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談論到國際化的時候,就會不由自主想到英文的重要性;語文作為文化以及傳播的重要載具,自然是我們不可忽視的課題之一,然而英文真的就相當於國際化嗎?
世界三大商用語言分別為英文、法文、西班牙文(International Marketing and Export Management, published by Prentice Hall),國內教育多半給予至少三年以上英文課程,除此之外,其他外語能力仍然一片空白。許多外語教育必須等到進入大學之後,才會有更多的選擇。即便如此,學外語似乎仍被視為是一門「功課」,而不是溝通的工具,更不可能藉由學習語文來了解其他國家不同的文化內涵與生活民情。
筆者還在學校的時候,曾經試著詢問幾位選修法文課程的學生:你們為什麼要選法文啊?十位大約有六位回答:「因為我覺得法文很浪漫啊!」;另外兩位可能會說:「系上規定要選。」,他∕她們可能不知道法國的歷史與現今面臨的困境、各地紅酒產區的差異、或Eva Joly(註一)是誰;同年紀的歐洲年輕人卻早早就開始覺醒第二外語的重要,德國的Stephen Willms除了本身的德文母語以及英文之外,開始學習西班牙文;來自芬蘭的Pasi Riikonen會說超過七種以上的語言,「下個目標,我想學中文。」Pasi滿懷自信的笑容說著。
「根據歐盟執委會的民意調查顯示,越來越多的歐洲年輕學生重視「外國」語文之學習。在1987 年時有 47%的歐洲年輕人認為熟悉外國語言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在1993 年時,此一比例則增至 61% 。對於歐洲人而言,英文仍是歐盟之內最常為一般人所使用的語言(36%) ,其次是法文 (26%) 、德文 (19%) 、義文 (13.6%) 以及西班牙文 (13%) 。」(《歐洲語言文的多元發展》—梁崇民)歐盟甚至於2001年推動歐洲語言年,以鼓勵終生學習各種語言。
從早期的日劇到近期的韓劇,透過大眾媒體的渲染與宣傳,間接或直接刮起了日語以及韓語的風潮,這樣的趨勢很難說好或是不好,畢竟藉此機會多了解週遭鄰近國家未嘗不是一件好事,然而盲目的追逐偶像之後,若什麼也沒有留下,那將會是十分可惜的。此外,相對於日文或韓文的使用人口,大費周章學好了這兩種語言,未來可能使用到的機會有多少,是必須考量在內的。
學外語除了聽說讀寫,更重要的是藉此觀照不同族群的深厚底蘊,屬於他們的文化寶藏是什麼?看了《Hero》,我們有沒有進一步去了解日本的司法體系良窳?看了《明成皇后》或是《冬季戀歌》想學韓文,是不是可以學習韓國三星是如何打下大片江山?或是韓國民族性格強烈的原因在哪裡?學習外語其實可以是學習一種生活的態度與思維方式,每一種語言都有她獨到的特色。
不可諱言,英文的確是一般人常用的國際語言之一,然而國內的教育型態仍然偏重在考試為主的英文能力,以致於許多台灣學生讀寫聽沒問題,真正要上場開口的時候,偏偏開始不靈光。不注重基礎會話、脫離現實的英文課程,這其中還加雜著因為貧富差距繳不起課外補習學費而放棄英文的問題。李家同教授曾多次撰文對這些現象表示憂心,「國中生一開始就放棄英文,一定是因為他當年沒有補習過,現在是弱勢團體,將來更加是弱勢團體。」
「…台灣學生報名托福測驗人數居世界第5,平均分數卻低於各國總平均,與亞洲23國相較,台灣托福電腦測驗分數為倒數第4名,紙筆測驗則排名第14,遠落後排名第4名的中國大陸…」(12/31/01‧世界日報),面對這些不同的數據,在在提供台灣英文能力下滑的警訊。早期留學生苦讀英文背全本字典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現在換成中國學生全面攻佔大多數外國研究所名額。國內許多企管研究所或是商學院察覺到語言能力的問題,開始要求學生的第二外語能力,政大推出IMBA,要求學生提出GMAT等相關成績申請入學;中山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自成立以來就開始要求學生畢業時必須通過第二外語考試。
台北市政府也為計程車司機開辦英文課程,於結業之後發予證書張貼於車上。各式各樣的英文學習熱潮席捲全國各地,由教育部補助研發並委託財團法人語言訓練測驗中心主辦的「英語能力分級檢定測驗」,自2000年以來已經有32萬人次報考;ICRT成立了專屬的英文訓練部門,接受企業團體報名;大型網站也推出線上英文學習區,搶搭這班列車。到高中畢業前足足六年的英文課程(若不包含大學前兩年的基礎語文課程),仍然讓許多上班族前仆後繼投身各地英文補習班。
不敢開口似乎是學語文最大的障礙,巴西的Otto來台灣已經三年多了,他剛開始講中文的時候,常常惹來程度不一的笑聲,現在堅持勇於嘗試開口的他,讓同事多半不敢當面說他的壞話,因為Otto已經能夠聽得懂簡單的會話,也不要以為講閩南語就可以打混過去,其實他也偷偷在學了。事實上,對於多數的外國人來說,中文真的很難,葡萄牙的Fernando說:「在葡萄牙如果有人說些太艱澀難以理解的話題,我們會說:『That’s Chinese for me.』」。試想以如此困難的語言,我們都能夠駕輕就熟了,更何況其他外語?
其實學外語不難,秘訣也人人都懂,就是「多練習」。如果你聽過前ICRT的DJ大衛王主持節目,你會懷疑他是不是ABC?事實上,他從沒出國喝過洋墨水,一口流利的英文全都是自學來的;創辦《長春藤英語》的賴世雄,常常唸書到凌晨三點,甚至還躲在豬圈裡苦讀(註二)。
要談國際化,外文雖然不是唯一重要的指標,但是她卻是我們與其他人溝通的工具;如果不勇於跨出第一步的話,永遠不會有進步的可能性,也只能保持一貫的沉默,接下來,我們還會不會有發聲的機會呢?很難說,真的!
Can you speak English?
註一:
Eva Joly為挪威人,於巴黎法院擔任初審法官,揭發並審理法國前億而富集團三億歐元集體貪污案,後創立Paris Declaration(
http://www.parisdeclaration.org/declaration.php),致力推動反貪污運動。
註二:
http://www.sinorama.com.tw/ch/current_issue/show_issue_text.php3?id=200399209078c.txt&show=1&mid=20030920030820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