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9-04-16 07:00:00| 人氣73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磁帶根本沒死,未來還可能大翻身?

推薦 9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引自「風傳媒

磁帶根本沒死,未來還可能大翻身?揭密這復古科技的「超強優勢」,竟連NASA都還在用


後來我們逐漸長大,卡帶換成了 MP3,最後變成了智慧型手機,卡帶也成了一代人的回憶。
雖然在日常生活中已經難覓磁帶踪影,但是磁帶並沒有淘汰,反而成為了科技巨頭們儲存大數據的秘密武器。

儘管雲端運算被認為是未來趨勢,但目前包括 Google 、亞馬遜和微軟等自身提供雲端服務的科技公司,其實也還在使用磁帶來備份海量數據。

為什麼要用磁帶呢?眾所周知,磁帶的讀取速度比硬碟和半導體儲存器都要慢得多,就連普通用戶也不會用來備份數據了,更何況是數據量以 TB 計的科技互聯網公司。

這些在技術上領先的科技公司當然也知道,但其實磁帶也有著硬碟等儲存技術不可比擬的優勢。首先是安全,因為磁帶不安裝驅動就無法訪問,這種離線狀態隔絕了駭客和網路攻擊,不容易丟失和被篡改。


2011 年,Google 郵箱 Gmail 因為一次更新中的 Bug 意外刪除了 40000 多個賬戶的郵件,雖然 Google 一直有在多個數據中心用硬碟儲存數據副本,但仍有部分數據無法恢復。所幸這些數據同時也有備份到磁碟裡, 才得以恢復所有數據。

此外用磁帶的成本也更加低,1 TB 容量的移動硬碟售價約為 50 美元,相同容量的磁帶的價格僅需 5 美元。而且磁帶比硬碟要耐用,一般硬碟的壽命不超過 10 年,而卡帶則可以保存數十年。在使用過程中磁帶只需要插在機械磁帶庫的插槽中,不需要耗電,也節省了不少電力成本。

因此除了科技公司,不少對於數據安全性有較高要求的企業和機構其實也還在用磁盤儲存數據。比如銀行、保險公司、國家檔案館,以及科研機構,其中就包括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

所以使用磁帶是一種為了安全和成本犧牲效率的數據儲存嗎?而且面對大數據時代每年激增的數據量,磁帶這種誕生於半個多世紀前的技術還能不能滿足需求?事實上磁帶技術的發展已經超越了很多人的想像。

索尼在 2014 年利用自主開發的濺射薄層沉積技術,將 7.7nm 的極細磁顆粒鋪設在磁帶上,實現了高密度磁存儲,儲存容量可以達到 185TB。


IBM 也是其中一家一直致力於推動磁帶儲存技術發展的科技公司,2015 年 IBM 與 Fujifilm 研發出容量為 220 TB 的單盒磁帶,成本只有硬碟的十五分之一。

IBM 在瑞士蘇黎世有一個專門的研究團隊來負責推進磁帶技術,據團隊科學家Mark A. Lantz 介紹,IBM 在2017 解決了每平方英寸儲存201 千兆字節的難題,並通過引進索尼的濺射薄層沉積技術,將單盒磁帶的容量提升至330 TB。

2015 年由IBM、惠普和甲骨文等公司組建的信息存儲行業協會(INSIC)公佈了一個「國際磁帶存儲路線圖」,預測2025 年磁帶儲存密度能達到每平方英寸91 GB,到2028 年將突破每平方英寸200 GB。

實際上磁帶的儲存容量已經以每年33% 的速度增長了多年,而且並沒有放緩的跡象,這也意味著在未來10 年能以每兩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長,在摩爾定律逐漸失效後,磁帶有可能成為遵循摩爾定律的最後一種信息技術。

根據IDC 的數據,互聯網上的大數據正以每年30%-40% 的速度增長,而目前硬碟容量增長的速度不到大數據增長速度的一半,或許磁帶有可能填補這個空缺,成為更加理想的儲存技術。

文/李超凡

台長: 不肖學徒
人氣(737) | 回應(0)| 推薦 (9)|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數位資訊(科技、網路、通訊、家電) | 個人分類: 世間法 |
此分類下一篇:神秘英文字串密碼老外傷神 台灣網友輕鬆解謎
此分類上一篇:全球只有台灣生產愛玉 竟然是因為牠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