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11-05 18:55:01| 人氣369|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14) 投 名 狀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你也許聽過『拈花』一詞,因為成語中有「拈花惹草」與「拈花微笑」,但你聽過『拈鬮』這詞語嗎?『拈鬮』,粵音讀作「拈溝」,是在幾張小紙片中,暗地裏寫下記號或事情,讓人任意抓取,以決定事情或互賭勝負。同樣,「投考」、「投軍」,你一定聽過,而「獎狀」與「委任狀」,你也知道是甚麼,但你知道甚麼是『投名狀』嗎?

若依字面解釋,就是加入(投)名字(名)於一證明書(狀)中,即是以白紙黑字立下誓言,並簽署姓名作實。原來『投名狀』一詞,出自《水滸傳》,語云 :「兄弟結義,一命見證,誅一人,取首級,立誓言,共富貴。」可以說,那是兄弟結義的一種儀式,同時亦是盟誓之見證,就像現今幫會的「斬雞頭、燒黃紙」。

自古以來,中國人甚為重視兄弟情誼,無論是同胞兄弟或結義兄弟,皆強調兄弟如手足,應患難相扶,禍福相依。在歷史小說中,描寫兄弟結義而又流傳最廣的,應該是《三國演義》裏,劉備、關羽與張飛的桃園結義,其次便是《水滸傳》中,一百零八位梁山泊英雄的結義。電影方面,講述兄弟情誼的也有很多,六十年代龍剛導演的《英雄本色》,七十年代張徹導演的《報仇》,八十年代梁普智導演的《等待黎明》及九十年代曾志偉的《雙城故事》,皆是一時經典。

但常言道 :「共患難易,共安樂難」,當初兄弟結義,信誓旦旦,其後一朝富貴,人心卻隨環境改變,能遵守昔日誓言且履行盟約者卻很少。是故,從結義至反目、再以互相殘殺終結,當中各兄弟內心的矛盾,人性的轉變,俱成為電影橋段的好材料。記得三十多年前,大導演張徹曾執導過一部電影《刺馬》,「刺」即行刺、刺殺的意思,「馬」是指清末兩江(江蘇與浙江)總督馬新貽。電影講述三位草莽英雄結拜的故事,狄龍飾演大哥馬新貽,為了向上爬,不惜苦讀書、考功名、當高官,但因為兩位義弟擺脫不了草莽賊性,而成為其飛黃騰達之絆腳石。三兄弟中間又夾了個敢愛敢恨的女人,更成為兄弟間矛盾衝突的端由,兄弟情誼因此決裂而以死終場。

回說電影《投名狀》,亦是述說三兄弟由結義至反目的故事。導演陳可辛表示想拍一部媲美《英雄本色》的史詩式戰爭片,他以戰亂年代為背景,去詮釋一段恩怨糾葛的兄弟情。大哥李連杰經歷當官、落寇、騰達幾個不同階段,期間性格複雜多變,充分反映出在殘酷戰爭下,人性的矛盾和情慾的壓抑,他為求目的,不擇手段,卻又難忘昔日兄弟情,內心不斷掙扎,後來,雖然犧牲了兄弟而成功,但自己亦以悲劇收場。

台長: C. Wah
人氣(369)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悄悄話)
2007-11-06 19:53:26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