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08-01 10:10:12| 人氣41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世界末日與奇幻異境裡的渡邊徹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如果您曾經進過本站的哲學版或是bookreview版看看,您可能會發現各式各樣的評論與心得,不得不折服於論者的功力與細微觀察, minHsiao的閱讀數量之多,令人瞠目結舌。同時您或許也會發現他在散文或是小說的發表上,也並未缺席,「斷簡殘篇」與「見習醫師手記」,甚至是「電子情書」等系列,充分地展現了minHsiao的多樣才華。對於網路,渡邊兄有什麼獨特的看法呢?以下是訪談整理:

DanLon(以下簡稱D):渡邊兄,這是一段我與plover在討論網路創作相關問題的討論,或許我們可以由此開始,其中plover對於50、60、70年代網路使用者的觀感比較有所保留,對於這個問題您的看法如何呢?還有最後一個問題,也想順便請教一下渡邊兄,對於現在網路生態的觀感?

MinHsiao(以下簡稱M):對早期撥接上站的私人、店家或公司 bbs,由於設備不足與個人時間分配的考量,我未能參與。 :) 不過,也正由於那時 bbs 初萌,對使用者不得不有些基本且必然的限定,比如相當懂電腦及dos系統語法使用、有 modem 也方便使用電腦撥接、會基本硬體/軟體的維修和設定……等等,會使用 bbs 的人頗少,也都幾乎是同類人。在這種新興、快速、化天涯為比鄰的溝通媒介上迅速交心,是很可以想見的。就像小團體成員,總容易成為一輩子契友一樣。 :)

所以再進一步可以想見,那時用網路創作的網民,更是少之又少。 :) 那應該絕大多數近乎(或根本就是)現在的 heart/feeling/love……,大都是些赤裸無隱的真人實事,藉這種看似匿名其實不盡然的園地,向任何不知名的他者傾訴發洩。不預設回應,但也其實渴望回應。 :) 而觀看人們讀來,自覺也像是個對方的密友,有種受信賴的喜悅,更有種莫名的、出自關心的使命感。急匆匆就想提供些什麼意見,就算給點文字上的鼓勵和安慰也好。 :) 在這種共識和良性循環下,如 plover 所說「單純、不商業化、只為寫而寫」,是可想而知,也必然而然的啊。 :)

我想,可能也是出身或成熟於這種境遇,plover 的作品總有一股懷舊、溫暖、親切但不灑狗血的,所謂「淡淡的哀愁」。也難怪這麼容易打動人心,被人接受啊。 :)

D:誠如我前一封信裡所提到的,由於基礎建設:各大學校園裡internet的普及、ISP的競爭,校園裡學弟妹跟隨著學長姐的腳步使用BBS成為溝通的一種管道、學長姐畢業後進入社會又開始帶動周邊朋友一起來使用網路,國外事實上在BBS的使用上只有大概七年前左右風行一陣,到了後來就全面轉入WWW為主了,與台灣截然不同,對於這個現象你的看法如何?

M::)) 事實上,我想你上面一段話,已經提到問題所在了。 :)

先說明,我本身不是「網路觀察家」,平時也未投入時間專門搜集資料作研究。所以,要提的這些話,只是我本身的臆測想像,或許不是事實啊。 :)

眾所周知,網路是這些年才驟起流行的新興媒體。連微軟總裁比爾蓋茲,當初都沒料想到這會有什麼發展,在 windows 作業系統未有網路瀏覽器。IE 可是後來發現 Netscape 大賺其錢,才補救發展出來的呢。我想,這些歷史,大家都多少知道了。 :)

我不知道西方甚至全球的網路型式或發展如何。所以以下說法,針對英語系國家,甚至可直言美國來談。 :) 所謂「網路」,也是就 BBS 發展以來,開始談起。 :)

早些年玩 BBS 的朋友們都記得,網路是個美國流傳過來的玩意兒,所以介面都是英文的。撥接軟體 (如 Telix) 是,作業系統 (如 DOS) 是,甚至撥接用的 modem,說明書都是英文的 (即使可能是國內所製)。所以,台灣早期開始接觸網路、熱愛網路的,絕大多數是大學教育以上的朋友。甚至可能是國外留學回來,保留了上網習慣,回來將這好用工具 (媒體),播種在台灣,並以便與國外資源繼續聯絡的。 :) 直到現在,中文介面的工具軟體,都發展有一定程度了,一般民眾對網路的使用,才漸漸推廣開來。 :)

反觀美國呢? :) 網路的使用介面,用的本來就是大家熟知的語言(美語、英語),只要受過初等教育的民眾,都可一望即知。有心的話,成為專家當也不是難事。不是聽說美國中學甚至小學生,發展程式設計,成為網路新貴的麼。 :)

所以,我猜想,「網路程式介面的語言隔閡」,是台灣與美國 (或英語系國家),對網路發展步調不同的最大關鍵。 :) 也是造成使用者層面有根本不同的決定因素。 :) 再由於「使用者層面的不同」,使得 BBS 到 WWW 的轉換步調,出現差異。

這話,怎麼說呢? :)

以美國而言,由於使用的語言就是母語,通訊費用 和 電腦等硬體, (據說) 又比台灣便宜許多,使用網路垂手可得,十分便利。 :) 因此,網路使用者遍及各階層。他/她們可能興趣不同,教育不同,專長不同,……但,都可能使用著網路在購物、瀏覽、學習、聊天。網路和生活,已經密不可分。 :) 對網路使用者而言,「英打」根本不是難事,也不必學習。就是一指神功,也有人打得飛快啊。 :) 可是,誰閒閒沒事在網上打字呢。看網路的新鮮事物,都來不及了。 :) 同樣的,慷慨在網上分享、或尋求商機的人,重點也是放在「如何使網民能常來光臨、停留在自己的網站」。在這點而言,聲光多媒體的 WWW,要比只有文字溝通的 BBB,要來得佔便宜多了。網路介面,由 BBS 七年就傳成 WWW,是可以想見的。 :)

以台灣來說呢? :) 「語言的隔閡」與「使用者層面的不同」,是互有影響的。 :) 即使現在,視窗中文化介面已經這麼發達,網路媒介還是逃不開「英文軟體」的影子啊。 :) 試問,「安裝視窗」、「錯誤訊息」、「軟體介面」……再怎麼中文化,能作到「不用半個英文字」麼? :) 就算「help」也全面中文化了,也靠中文來寫「錯誤訊息」,遇到軟體不靈光,使用者能只靠中文提供的訊息,就能排除掉麼? :)

所以,台灣使用網路的網民,還是停留在知識份子層面。一般民眾,對新科技可能不畏懼,一知道要用到英文就退縮了。而,知識份子中,又以「中學生以上」的學歷最多,年齡也年輕化。因為,只有他們有時間有精力,學習新事物,尤其是「中文打字」。 :) 「注音輸入法」不須學習,初期打起字來卻極慢,也極久才能練得可用的速度。其他輸入法,至少也有一定規則要熟記。一般民眾常沒耐心來學習。奈何,中文介面的網路,動不動就有必須中文輸入資料的時候。這成了一般民眾使用網路的另一個潛在阻力。

我想,在這些阻力下,目前台灣網民不得不以年輕人,尤其是中學、大學生,為大宗了。 :) 年輕學生,固然熱愛聲光視訊帶來的效果,卻也是最愛八卦聊天的了。--這話沒有貶抑的意思。 :) 加上,學習中打又不算難事,不能構成他們上網與人聊天的絕對阻力,在「溝通文字資訊」上, BBS 就比 WWW 來得純粹強大多了不是麼。 :)

綜合以上所述,我想,這些都是在台灣, BBS 面臨 WWW 的發展,還能持續茂盛發達的原因吧。 :))

D:針對你所提到的共識與良性循環,現在的情形不是如此嗎?網路上的post有時大約80%左右仍是比較偏向內心單純的抒發,而其中又有90%左右是有關於情愛的部分。

M:我不知道,你的百分比數據,是根據哪個網路調查而來,還是一種數量的個人估算啊。 :) 不過,目前 bbs 的文字創作,的確傾向情愛為主。這也是因為,15-35 歲年齡層讀者,關注喜愛這個話題。對這種話題,才會有所回應,給予掌聲。而,作者總是喜歡「掌聲」,勝於「噓聲」或「無聲」的。 :) 在這種趨勢下,會發展出這種樣貌,是自然而然的啊。 :))

D:另外,曾經有位網友的簽名檔大概是這麼說的:「我用上網時數來衡量這個城市的寂寞指數。」你認為除去其他社會因素之外,現今社會的人際疏離是否與網路興起有什麼關係?馬斯洛的需求理論也有提到「社會認同」的部分(渡邊兄的專業背景對於這方面應該不陌生才是),人們這種「不預設回應,卻又渴望回應」的微妙心理是不是呼應了這樣的理論,對此你的看法?現在這樣的風氣有所改變了嗎?

M:「社會的人際疏離」,與「網路興起」,我想與其說是「因果關係」,不如說是「互動關係」來得恰當啊。 :)

「社會的人際疏離」,是資本主義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台灣並不是特例。 :) BBS 的,有限度匿名的發言性質,加上聽眾的廣泛、不可知,使得陌生人群得以省去初步試探偽裝的步驟,直接交心 (如果想要的話)。這對現實生活的彼此疏離防備而言,是太迷人的誘惑了。這是台灣「網路」快速「興起」的原因之一,但不是唯一。 :) 因為,類似的匿名溝通,如「電話交友」等等,早行之有年了。 :))

「不預設回應,卻又渴望回應」,與馬斯洛的「社會認同」理論,似是不同的。我想。 :)

「社會認同」,是人藉以建立自己生存價值的需求。未知的社會人群,都能認同自己某方面的才能 (比如歌手之善歌,演員之貌美善演),所以自己也才有自信,認為自己存活在世上是有價值的。反之,得不到陌生他者的認同,個人又無法肯定自己,很容易就了無生趣,甚至可能自殺以求解脫。 :)這是「社會認同」的重要性。 :)

可是,這裡的「不預設回應,卻又渴望回應」,說的是發表者普遍心態的問題啊。應該屬於心理輔導方面吧。 :) 「不預設回應」,因為對作者言,這可以只是個轉化的「發洩」,本身就有「自療」的作用。 :) 就像心情不好時,有人會痛哭、大罵、狂買、暴飲暴食……。這些對造成「心情不好」的事件或現狀,一點幫助也沒有,可是作完這些事後,情緒被轉化了,心情也好多了。 :) 「又渴望回應」,是因為人在脆弱時,總希望旁人安慰來支持自己啊。 :) 即使是說些無關緊要的話,也覺得世上還有人了解我的心情,自己並不孤獨。 :) 這和心情不好時,會找朋友、親人傾訴的心態是一樣的啊。 :) 而,BBS 網路上,最容易找到這樣的支持力量了,不是麼。 :))

D:還有這裡所指的群體是泛指所有的網友嗎?或是單指比較早期的使用者?

M:泛指所有的網友。 :)

=============================================================
與plover訪談節錄如下:

D:早期網路創作與現在的差別?您的感想如何?

P:早期網路環境單純,寫故事的人少,年紀也大一點,所以凝聚力強,讀者的回覆也較直接而熱情。同時會有針對文字內容或技巧的評論,寫作的人也比較會聚在一起,加上bbs是發表的唯一管道,也沒人出書,所以單純、比較不商業化 、只是為了寫而寫。現在的環境多元化很多,但那種單純的互動就少了很多,一篇優秀的作品很可能淹沒在許多新秀的post當中。

D:您認為50年次與60、甚至70年次的差異性?

P:這點我也不便評論。我的感覺是,我們這個年次的,感覺比較沉潛壓抑一點。新新人類比較敢show出自己,推銷自己。我們在這方面比較吃虧一點。還有就是對於流行的脈動吧?一些新人類的用語已經聽不懂了:p

D:當初小說或是情色小說的部分相當反映出自己對於情愛的嚮往與追求,又現在其他新人小說作品是否反應了不一樣的時代性?特徵為何?多元化的含意是不是可以舉些例子?您認為現在的網路環境是否良莠不齊?還是這反而是一種新時代活力的展現?

P:這問題很大,我也不便妄加評論。可能需要網路文學觀察家來回答這個問題。
============================================================

M:(針對第二題有關50、60…等差異性)這個問題太廣,也太多元。真的不易回答啊。 :) 若就網路創作的差異,就可以寫上數千字的專論了。並不是三言兩語可以道盡的,我覺得。 :))

D:那就期待渡邊兄的意見囉...:)

M:饒了我吧。我也要留點話,在你下回可能的「企畫」說呀。 :p

M:(針對最後一個問題:小說) :)) 對 plover 的規避,我不禁莞然。 :) 不過,這個問題也真是很大。要談到情愛/情色與文學的互涉,連帶要先定義一堆東西。再比較現代愛情小說/情色文學,與早幾十年如瓊瑤小說的異同;正經文藝的愛情小說,與坊間一片紅火的華語、西洋羅曼史小說的異同;為愛情而愛情的愛情小說,與愛情為體、哲學(或其他)為用的愛情小說(比如《傷心咖啡店之歌》)的異同;……

又是一篇論文的題目了。 :pp

D:呵呵...如果渡邊兄有時間的話,當然是十分歡迎囉!除了愛情本身,是不是題材還有其他特性呢?

M:我也來學舌一下吧:你問的,是單指《傷心》,還是泛指所有愛情小說呢? :p

不成了,單回這樣一個討論,我就這麼長舌,要談這些,我還得去找資料、作比較,卻又不是我強烈興趣所在,還不如多為大家介紹幾本好書呢。 :))

D:除此之外,現在網路上的作品與時下電視劇、流行歌曲關於情愛描寫的濫觴,並沒有兩樣,所以這是否也算是某種程度上反映了大眾口味的偏向?

M:可以這麼說,我覺得。 :) 因為,在網路上主流的作品 (同時也是純文學作家們看不起的作品),作者都是 15-35 歲年齡層的普羅青壯年,這群人,同時也是社會最主要的消費群和主力分子。 :) 他們的創作作品,幾乎都是感時傷情,我手寫我口,雖然粗糙,真實情感卻更撼人。 :)) 要說,這些作品沒反映出大部分大眾口味取向,我想是不可能的吧。 :)

D:對於楊照引起網路上群情譁然的評論,你的看法如何?

M:請看山抹 bookreview 的精華區吧。「楊照事件」,當初就是我點的火啊。 :p

D:BBS與WWW能否成功,主要還是基於是否能經營出一獨特的虛擬社群,從早期無所不包的大型站台,發展到如今的小眾、專業站台,您認為這是必然的趨勢嗎?小就一定美嗎?

M:我想是必然、不得不然的。 :) 這也是任何一種文化發展,所不斷重演的過程啊。 :)) 雖然,不能說是「小就一定美」(何謂「美」「醜」呢?),但網路世界日益成熟龐大,勢必要/會走向分眾一途。如此,不同人才能找到更適合自己的定位;若真找不到,在勉強遷就久了,也會自立門戶的是不? :) 這就是所謂的「青菜蘿蔔各有所好」麼。 :))

D:所以這也相對地可以套用歷史上「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M:……好像比喻得不甚貼切。 :) 歷史的「分合」說,是一種「永劫回歸」;可是網站的「分眾」,卻是開枝散葉,大趨勢是「不斷發散」的啊。 :)

D:經過使用者、整體網路生態的去蕪存菁之後,可以留下的就會是比較經得起考驗,而不會有泡沫化之虞的網站?

M:可以這麼說吧。至少,都必然有它們「適者生存」的撇步在。 :)

D:就一些對普羅大眾來說略嫌沈重的版面而言,會不會落入曲高和寡的窘境?

M:曲高,就算「和」真的「寡」,也必然有人來「和」啊。 :) 而且,這群人或許還只希望,只有少少的人來「和」呢。 :) 否則,何來「精英」的自豪感呢。 :pp

我覺得,倒不必擔心曲高和寡的問題。如何讓版面是個開放、包容的園地,才是重要的啊。 :) 版面立意可以高些,但不該拒絕異見或(可能的)略見。因為,在百家爭鳴裡,才會呈現多元、流動、有生命力有希望的活力,也才有變異進步的可能。 :) 反對曲高覺得跟不上來的人,除了會有努力見齊的心,在與崇尚曲高的人對話中,也才得以表現曲高的好處美處來。相對的,崇尚曲高的人發現和寡,也可以反省這曲是不是走入偏峰了,除了促使自己檢視曲是否真有毛病,也讓自己思考是不是可能在將來作出雅俗共嘗、使不同階層者都能有所領略的曲來。 :) 我不覺得,這有什麼不好啊。 :))

當然,若自負精英,曲可能真的高妙,卻睥睨不可一世,說道「看不懂不是我吹的曲差,根本是你不夠格來聽,才這麼豬八戒吃人參果,不識好滋味!自己回去徹底檢討吧你!……」,這也是我所不以為然,不覺得了不起的。 :) 文字、音符、語言、……,所有人類符號,都以傳達意念為前提。空有意念,卻只有極少數人,精英之後才能理解,這不也是種「缺陷」麼,相對而言? :))

D:對於未來 content網站(不論是BBS或WWW)經營上,您所觀察到的現象與趨勢為何?未來這些網站該往哪裡走?

M:又是個論文大題目了。連我也想學 plover,賴皮說句:「這問題很大,我也不便妄加評論。可能需要網路文學觀察家來回答這個問題」了呢。 :pp

簡單地說,我也只是網路滄海之一粟啊。 :) 更何況,我不曾經營任何一個 bbs 和 www,向來只是個單純使用者罷了。沒有實戰經驗的人,如何能教百戰沙場的老兵們怎麼作戰呢。 :)

不過,話說回來,這真是個有趣的討論題目啊。 :) 夠聊上、吵上一陣子了,若在「台大椰林風情站」,這種充滿台灣人「 call in 狂熱性格」者的站台上。 :pp 這與其說適合你「散文版」來關心,不如該是我「閱讀版」的討論話題呢。 :))

D:其實這就是為什麼我想由使用者的角度來探討這件事了,經營者如果沒有妥切地貼近使用者的品味,如何能夠成功呢?:)此外,散文之所以為大眾文體的道理或許也就在於此,我不免有些貪心地想要無所不包呢!:P

M:可是,話說回來,我也不是「網路觀察家」啊。 :p 我在隆中高臥,生活自在極了,何必自己沒事找事,主動出來淌三國紛亂的這場渾水呢。 :pp

D:之後散文版還會有其他的議題,也請渡邊兄多多賜教。我想,這樣的討論的確是非常有趣的,現在火種丟下去了,希望會越來越旺才好...:)

M:就是等著,留些貨色在往後「賣弄」呢。否則我肚裡沒啥墨水,哪有料可以贊助呢。 :))

附註:舊作整理,訪談內容同時刊登於本站bookreview版;此外,對於這段訪談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持續關心bookreview或是prose版。山抹微雲網址:telnet://vicky.nsysu.edu.tw

台長: 龍ㄟ
人氣(41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