭火爐,慢慢的擴散開來。他沒有樂於助人。因為肚子餓時,還要把僅有的一顆饅頭分半顆給快餓死的人,誰會為此而開心呢?誰會因為扶老太太過馬路,所以上班遲到被扣薪水,而感到開心呢?所謂,我做了好事,所以很開心,其實是很阿Q、很違反人性。因為Vincent的好,沒有違反人性,所以讓人覺得親近、可愛。Bill Murray活靈活現得演活了Vincent這個角色。他不但展現很高度的喜劇功力,完全的控制住整部片子的節奏,但是又沒有讓角色中卡通色彩掩蓋過角色中溫暖的人性面。(相對來說配角Naomi Watts的演出就流於卡通化。) 我想他在金球獎喜劇類最佳男主角輸給了Michael Keaton是很不公平的。順道一提,他在電影中主角中風的演出其實相當細膩。證明他其實是一個對於臉部、身體肌肉控制都相當精準到位的一流演員。這幾年我非常喜歡Bill Murray的演出。他已經進化成和Jack Nicholson一樣具有情感收放自如的演技,但又保有個人性格特質的戲劇大師。雖然表面上他的表演方式好像一成不變,其實他已經可以把”真正的自己”放在每個扮演的角色中。他們和梅姨這類每一次都在角色裡面重新塑造一個”新的自己”的表演是不同的派別。不過所有偉大的演員的共同點是,他們的演出都可以傳達角色最真實、原始的情感。
飾演Oliver的童星Jaeden Lieberher可是說是這幾年最耀眼的童星。已經很多年沒有出現令人眼睛一亮的男童星了。他演出的Oliver夾雜了冷靜、理智、細緻、勇敢又不失童真的特質。他的演出在Bill Murray面前一點都不遜色。為這一部電影增色不少。
St. Vincent是一部集可愛、溫暖、爆笑的電影。它沒有高潮迭奇的情節,不過它不失幽默的頌揚人心,是一部相當具啟發性又感人的電影。
PS:看完這部電影,我心中浮起一個問題。一個因為信仰而內心充滿喜樂做善事的人,和一個只是因為心軟而心不甘情不願做善事的人,到底哪一個比較感動人呢?一個為了自己的福報、天堂,一個只是為了別人。你說呢?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