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11-07 09:48:51| 人氣2,423|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中醫基礎.陰陽論。

推薦 6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人的一生,就是精、氣、神的活動,神為氣的表現,氣為精所化,男性泄了精,即覺沒有力氣,乃泄精後暫時無精可化氣,故頓覺體力消失,而年輕人精氣恢復迅速,老年人恢復緩慢。

 

人體的生命,自出生至死亡,即為氣的活動,三分鐘沒有呼吸即斷氣了,氣即為生命活動的主宰,沒有氣即沒有生命。故生命體的活動作用,即為氣的作用。

 

氣,簡單來說,就是功能的表現,抵抗力,壯精神,提升細胞活動力。

 

人體的氣主要有兩個來源,一是先天之精氣,來自父母傳下來的氣;二是來自自然界的物質,包括空氣、食物及水。來自空氣的稱為:清氣。來自飲食,稱為:水穀之濁氣。兩種精氣通過臟腑轉化、運作,而形成人體之氣,稱為:氣動。

 

老年人、重病患者的氣血、體力衰弱,日火月水的交替作用,陽極生陰,陰極生陽,在交節氣時,氣血調合不易正常,我們常可看到重病患者、老年人在交節氣時的疲憊痛苦情況,節氣過後又恢復正常或病情轉重、甚至死亡等,節氣即身體經絡的交棒轉移,病重者經絡交棒不成而亡。

 

精氣神在人體隨著飲食、氣候、環境、情緒、時間不同而調整人體的變化。

 

人體的出生、生長、發育、強壯、衰弱、死亡、精氣神對人體一生的調整變化分為陰、陽二氣的作用:陽:陽推萬物而起,是為生長、發育、強壯、早上的十二個小時,六個時辰為陽,陽分為少陽、陽明、太陽三個階段。

 

陰:陰盡萬物而止,是為趨向虛弱、衰老、或生長發育終止之氣,下午十二個小時,六個時辰為陰,陰分為少陰、太陰、厥陰三個階段。

 

少陽:為氣之始發,雖然稚弱,但為有生機的陽,初生、嫩弱的陽,在時為子、亥,人從出生到十歲,為少陽經氣所司,在人體為膽、三焦經氣的作用。

 

陽明:氣已強壯,充滿活力的陽,在時為卯、辰,人從十一歲至廿歲,為陽明經氣所司,在人體為大腸、胃經氣的作用。《傷寒論》:「陽明之為病也,胃家實是也。」

 

陽明病是燥熱之邪內攻,燒灼津夜,與腸胃中食物的糟粕結合,形成燥屎,無法排出體外,所造成的疾病。清、尤在涇《傷寒論貫珠》:「蓋陽明以胃實為病之正,以攻下為法之的」。

 

太陽:精、氣、神之能強盛,活動能力達到極點為太陽,在時為未、申,人從廿一歲到卅歲,為太陽經氣所司,在人體為小腸、膀胱經氣化的作用。

 

少陰:陽氣達到極點,開始收斂,衰弱之初象,在時為午、酉,人從卅一歲到四十歲,為少陰經氣所司,在人體為心、腎經氣的作用。

 

太陰:陽氣已衰,生長作用遲緩,生長、發育停止,在時為寅、巳,人從四十一歲到五十歲,為太陰經氣所司,在人體為肺、脾經氣的作用。

 

厥陰:生長、發育之能,已絕厥斷,如日沉大地,陽光已不見,期待明日太陽之少陽重生之境,故肝有期門穴,為經絡氣行完畢終止,始期之門穴,在時為丑、戌,人從五十一歲到六十歲,為厥陰經氣所司,在人體為肝、心包絡經氣的作用。

 

柯琴曰:「兩陰交盡,名曰厥陰,又名陰之絕陽,是厥陰宜無熱矣。然厥陰主肝,而膽藏肝內,則厥陰熱證,皆少陽相火內發也。要知少陽、厥陰,同一相火。相火鬱於內,是厥陰;出於表,是少陽」。

 

《傷寒論》:「厥陰之為病,消渴,氣上撞心,心中疼熱,飢而不欲食,食則吐蚘,下之利不止。」

 

精、氣、神的生長、上升為陽,衰弱、下降為陰,陽中有陰、陰中有陽、陽中有陽、陰中有陰。

 

人的五臟為陰,六腑為陽,上半身為陽,下半身為陰,上半身的陽經經絡稱:手少陽、手陽明、手太陽,下半身的陽經經絡稱:足少陽、足陽明、足太陽。

 

上半身的陰經經絡稱:手少陰、手太陰、手厥陰,下半身的陰經經絡稱足少陰、足太陰、足厥陰。

 

陰、陽氣在人身體隨時辰之不同,而在不同的經絡起變化作用,現代人稱之為生理時鐘,乃陰、陽二氣在人體經絡隨時辰之移動、升降、運行所產生之變化也。

陰生陽長。

 

黃帝內經、素問云:<無陽則陰無以自生,無陰則陽無以自化>。有陰就有陽,陰陽是相對論。現實看看周遭的事物,都是相對存在的,如日月、雌雄、善惡,天地,日月,男女,寒熱,水火等等,所以陰生陽才能長,類似有敵人、愛人,才能感覺到自己的存在,都是相互依賴,才能維持生命,單一個陰或陽超過對方太多,甚至把對方完全消滅,反而致命。

 

※陰陽是宇宙天地之間,一切事務的總根源。陰陽是八綱辨證的總綱,實際是總的分辨概念。裏為陰,表為陽;虛為陰,實為陽。

 

氣為陽;血、津液為陰。陽虛是指體內陽氣虧損,機體的溫煦,推動、氣化…等功能失調、減退時所産生的虛寒證候;陰虛,體內津液、精血等陰液虧少而無以制陽,進而出現的滋潤、濡養…等功能失調、減退時所産生的虛熱證候。

 

簡單來說,陽虛就是身體的陽氣不足;所謂的“陰津”指的是人體內的液。陰虛就是身體的血液、津液等不足,因為中醫把血、津液歸屬於“陰”所以稱為“陰虛”陰平陽秘,精神乃治。

 

易經:一陰一陽,謂之道。有陰而無陽,謂之【亡陽】【陽脫】。有陽無陰,謂之【陰脫】。陽氣浮越為【戴陽】。

 

黃帝內經、素問、四時調神大論:<陰陽四時者,萬物之始終也,死生之本>。

 

素問、寶命全行形論: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人體的陰陽兩大物質【血與氣】。氣為陽,血為陰。陰陽取得平衡協調,則百病乃治。如果陰陽有所偏盛或偏衰就是病。

 

中醫是經過辨證,認清那一方偏盛,然後依照理、方、法、藥的使用,讓生理現象達到平衡。所以中醫,又稱為:「致中和之醫學」。不是亂補氣,例如:肝以瀉為補。治肝先實脾。氣盛便是火。還有其他,牽涉很廣。 以上摘自拙著<傳家醫藥驗方>


 中醫藥聯盟/中醫教學

台長: 中醫藥聯盟.黃顯昌
人氣(2,423) | 回應(1)| 推薦 (6)|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 個人分類: 學中醫 |
此分類下一篇:腱鞘囊腫.彈響指.媽媽手.關節炎中醫治法
此分類上一篇:新書介紹/傳家寶中國醫藥驗方

春藥
2020-01-12 04:14:27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