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毫無疑問地,生活中充滿了各種無用的事物。
但我們依然累積著那些,日復一日地生活著。
〔2〕
雙十節,在老婆的要求下,整理堆在客廳前陽台的眾多鞋盒。
用「堆」來形容實在是貼切不過。
從小到大,他從來沒試過連續兩天同一雙鞋。(好像有人說,這樣對健康比較好。)
既使是週一到週四必須穿著正裝上班時搭配的皮鞋,也準備了兩三雙替換,就算這些皮鞋看起來都很像(有些根本是一模一樣),就算不會有細心的同事發現鞋子間的差異,他也完全不在意。
對於上班以外時間的鞋子要求就更高了。
扣除進行籃球、慢跑之類的運動必須穿著專用鞋外,他的休閒鞋都是根據季節、服裝選擇不同的配色、質材、功能、設計樣式的鞋款,通常在換季時,鞋款也會跟著更替。
為了以有效的方式管理這些鞋子,他通常會保留原廠的鞋盒,輪休的鞋子會在清潔乾淨後,放回鞋盒裡,就像進入牛棚的後備投手般,靜待下次出場的機會。當然某些明顯損壞,眼看不會再有出場機會的鞋子,也會趁這個機會進行淘汰。
被放入鞋盒中的鞋子們會偎著陽台的牆邊,一個個像樂高積木般。
這雙是什麼鞋呢?
整理的過程中,他發現一個陌生的鞋盒。
打開一看,裡面放了一雙芥末綠的帆布懶人鞋。這時他才想起,三年前的某個夏天,不知為何覺得自己需要一雙懶人鞋而買下,但買回之後,幾乎沒穿過它,它就這麼沒怨言地(應該是吧!就算有怨言他也聽不到。),靜靜在牛棚裡待了一千多天,沈默地腐朽著。
他把鞋子從盒中取出,才發現鞋盒裡有許多白色的粉末,原來鞋裡用來固定止滑的塑膠層,因為使用環保的質材而自然分解。
為什麼非得使用這些會自然分解的質材不行呢?所謂的「環境友善」會不會只是商業噱頭呢?目的只是在於促進消費呢?
換個角度來看,如果商品的耐用期長一些,可以降低汰換率,那麼是不是可以不用買這麼多鞋了呢?市場需求若下降,廠商就可以不用生產這麼多,相對地,對地球資源的損耗也就會相對降低了,不是嗎?
這樣比起來,究竟哪一邊比較「環保」呢?
但若撇開環保的大帽子不提,若降低商品生產,勢必導致商業停滯,許多工廠停工,工人失業,更別提影響到許多靠商業體系維生的人(諸如:運貨員、銷售員等),商業體系崩潰的結果,最終的苦果恐怕還是自己得嚐。
別提環保質材了,現在很多電子產品,隔沒多久就變更零件與電池的規格,再不然就是收取極不合比例的維修費,逼消費者非購買新品不可......。
消費者的維修權利到哪裡去了呢?
他邊整理鞋子邊跟老婆說了一大串。
「講這麼多幹嘛?就算不是用環保質材,你還是會繼續把它堆在牆邊,然後繼續買新鞋吧!」老婆不以為然地說。
話是這麼說也沒錯。
他默默地把鞋子丟進超大的垃圾袋裡,繼續整理鞋子。
下次買新鞋一定要在第一時間認真地穿幾次,情願穿壞也別放壞。他提醒自己。
〔3〕
在某場失智症認識的座談會上,負責演講的醫生談笑風生地介紹失智症的相關症狀、預防、治療與照顧相關資訊。
與會的人平均年紀超過五十歲,若非照顧過為失智所苦的高齡父母,就是擔心自己可能罹患上這麻煩的疾病,給自己跟家人帶來困擾。
該怎麼預防失智症呢?
每次講到這個環節,參與座談的民眾就會如聽到咒語般地集中起精神來,有些人更認真地拿出紙筆,如應考的考生般一字不漏地記下筆記。
醫生按下手中的簡報筆,播放PPT檔案,逐一介紹起來:
第一、要注意三高,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是萬病之源。
第二、要盡量維持正常的生活作息,早睡早起。
第三、避免頭部受傷。
第四、要飲食均衡,特別推薦地中海飲食方式,少吃紅肉及精緻料理。
第五、要養成運動習慣。
第六、盡量學習新的事物,讓腦部多動。
第七、減少生活壓力,心情愉快地度過每一天。
毫無例外地,通常講到第四點時,就會有人放下筆,放棄地搖起頭來。
哪有可能做到那樣?他似乎聽到聽眾這麼說。
怎麼樣,大家有問題要問嗎?每講完一個段落,醫生照例會這麼問。
「請問,如果可以做到這些就不會得到失智症嗎?」某位大叔這麼問。
「那也不一定.....。」醫生微笑地解釋。
「那如果我照這些方式生活,一直活到八、九十歲,那麼罹患失智症的機率是不是就變高了呢?」另一位大嬸問。
「從比例上來說,的確年紀越大,得到失智症的機會就會高。」醫生說。
「請問,我的爺爺奶奶罹患失智症,我的爸媽也罹患失智症,請問我也會罹患失智症嗎?如果早期診斷會有治療的方式嗎?」某位大姐問。
醫生大致詢問了他們家族的發病年紀後說:「基本上,除了早發型失智症(在四十五歲左右發病)外,一般失智症的遺傳狀況並不這麼絕對,但也無法完全排除.......。」
聽醫生解釋的同時,發問的大姐無助地哭了出來,好像失智症的威脅迫在眉睫,或是想起照顧長輩們的辛苦悲傷往事。
醫生問了大姐的年紀。
「我今年五十三歲。」大姐拭去眼淚,唏唏嗽嗽地說。
「那還好啊!你就開開心心地過自己的生活嘛!又不一定會遺傳到失智症,就算得到了,未來說不定就會有治療的藥物的研發出來啊!你不要這麼悲觀嘛!」醫生說。
在一旁協助投影片播放的大叔,好想告訴她:「可能造成人類死亡的原因有很多,像:心肌梗塞、各種癌症,甚至走在路上運氣不好被酒駕超速的車撞到都會死......,失智症只是其中一種可能而已(再說,死亡證明上通常不會載明『失智症』),更別提,想罹患失智症,首先得活到一定年紀才可能,但誰有把握,自己可以活到那個年紀呢?就算完全按照醫生建議的養生原則過活,生死這檔事,也是無人敢擔保的。」
與其擔心這些,不如趁自己還可以的時候,開心度日吧!
反正許多事,預先知道了也無用,不如保持無知吧!
〔徹的話〕
- 意料外地接了個寫作案,居然長達兩個月沒寫電子報。
- 因為想感受冬天的感覺,十二月初去了趟北海道旅行,哪裏知道遇上北海道有史來十二月的單日最高溫(攝氏12度),還好隔天下起大風雪,不然就白去了。羽絨外套在台灣的這個冬季幾乎無用武之地,希望他們不是環保質材製作(笑)。
- 書籍的話,為紀念金庸大師重唸了〔連城訣〕(這一部比較短),最近在念〔跟錢好好相處〕,這是新一年想要學會的事(雖然一直沒做好)。
- 以imusic為主要新音樂來源後,好處是只要想聽什麼,只要連上網路,就可以找到想聽的音樂,但問題是—究竟想聽什麼呢?更常出現的狀況是—聽不到兩首歌,就把整張專輯刪除,這麼做,會不會又錯失跟某些歌相遇的機會呢?這樣的感觸,可能只有上了年紀的人會有吧!
(圖說,北海道的白樺樹林,正好趕上了夕陽,零下六度沒下雪,方圓五百公尺內只有徹跟老婆兩個人,回程的巴士在一小時後,拍完照片後,天快速地暗了下來,冷到兩個人只能在寒風中唱軍歌原地踏步搞笑取暖,是美好的回憶。)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