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逃生密訣-“看病的方法”
主講人:陳皇光醫師
台大預防醫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台大醫院家醫科兼任主治醫師
天母高醫師家庭醫學診所註診醫師
聯安診所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
【email:cucumber@ms4.hinet.net, 本投影片所有內容版權均為主講人所有.】
====================================================================
●應該儘早回診看檢查報告
台灣有很多怪人, 回門診看6個月前或一年前的報告…
→我的標準答案是: 不用看了...不是自己好了就是死了…
檢查報告是有時效性, 它反映的是檢查”瞬間”的健康狀態
→你能不能想像六個月前病理報告有腫瘤或血糖已經很高的慘劇?
→大部份這種人來檢查往往是心血來潮, 根本沒病! 不願意相信脖子酸和膽固醇
無關或不相信疲倦只是工作太累而堅持要檢查肝功能…浪費醫療資源!
●而且…
看報告本來就要掛號…
很多人看到報告正常, 也沒有藥拿, 連費用都不想付……………………
●領藥的注意事項
→在診間應該知道醫師開了幾種藥及大概是什麼作用。
→領藥時要核對姓名、藥品種類及數量、問清楚用法及作用才離開。
→醫師不是萬能的,也會有開錯藥、開錯劑量的時候,另外也有可能在鍵入電腦時出錯。此時藥師就是幫你把關的守護神!
●藥袋的重要性
→藥袋是非常重要的資訊來源,不要一回去就把藥袋丟棄! 藥袋上有藥名、劑型、劑量、使用法及作用副作用說明。
→很多人丟了藥袋,然後下次向醫師說:一顆小小圓圓白色的藥吃了會如何如何…
→藥多半是白的,也多半是圓的…誰知道那是什麼啊?藥粒上的符號往往只是編號或公司商標。
●健保規定常見需要檢查報告才能拿的藥
1.因價格昂貴:
—降血脂藥: 要有3個月內抽血報告
—消化性潰瘍:要有3個月內胃鏡報告
2.第二線抗生素:
—為避免抗藥性, 要有細菌培養報告才能開立。在醫院可行, 在基層診所則很困擾, 所以有時候患者罹患中耳炎、肺炎或鼻竇炎等,
醫師有可能會要求患者自費購買第二線抗生素。請理解基層醫師的處境, 否則可能要轉到醫院治療!
●吃了藥沒效, 為什麼?
來自醫師的問題: 診斷不對、用藥種類或劑量不對
來自患者的問題: 未按指示服藥
—來自疾病的問題:
1.疾病還在進展中, 新症狀會不斷出現
2.藥物在血中濃度尚不足, 需要耐心等待
例如抗生素要等48~72小時才能判斷有沒有效、血壓藥要吃4~5天濃度才穩定、退燒藥可能要吃1~3次體溫才會穩定。
●我在門診看過病人,手上拿三大袋不同醫院的藥,每袋只吃一包,抱怨無效….
健保不被這些人弄倒也難…
●門診常見的狀況
→患者: 我本來只有流鼻水, 為什麼吃了你開的葯後越來越咳還發燒? (怒氣沖沖…)
→菜鳥醫師: 這….
→老鳥醫師: 因為普通感冒(common cold)初期症狀是微燒咽喉痛及流清鼻水, 兩三天後鼻涕轉黃, 然後出現乾咳, 四五天後會出現黃痰, 自然過程約一周痊癒.你現在是疾病後半期, 所以咳嗽很厲害!
→老僧入定醫師: (第一次看到病患) 妳這是普通感冒,所以最後一定會咳嗽(鐵口直斷), 所以我今天就開咳嗽藥給妳, 另外治喉痛的藥也可以退燒, 今天也開給妳…。
→患者: (3天後)真的咳嗽了耶!...好神!
●恐怖的吃藥無效情況
上腹痛一直當胃潰瘍治療, 一直沒有效果, 也因害怕而沒照胃鏡…
→胃癌、胰臟癌
久咳不癒, 咳兩週以上
→氣喘、肺癌、肺結核
感冒後期(5~6天後)才發高燒
→細菌感染 (中耳炎、肺炎、鼻竇炎、腦膜炎、尿道炎)
●西藥傷胃?
其實我們最常生的病是感冒或急性胃炎及腸炎。而前者因為發燒或頭痛、喉嚨痛往往需要止痛藥治療(止痛藥多半也有退燒效果), 而止痛藥恰好有增加胃酸的副作用, 因此民眾才有西藥傷胃的印象。
事實上, 較常吃到的藥中, 會傷胃的是非普拿疼(Acetaminophen)的止痛藥(如Ibuprofen, Naproxen, Diclofenac acid…etc.)或類固醇。
如果吃什麼藥都會胃痛, 要考慮本身是否消化性潰瘍的問題。
●長期吃高血壓藥及降血糖藥傷腎?
恰好相反!
把血壓及血糖控制在正常範圍才能保護腎臟!
腎臟會壞到需要血液透析(洗腎), 多半是沒有好好控制血壓血糖, 最後搞到腎臟衰竭才肯吃藥, 然後又怪吃藥後才洗腎…
●經常犯錯的服藥法
血壓血糖正常了, 所以可以停藥了
血壓高才吃藥, 平常不必吃
安眠藥會上癮, 所以睡不著才吃
老公的血壓藥及隔壁王太太的安眠藥較有效, 借幾顆來吃
不發燒了, 所以抗生素要趕快停藥
西藥傷胃, 所以定要配胃藥吃
吃感冒藥就不會傳染疾病給小孩了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