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4-03-01 20:01:07| 人氣10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兩岸協商機制須全面調整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2014-2-27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海基、海協兩會今天將在台北圓山飯店舉行第十次兩會高層會談,並將簽署《海峽兩岸地震監測合作協議》及《海峽兩岸氣象合作協議》。馬總統近6年任期內,連同本次會談,兩岸兩會共計已舉行10次高層會談,簽署21項協議,成果斐然。惟兩岸互動在「王張會」後已進入嶄新階階段,兩會協商及不同層次的會談,亦應配合情勢發展,進行新的布局。

近年兩岸協商已進入深水區,在「先經後政」原則下,即使是經濟性協議也遭遇很大阻力。第九次兩會高層會談簽署的《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因為事前溝通不足,在國內引發很大爭議及紛擾,迄今立法院尚未進行實質審查。

第十次兩會高層會談原本要簽署目的在解決雙重課稅問題的兩岸租稅協議,但卻未能說服企業該協議不會淪為查稅依據,致第二度擱置,可見兩岸協議在台灣內部及兩岸之間皆需要更全面的溝通。

這次會談將簽署氣象合作、地震監測合作兩項協議,具有兩岸協議進入科技領域的意涵,但雙方合作限於我方交通部氣象局主管業務範圍,並以資訊交換為主,國科會主管部分並未納入,反映深化兩岸合作迄今仍存在很多顧慮。

從兩岸關係發展趨勢來看,政府對兩岸協商及各項會談,應該有新的戰略布局。首先,就兩岸協商或會談議題來看,因為兩岸協商議題已經涵蓋兩會互設辦事機構等非經濟性議題,「王張會」更觸及「馬習會」、台灣參與TPP、RCEP等區域合作等高政治性議題,故而「先經後政」原則已難適用未來情勢,協商策略的調整極為必要。

其次,兩岸經濟合作及交流仍是當前兩岸關係的核心,在可預見的未來,也仍將是兩岸協商的重頭戲,但當前兩岸經貿發展已進入到複雜敏感的階段,大陸企業快速崛起及日益壯大,已在各個領域對台商構成威脅,大幅抵銷兩岸和平紅利帶給台灣的經濟活水。惟目前兩岸經貿協商是由根據ECFA成立、形式上掛名在兩會下的「兩岸經濟合作委員會」擔綱,係屬雙方經貿部門次長層級以下的常態性協商機制,顯不足以因應兩岸經貿情勢的快速變化,實有必要提升雙方經貿協商及對話的層級。

再者,「王張會」啟動陸委會和大陸國台辦官方直接對話及溝通機制,短期內雖不致影響海基、海協兩會作為兩岸正式談判及協議簽署主體的「白手套」角色,但兩岸實質協商及對話功能已明顯限縮,其角色和功能的調整已無可避免。

鑑於以上情勢變化,我們建議,兩岸協商及會談應朝以下幾個方向加速調整:

第一,在兩岸政治問題暫難解決情勢下,兩岸正式協議仍依目前海基、海協兩會架構辦理,但海基會功能應限於協商行政事務安排及協議簽署等形式功能,實質協商則由議題主管機關承擔起完全責任。

第二,高層次的兩岸協商對話應由兩岸官方進行直接互動,非經濟議題由陸委會和國台辦為對口,經濟議題宜另立官方直接互動管道,在過渡期間,至少要有財經首長參與陸委會和國台辦高層會談。

第三,兩岸協議議題設定及協商優先順序,可視兩岸官方高層互動的進展,循序漸進安排及推動,不必限於經濟性議題;協議涉及的重大阻力及執行障礙,亦可透過官方高層互動加以排除。兩者相互為用,才能理順兩岸關係,讓不同層面的互動形成正向循環。

第四,海基會的組織和功能,應配合兩岸協商重新布局及兩會互設辦事處的進展,進行通盤調整。未來海基會應強化服務及促進交流的功能,並逐漸卸除協商「白手套」的角色。陸委會和海基會朝向「兩塊招牌,一套人馬」方向整合,是最有效率的改造方式,主事者應積極著手推動。



Read more: http://www.want-daily.com/portal.php?mod=view&aid=103971#ixzz2uiBQBSCQ

台長: 吉立
人氣(10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論壇 |
此分類下一篇:烏克蘭危機與台灣民主
此分類上一篇:真理愈辯愈明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