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先速覽以下之屯門大事記 :
(幾千年的古時)
公元前 4000年,先民在屯門地域沿海地帶生活。
公元前 214年,秦始皇平定百越,設南海郡,屯門地域屬南海郡番禺縣管轄。
公元前 206年,漢初,屯門地域改屬博羅縣管轄。
公元前 111年,漢武帝平南粵,復置南海郡,屯門地域復改屬南海郡番禺縣管轄。
公元 331年,東晉時,南海郡劃出部分稱為東莞郡,屯門地域改屬東莞郡寶安縣管轄。東晉末,杯渡禪師南來,在屯門青山修道。
公元 733年,唐朝政府設屯門軍鎮,管轄南頭及屯門一帶的治安,屯門鎮設於南頭,屯門地域屬南海郡寶安縣管轄。
公元 757年,寶安縣改為東莞縣,屯門轉屬東莞縣管轄。
(千多年前的宋元明清)
宋 朝 : 設置營壘屯門砦。
南 漢 : 政府於屯門設靖海都巡並建軍寨。
宋末元初 : 陶族於寶安縣舉族南遷,於屯門開村。
公元 1277年,宋帝昰被蒙古軍追趕,曾於屯門龍鼓灘避禍。
公元 1521年,葡萄牙人在此之前曾佔據屯門,後為廣東水師擊退。
元 朝 : 政府於屯門設置巡檢司。
公元 1573年,明朝政府於南頭所在地設新安縣,屯門改屬新安縣。
公元 1898年,中英兩國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英國租借香港 99 年。
(上一個世紀)
1901年,李紀堂、鄧蔭南等,在青山農場成立革命地,進行反清活動。
1919年,青山道的荃灣至青山段完成。
1941年,青山道的元朗至青山段完成。
1946年,中國共產黨和左翼民主人士,在屯門成立達德學院,提供高等院校課程。
1969年,屯門正式成為獨立行政區。
1970年,港英政府銳意發展屯門為新市鎮,開始展開大規模拓展工程。
1978年,屯門公路的第一期工程完成。
1982年,屯門區議會成立。
1988年,輕便鐵路的第一期工程完成。
1995年,嶺南大學遷入屯門虎地。
2003年,西鐵於 12月20 日通車,終始站分別設於南昌及屯門。
2004年,馬禮遜樓 (達德學院原址),被列為法定古蹟。
2007年,深港西部通道通車。
2009年,西鐵九龍南線開通,由屯門至尖沙咀只需 36 分鐘。
屯門市廣場由 26-2-2011 至 4-3-2011 一連七天,將有一個名為《探索 屯 門》之展覽,讓屯門居民及一眾外來參觀者,能藉著那時光展廊,探索屯門之變遷和認識屯門的過去與未來。原來在 2016 年,當港珠澳大橋,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及屯門西繞道啟用後,由屯門往赤鱲角機場,需時只約10 分鐘而已。
我對屯門之認識,始於兒時的五十年代 … 五十年代的青山酒店和容龍別墅,大多可從黑白的粵語長片裏追憶得到。六十年代,青山寺是學校郊外旅行的熱門地點,七十年代的龍珠島與青松觀,也曾留下許多青春腳印,八十年代的屯門公路,記憶仍新,九十年代的屯門黃金海岸與嶺南大學,宛然如昨,千禧世代的屯門西鐵,更是難忘!
附錄一 : 屯門的由來
屯門位於香港西北部,是一個人口眾多的新市鎮,也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地方之一。屯門歷史文物豐富,早在公元 4000 年的新石器時代,在屯門沿海地域已有居民聚居。東晉末年,杯渡禪師曾於屯門青山修道。由於背山面海,早在唐代,屯門在中國南方的交通貿易和海防事業上,已早佔著重要位置;因此,古時屯門的對外交通皆以海路為主,無論移民、商貿、軍事、文化等方面,均倚賴海路交通。唐代政府更將屯門作為軍事基地,在此地駐兵「屯」田防衛;而該處西倚青山山脈,東靠大欖山麓,其間水道穿過,從地勢來看,兩座山脈相峙猶如一道「門」,「屯門」之名由此得來,意即「屯兵之門」,而「屯門」這個地名亦正式誕生。由於享有地理環境優勢,屯門舊墟一帶,當時已有經商貿易發展。
1960 年前,屯門居民大多以捕魚和務農為主,屯門新墟是那時期的市集,當時屯門區被稱為青山區並歸入元朗區內。踏入六十年代初期,政府積極推行分散市區發展的政策,銳意發展新市鎮,以紓緩市區人口擠迫的情況,屯門遂成為當局選定的新市鎮之一。由那時開始,屯門便開始進行大規模填海,高層樓宇拔地而起,至今已經發展成為一個擁有人口超過五十萬的地區。
附錄二 : 屯門遊 、 調寄《蘇幕遮》
雨絲絲,雲暮暮,
香海名山,漫漫青雲路。
舉目擬尋閒鶴鶩,
禪院鐘聲,冷冷吹杯渡。
記浮生,難細訴,
夕照斜陽,乍見龍珠吐。
法苑清涼拋世務,
別過零丁,再踏龍門路。
註 : 《蘇幕遮》一詞,又名《雲霧斂》。全詞十四句,雙調,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四仄聲韻。以范仲淹所填的一闕最為經典。
碧雲天,黃葉地,
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
山映斜陽天接水,
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魂,追旅思,
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
明月樓高休獨倚,
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26.2.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