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碼三:症狀的意義
人之所以心理會生病,是一種複雜的心路歷程,在生病過程中,內在心理其實已經過一段內化及自救的過程,但這場仗最終還是打敗了,因此心理生病與生理生病一樣,具有許多相同特徵:例如第一,生理疾病是白血球、免疫功能及各器官為健康奮鬥之後的結果,心理疾病則是理性、情感、邏輯辯證及內分泌系統等各個部分奮鬥之後的結果。第二,生理疾病生病的部分就是其病名,例如心臟病就是指心臟部分的病變,憂鬱症就是指具有憂鬱現象,心理疾病與生理疾病一樣都是以出現的症狀來替疾病命名。但心理疾病的症狀卻具有更多不同意義,是一種更複雜的心理機轉。
不過在我說明下列症狀的意義前,我想先提出幾點聲明:第一,我希望提醒大家認知到對所有心理疾病患者而言,對他們來說最痛苦的事情是巨大的傷痛本身,而這點是非常不幸的事實,希望大家不要忘記。第二,我希望提醒大家認知到,對每一個患者而言,從事件發生到發病是一段痛苦的歷程,在過程中的掙扎求生到發病其實都是既耗費心神且痛苦又緩慢,所以不要忘記這種歷程有多辛苦,走向發病對患者而言又是多麼難堪而痛苦,所以他們需要的不是指責而是了解。第三,我希望提醒大家記得,心理疾病的症狀是一種非常複雜的心理機轉,病人的生病是一種不自覺的選擇,因此治療歷程才會是一種協助患者從不自覺過程中甦醒的過程,而重新面對傷痛又將是再一次面對痛苦的經歷。所以請給予他們勇氣與支持,因為他們真的累了,他們需要勇氣重新開始而不是指責。最後我希望跟每一位看本文的心理患者道歉,如果我接下來的文章內容讓你不好受,希望你們了解我之所以寫下本文,目的在教育大眾更了解這種疾病而非針對某個人某件事。以下是症狀意義的說明:
1.心理疾病症狀同時具有緩解痛苦功能
舉例來說,解離性疾病是由次人格代替主人格,逃避社會化過程而產生,所以雖然案主的現實感喪失,但同時也讓案主得以不須面對現實生活帶來的壓力。例如自我感喪失或暫時性失憶都是指病人因為重大創傷導致個案暫時遺忘自己或失去記憶,但病患同時也得以不用面對內心的傷痛。
此外我們常常聽說的歇斯底里症,這類型病人在一、二次戰時有許多,他們許多都是因為無法在戰場上殺戮卻又無法違抗作戰命令,內心苦惱無法逃避,最後轉化成手或腳等身體器官無法行動的心理疾病,所以又稱為轉化性疾患。事實上這類型病患手腳並未生病,但他們的手腳卻真的無法動彈,因為他們是將苦惱轉化到身體器官上,一方面因為生病而得以避免打仗的痛苦,另一方面因為心理疾病得以避免接受軍事懲罰。
至於強迫性疾患的特徵則在於病患有一種非常強烈的罪惡感或不潔的念頭,因此需要藉由不斷的清潔手或打掃家裡等動作去舒緩心中強烈的罪惡感,所以清潔的動作雖然是病態且帶有強迫性,但對病人來說卻能因此感到好過些或得以去除掉自己是不潔的念頭。
所以所有心理疾病也可以說是一種逃避,讓患者得以不用面對現實生活上所帶來的痛苦。症狀本身同時具有緩解痛苦功能,這在心理諮商上稱作心理疾病的主要收穫。同時由於病人生病了,自然會獲得家人或親友更多的關心與注意,所以也能對患者產生一些幫助,這在心理諮商上稱作心理疾病的次要收穫。
2. 心理疾病症狀具有指標意義,是讓病患痛苦的部分,也是治療的目標
這與生理疾病其實一模一樣,但因為一般人對心理疾病的不了解,因此有時會不知從何開始。其實如果我們不要將心理疾病看作非常特殊的疾病,就會了解病人通常會用他的症狀告訴你他哪裡生病了。例如我之前曾提過的自我感喪失的病人,他在發病後一再重複的話就是:現在幾點了?我開過會了嗎?如果你懂得心理疾病類型,很容易就可以做出幾個判斷:第一、痛苦或造成發病的癥結在工作上。第二、這種症狀類型屬於解離性疾病,所以你知道病人並未失去理性及情感功能,這點很重要,因為不同類型的病人會有不同部分功能受損的情形,必須懂得區別。
至於憂鬱症個案則是藉著承認失敗從心裡奮鬥過程中退縮下來以便:一、從難以承受的痛苦情境中獲得某些解脫。二、思考歷程的緩慢可減少處理痛苦刺激的數量,降低承受的痛苦。然而付出的代價是:一、產生無力感和較低的自尊。二、罪惡感和自我責備。所以憂鬱症患者可能覺得解脫於無法忍受的情境,卻因此覺得罪惡感和貶抑感。他們會傾向找出過去的錯且誇大它們與目前困擾間的關係,或過度責備自己以獲得某種程度的補償和贖罪。所以憂鬱症狀為的是讓病人得以不用面對傷痛,但真正要處理的不但是傷痛本身還有他們的罪惡感和自我責備。此外這一類型病人是屬於情感型疾患,所以理性功能並未受損,是可以接受諮商的病患。
所以從以上說明,讀者應不難了解,只要能懂得症狀的意義,就可以找到問題解決的方向。這一部分暫時說明到此,星期一我將從治療角度帶大家繼續進入心理疾病這個神祕國度裡。
文章定位:
人氣(238) | 回應(4)| 推薦 (
0)| 收藏 (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