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3-21 13:47:36| 人氣284|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九人分食一個飯團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人權班100年3月16日討論

提問人:蔡明殿

在311日本大地震中有一則小新聞,提到某處避難所缺乏食物,甚至於嚴重到九人分食一個飯團。

九個人分食一個飯團可以吃得飽嗎?不夠?當然是不夠,但是,誰應該吃飽,誰應該挨餓?為何變成大家都吃不飽,大家都挨餓的情況?是否,這就是在民生必需品缺乏時不得已的最佳分配方式?理由是,這是每個人皆有的生命權。

這大地震缺糧的情況下,經濟能力較好的人,可不可以說,我出一百萬日元買下飯團先餵飽我家的小孩?理由是,這是更重要的兒童人權。

分食飯團讓我們思考到的人權問題,包括生命權的問題、民生必需品在缺乏時的分配問題等。

誰來認定民生必需品?紅標米酒在何種情況下屬民生必需品?

由分食飯團一事可以看到生命權和經濟人權的起源嗎?


回應人:船姐 100/3/21

回應這個問題的同時,我的心裡正充滿著無數的悲哀與哀傷!

九人分食一個飯糰當然是不夠的,我同意在迫於無奈的情形之下,這似乎是比較理想的做法,理由是,這是每個人皆有的生命權。
但若是問我如果我很有錢會不會出一百萬日元買下飯糰先餵飽我自家的小孩,我的做法是「不會」,但是會和孩子的爸爸商量,先將我們自己「可有可無」的這一口(反正大人一定吃不飽)給孩子食用,這樣孩子就有「九分之三」也就是「三分之一」個飯糰了,以我家孩子的食量而言,這樣可以達到「七分飽」的程度,「七分飽」已經是非常時期時的「上蒼恩典」了!然後我會告訴孩子:「如果我們拿一百萬日元買下飯糰給妳吃,那麼就表示會有另外九個人要餓肚子」(趁機教育孩子要共體時艱)
經濟能力較好的人,當然可以說,我出一百萬日元買下飯團先餵飽我家的小孩。理由是,這是更重要的兒童人權;那麼會不會再來一個更有錢的人說,我出一千萬日元買下飯糰先餵飽我家的孕婦。理由是,這是更重要的婦女人權;而且是兩條生命,更值得被優先照顧?
就在一來一往間,物價就被有心從中謀利者給哄抬了,到頭來誰贏誰輸?
而孩子又在其中體會到什麼?將來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讓我感到悲哀的,除了飯糰還有醫療資源!
那日深夜忽覺不適,趕至醫院急診,爾後醫護人員做了處置並判斷有住院的必要,問了病房的需求後(第一順位:2人房,第二順位:單人房)就把我安置在觀察區,和大家一起等病房。鄰牀的病友80好幾,曾因出血性中風傷及語言神經,無法言語與溝通,老人家一直扯她自己的點滴,沒有人搞得清楚老人家究竟有什麼需求,只好不停的向我道歉…..
上午11點多,護士大聲叫著:「某某某,你有病房了,等一下我們就把你推上去」
四周的病友家屬躁動著,她明明就是最慢來的,為什麼她先有病房?我們都等兩天了.....,我深知問題就出在我等的是要花錢的「自費病房」,其他病友等的是不要花錢的「健保病房」,那當下,我先是感到非常的愧疚,以「不舒服」的程度來相比,我的症狀實在是比人家輕太多太多了;再是感到悲哀,為什麼就不能以公權力來介入並且限制各級醫院增設更高比例的「健保病房」?以成大醫院這麼糟糕的急診室品質,每個等病房的病友都很像路邊的流浪漢吔!(就睡在舊大樓的大廳,完全沒有東西遮蔽)

而哀傷的是:究竟誰可以活下來?誰應該被積極治療?
帶外婆就醫的過程中發覺外婆的血壓和血糖不對勁,本來外婆都在西港鄉公所就診,後來因為要看神經內科,便將外婆轉至成大就醫,再想,乾脆血壓和血糖也到成大看好了,家裡長輩不反對,於是我著手安排,麻煩自己的心臟內科醫師幫忙照顧外婆,看著醫師安排做的所有檢查,暗自覺得不妙,便提醒了長輩們可能會是什麼狀況,並且隨時要有最壞的打算,最壞狀況發生時救與不救都將是兩難。
四位長輩同時也都是去年我危急時,在加護病房外哭成一團的人,同樣是危急,他們要醫師使勁全力救我,卻希望外婆可以撒手離去,因為外婆已經80歲了,應該夠了……
「就物種的進化而言,汰弱留強是生物得以保有優良競爭力的方式,是很殘忍;而人權宣言則是反其道而行,講的是人道!」

在等到病房與被判應該活下來接受積極治療之後,我仍然覺得悲哀與哀傷!

 

台長: 船姐

建智
人生~人性~人言~人畏~人情~人人~
2011-04-03 00:18:22
Ellen
有省思,下回見面如果沒忘記的話可以深聊~
2011-04-09 14:12:49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