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秋暝〉
佛教自東漢時期傳入中原,歷經魏晉南北朝以迄唐宋,對中國文化產生重大影響。很多文人雅士學佛、禮僧、習禪,例如王維、歐陽修、蘇東坡、白居易等等,所以也常以禪入詩,將禪的思想寫入他們的詩作之中。
其中王維比較特別,他的母親篤信佛教,從小受母親影響,參禪悟理,精通佛學。
佛教歷史上在家而能修到徹悟解脫的人,首推維摩詰。王維以「摩詰」為字,號「摩詰居士」,很明顯的是以「維摩詰」為自身目標。
他的詩中常寫到禪坐,如〈遊化感寺〉:「誓陪清梵末,端坐學無生。」,〈過福禪師蘭若〉:「欲知禪坐久,行路長春芳。」,〈過感化寺曇興上人山院〉:「夜坐空林寂,松風直似秋。」
王維筆下的風景,經常只有景色,雖聽到人的聲音,但很少有人的出現。例如〈鹿柴〉:「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過香積寺〉:「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鳥鳴澗〉:「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唐汝詢《唐詩解》以為這種在萬物空寂幽靜之中,卻突然生出喧嘩之聲的對比寫法,靜中有動,已得三昧(三摩地)法門。
王維中晚年的詩呈現空相,妙慧靜觀,對境不動心,不染著塵念,山水自然,空靈寂靜,禪意盎然。有人認為已達「寂而證空,空而慧照,照而起用」的真空妙有境界,因此王維獲得了一個「詩佛」的外號,比喻他是詩人中的徹底大覺悟者。
不過王維的詩中也常見感傷年華漸老,歲月流逝,景物變換的句子。像是〈秋夜獨坐〉:「獨坐悲雙鬢,空堂欲二更。」,〈華子岡〉:「上下華子岡,惆悵情何極。」,〈歸輞川作〉:「東皋春草色,惆悵掩柴扉。」可見王維雖通達禪宗經義,體悟空寂,但尚未證悟本心;仍執繫於情感、情緒、生死,「我」仍在,沒有全然了悟解脫。
〈相思〉
他人對王維詩的評論:
唐汝詢《唐詩解》:「『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幽中之喧也。如此變化,方入三昧法門。」
《而菴說唐詩》:「摩詰精大雄氏之學,句句皆合聖教。」
《空同子》:「王維詩高者似禪,卑者似僧,奉佛之應哉。」
胡應麟《詩藪》:「右丞輞川諸作,卻是自出機軸,名言兩忘,色相俱泯。」
王昌齡〈同王維集青龍寺曇壁上人兄院五韻〉詩:「本來清靜所,竹樹引幽陰,檐外含山翠,人間出世心。圓通無有象,聖境不能侵,真是吾兄法,何妨友弟深,天香自然會,靈異識鐘音。」
王縉〈同王昌齡裴迪遊青龍寺曇上人兄院和兄維〉詩:「林中空寂會,階下終南山,高臥一床上,回看六合間,浮雲幾處滅,飛鳥何時還。問義天人接,無心世界間,誰知大隱者,兄弟自追攀。」
〈雜詩〉
王維的一些詩作:
〈秋夜獨坐〉(一作〈冬夜書懷〉)
獨坐悲雙鬢,空堂欲二更。雨中山果落,燈下草蟲鳴。
白發終難變,黃金不可成。欲知除老病,唯有學無生。
〈華子岡〉
飛鳥去不窮,連山復秋色。上下華子岡,惆悵情何極!
〈鹿柴〉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反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鳥鳴澗〉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過香積寺〉
不知香積寺,數里入雲峰。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
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禪制毒龍。
〈終南別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夏日過青龍詩謁操禪師〉
龍鐘一老翁,徐步謁禪宮。欲問義心義,遙知空病空。
山河天眼裡,世界法身中。莫怪銷炎熱,能生大地風。
〈飯覆釜山僧〉
晚知清淨理,日與人群疏。果從雲峰裡,顧我蓬蒿居。
藉草飯松屑,焚香看道書。燃燈晝欲盡,鳴磬夜方初。
一悟寂為樂,此生閑有餘。思歸何必深,身世猶空虛。
〈胡居士臥病遺米因贈〉
了觀四大因,根性何所有。妄計苟不生,是身孰休咎。
色聲何謂客,陰界復誰守。徒言蓮花目,豈惡楊枝肘。
既飽香積飯,不醉聲聞酒。有無斷常見,生滅幻夢受。
即病即實相,趨空定狂走。無有一法真,無有一法垢。
居士素通達,隨宜善抖擻。床上無氈臥,鎘中有粥否。
齋時不乞食,定應空漱口。聊持數斗米,且救浮生取。
王維的畫作:終南別業
輞川圖
長江積雪圖(部份)
長江積雪圖(部份)
雪景
雪景山水
千岩萬壑
山陰圖卷
江山雪霽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