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12-07 10:13:19| 人氣1,70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認識暴食症part2 作者台北市立療養院 精神科與內科 陳冠宇醫師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三、暴食行為與肥胖之關係:

         早期的國外研究就指出在肥胖族群當中有20%30%有暴食或狂食的行為。最近的文獻回顧也指出,對某些體質敏感的人,狂食行為可能會成為肥胖的促進因子。不過國內在醫院內的減肥班所做的研究,則沒有發現高比率的狂食者。

 

四、飲食疾患個案的診斷與臨床評估:

         暴食症或狂食症患者,對於自己的飲食行為都自覺羞愧,除非以同理和不帶批判的態度給予關懷,否則大多數個案都不願意據實以告。患者雖然平常避免高熱量、高澱粉含量的食物,但暴食所吃的經常就是這類食物。因為飲食疾患與憂鬱症、焦慮症的共病狀況(comorbidity)十分常見,個案的精神疾病過去史,特別是憂鬱症、恐慌症、強迫症等情緒疾病,以及自傷、自殺的過去史必須特別注意。

 除了一般的檢查外,暴食症患者通常有兩個特別的徵候要注意,一個是因為反覆用手摳吐被牙齒刮傷的手背疤痕(又被稱為Russel’s sign),以及因為催吐所引發的唾液腺腫大。暴食症患者最常見的異常是催吐所造成的低血鉀症與澱粉脢過高。後者可以作為客觀的暴食指標,通常數值在正常值之上,但不會高到急性胰臟炎那樣。

 

五、暴食症的治療

暴食症的治療包含三個主要部分:營養的復健,心理社會的治療,藥物治療。認知行為治療(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簡稱CBT)是目前公認最具主要的暴食症心理療法,藥物治療的療效最好也與CBT相當而已。最好由有經驗的治療師督導進行,效果較佳,也可以轉介給受過訓練的精神科醫師或心理師來進行。

 在國內,暴食症治療裡最困難的就是讓患者有動機接受一個可能要花數個月時間進行的心理治療。一方面,患者因為內心空虛,又一時找不到有效的解決方法,經常將暴食做為一種發洩的管道;另一方面,因為對自己缺乏自信,很難抗拒社會上的瘦身文化,不願意放棄節食瘦身的努力,常讓自己陷入節食暴食催吐再節食的惡性循環。因此當事人的動機與決心很重要。

 除了CBT之外,藥物治療也是有效的方式,可以CBT與藥物治療同時進行。藥物的效果較慢,經常要兩三週之後才能感受的明顯的療效,絕對不能因為數天的服用仍未改善病情就自行停藥。

 

六、結論

 長期追蹤發現70%的暴食症個案會恢復正常,20%有輕微的症狀,只有10%仍然持續原來的症狀,死亡率則在1%上下;暴食症是越來越常見的飲食行為疾患,患者通常不會直接找精神科醫師治療,肥胖醫學的專家可能最常遇到這類患者,如何正確診斷這群病人並做適當的處置或轉介,是協助她們克服問題的關鍵。

台長: daisy
人氣(1,70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