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7-06-01 08:00:00| 人氣55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他是「民國第一高手」,70歲時照樣打敗五名日本高手!武功與修為「已臻化境」!

推薦 1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引自 http://beauties.life/?p=116244

他是「民國第一高手」,70歲時照樣打敗五名日本高手!武功與修為「已臻化境」!

近代湧現了許多優秀的武術家,有霍元甲,大刀王五等武術高手,不僅武術高強,還有強烈的愛國情懷,為革命培養了優秀的士兵、將領。今天要說的是民國第一高手,古稀之年依然打敗五名日本高手的連擊。他就是「虎頭少保,天下第一手」——孫祿堂。

孫祿堂天資聰穎,勤奮好學,喜愛武術,11歲時背井離鄉,去保定一家毛筆店做學徒。13歲時孫祿堂拜河北省名拳師李魁元為師,學習形意拳,同時文武兼學。兩年後,孫的武藝出類拔萃,李魁元便把他推薦給自己的師傅郭雲深繼續深造。不久他便把形意拳的真功學到手。

 

然而他並不滿足,還繼續尋師學藝,到北京跟八卦掌名師,程廷華學藝,由於孫祿堂本來功底深厚,又得程師竭力指教,苦練年余,盡得八卦拳的精髓。1886年春,孫祿堂隻身徙步壯遊南北11省,期間訪少林,朝武當,上峨嵋,聞有藝者必訪之,逢人較技未遇對手。孫祿堂早年精研形意拳,師從李魁元,復從郭雲深,共十一年,其間又得宋世榮、車毅齋、白西園諸前輩親授,加之孫祿堂天資彌高、性情恬淡,故孫之形意拳功夫能超逸前代,功臻沖空化境。

1918年孫祿堂終於將三家拳法合冶一爐,融會貫通,革故鼎新,創立了孫氏太極拳。孫祿堂晚年,正值列強環伺,國力衰微,民族危亡日趨嚴重,在外侮面前,孫大義凜然,在他年近半百時,曾信手擊昏挑戰的俄國著名格鬥家彼得洛夫,年逾花甲時,力挫日本天皇欽命大武士板垣一雄,古稀之年,又一舉擊敗日本5名技術高手的聯合挑戰,故在武林中不虛有虎頭少保,天下第一手的美稱。

孫祿堂武功絕倫,能於行止坐臥間,周身各處皆可撲人於丈外,無時不然,又能於不聞不見之中覺險而避之,神行機圓,無人能犯。不僅武功登峰造極,而且道德修養極高,多次扶危濟災,救鄉民於水火。1919年,完縣一帶大旱,孫傾其家資散錢於鄉農,不取本息。而周濟武林同道之事更不勝枚舉。時人評曰:「孫之忠義之心肝膽相照非常人可比。」

清末民國時期是中國武術的又一個百花齊放大放光彩的高峰,湧現出一批不世出的武學奇才,像董海川、楊露禪、孫祿堂、王子平、郭雲深、李書文等,可謂武星雲集,光芒璀璨,而這其中要說武學境界最高的還屬孫祿堂,他甚至已經達到可以融匯形意、太極、八卦三拳合一的地步,超越武學上升到「道」與「哲」的境界,可以說是近世武學修為唯一達到「化境」之人。

孫祿堂,諱福全,晚號涵齋,生於1860年,逝於1933年,河北完縣人。孫祿堂自幼聰慧絕人,性情沉勇雄毅,被啟蒙恩師李奎元推薦給有「半步崩拳打天下」的郭雲深深造,此時孫祿堂的武功已經不凡,郭雲深縱橫江湖數十年,閱人無數,見面後,驚嘆孫祿堂武學天賦天下難有,當即收下,感嘆:「能得此子,實乃形意拳之幸也!」

郭雲深無論到那裡都把孫祿堂帶在身邊,隨時指教。常常是郭雲深騎馬奔馳,孫祿堂則步行於後,提氣騰空,奔逸絕塵,日常行百數十里,全然不覺疲憊。

這期間,郭雲深曾帶孫祿堂去山西拜訪師兄弟車毅齋、宋世榮,孫祿堂出眾的人品、高超的武功和非凡的天賦給車毅齋和宋世榮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後來宋世榮邀請孫祿堂再去山西交流,給其講論煉神還虛之法並論及內外家之別,由是,孫祿堂內功進至虛境。

後來孫祿堂又跟隨程廷華學習八卦掌,程是八卦掌創始人董海川的得意弟子,功夫最接近董海川,是程式八卦掌一派的創始人。程庭華將八卦拳理法及點穴、輕功、八卦劍、七星杆等絕技傾囊相授,當時孫祿堂的形意拳已臻化境,又深得八卦掌的精微,孫祿堂感悟出形意拳與八卦拳其理相通。

在程的提議下,孫祿堂訪游天下,遍學四方,以臻拳學至境,大約遊歷了三年的時間,孫祿堂融會所學,使技擊合於道,功臻造極至境,其行止坐臥,一念一應,無不依乎天理,於1888年孫祿堂返回保定。

 一年孫祿堂赴京城探望老師程庭華。二人朝夕探討武技,數日後孫祿堂告別,同門張玉奎等問程庭華:「祿堂師兄的武功達到什麼程度了?」程庭華說:「已臻神化至境,望塵莫及了。」

bd900056d1206038fdb

庚子之亂是孫祿堂思想的一個轉折點,讓其從研究技擊效能的提升、建立自己的武學體系的同時,意識到:「習此藝者,非欲以藝勝人也。志士仁人養其浩然之氣,志之所期,力足赴之,如是而已。」於是由外入內,逐漸轉向修身,善心,完備人格為詣歸。

1909年,孫祿堂舉家遷入北京,此時因孫祿堂武名極隆,來請益或試探高下者每日不絕,然而經過交流或較量後,來者無不嘆服孫祿堂武功絕倫,遂在武林中,孫祿堂贏得「虎頭少保,天下第一手」之譽。

後來又跟隨太極大師郝為真研習太極拳,比較各派拳術,總結提煉武學統一的原理,進而使之合一。

1915年,孫祿堂經過數十年對各派武學堅持不懈的研究、實踐與提煉,認識到內勁是武學修為的核心,內勁生成與完備的原則是虛致中和,需要由後天之法而返先天,在歷史上首次揭示了內勁的奧秘和修為的原理,對於武學理論的發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從這裡可以看出「武學」達到上乘是可以達到「悟道」的階段,無怪乎孫先生豁然大悟,因為這時候他其實已經意識到「道藏萬物」「萬法歸一」,包括「琴棋書畫」任何一事修煉到極致都會感悟到「道」的存在,「劍仙」「棋聖」「的稱號即是賦予這一類人。

孫祿堂通過內外合一、動靜合一、體用合一、天人合一,來實現「不求勝人,而神行機圓人亦莫能勝之」和「空而不空、不空而空、感而遂通」的技擊效果,使技擊合於道,並升華武學為修身育德、完善人格精神和身心機能的體育顯學,使武學成為能體物不遺、完備良知良能、文武兼容互補的修身實學。

 孫祿堂的武學體系堪稱是16世紀以來直到今天中國武學發展的最高成就,當年曾令海內精技藝者無不望風傾倒,著名學者如馬一浮、胡樸安、蔡元培、陳曾則、劉春霖、陳夔龍等對孫皆持弟子禮。

台長: 不肖學徒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