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11-23 15:30:42| 人氣45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記者缺席的時刻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1. 事由:
在網路上收到這樣的文件轉寄:「1997年藝術家發現華山,組織協會,為這片原屬立法院機關用地,走上街頭、遊說立委、對抗地頭、推動古蹟保存及藝文公園用地,使這片土地排除各種障礙,成為文化創意園區之用地迄今已有六年……中華民國藝術環境改造協會自11月16日起,不再扮演經營者的角色,返回原始宗旨任務,並訂於11月15日舉辦『返華山‧關鍵時刻:創藝宣言』活動,在此敬邀藝文團隊的伙伴們,以及關心愛護華山自由藝文生態的朋友們回到華山,參加『華山創藝大講』」。

時間在2003年11月15日星期六晚上六點到明晨六點,列出匯川創作群(署名:永遠的外星人)、身聲演譯社,以及李泰祥、王墨林、金枝演社、太古踏、當代傳奇劇團、舞蹈空間舞團、差事劇團、刺身現代舞蹈團、大安火鼓會、臨界點劇像團等個人和表演團體(署名:華山同好)。

這份介於議題、同好邀請、演出通知的宣言,據說是三天內動員的文稿,出自無以名之自發性組合自號「華山土狗幫」。基於對華山的關心、朋友情誼,加上表演節目也不錯,抱著和邀請函一樣曖昧駁雜的動機,在晚上七點半左右到忠孝東路和八德路交叉口的華山藝文特區現場。

2.背景:
「華山藝文特區」今年改由文建會主導轉型為「華山文化創意園區」徵選委託經營團隊,原委託經營華山六年的中華民國藝術文化環境改造協會(以下簡稱藝協),今年11月初徵件截止前宣布不參與競標,依約藝協管理華山特區的時效到11月15日為止。三天之前(11/11),文建會進行新經營團隊比案,以程序問題引發爭議最後宣布廢標,須另行公告招標事宜,更令舊經營者準時「畢業」的氣氛顯得幾分飄搖不定。

3. 現場:
華山藝文特區六個醒目的看板被紅布裹了起來。入口處有節目單和宣言內容。依照節目單,這次活動包括三個區域,行政大樓前的「創藝舞台」、千層樹底下的「千層舞台」、廣場上的「跨領域小劇場」。千層舞台活動從下午開始,晚上變成樂團和舞者的即興舞台,旁有咖啡座。「跨領域小劇場」有火堆和烤肉架,也是讓各小劇團隨興表演的場地。

「創藝大講」和主要表演節目所在的「創藝舞台」,在平地上架起??X??正式舞台,天藍色背板書著:「創意宣言」四字--「意」打杈改成「藝」,匯川創作群的「螢生物」則在場周遊走,舞台邊有簽名簿或是連署書。晚間六、七點時節目還未熱,舞台前座位人稀疏,大部分人都站在場邊,保持自由移動的勢態。在場沒有看到什麼媒體記者,只有現場工作人員以及一紀錄片工作室隨機紀錄。

依照節目流程,七點五十分應由文建會主委、中華民國藝術環境改造協會(就是今天要畢業的管理單位)理事長蕭麗紅在創藝舞台致詞,然後展開「創藝大講」。但陳郁秀主委尚未到,蕭理事長唱獨角戲,並請其他理事輪流上台講幾句話。林濁水立委上台時,以「什麼是文化?文化藝術的目的在創造金錢嗎?那麼根本不必籌設文化部,乾脆把文建會併入經濟部創意文化司算了!」的慷慨激烈陳辭炒熱場子,加上在華山展演過的藝術家熱烈鼓掌,並讓在座許多人開始相信今天的畢業典禮是有「議題性」的。

主委未到的情況下,在場言論幾乎一面倒向溫和支持和激烈支持兩種,輪流發表宜於「畢業典禮」贈畢業生的臨別贈言,或勉勵或嘉言,或純粹表述對「文化創意產業」的見解,畢竟,「文化」加「產業」是最近火上來的新名詞,大家都還在「各自表述」的階段。台大城鄉所夏鑄九教授舉了1970年代哥本哈根無政府主義藝術家佔據廢棄的軍事基地,「什麼東西都搞」,在政府回收前夕,幾萬名市民將這地方圍起來,包護這塊自由發展的空間。資深媒體人黃寤蘭則提出觀察:有多少市民圍起手來保護華山?有多少藝術家牽手爲華山動員?藝文界的共識在哪裡?又國內藝文與世界如何接軌?她舉巴黎的廿號醫院為例,前衛藝術不論遷到什麼地方,叛逆精神都不會畢業。藝評人黃海鳴、古蹟維護與都市規劃學者胡寶林也輪流上台,胡寶林教授特別提出華山原有「另類、實驗性」藝術特質,與文建會「文化創意產業」兩者的屬性釐清。因為文化包括:常民和社區性的文化,精英藝術的文化,和另類實驗性的文化,發展定位是不同的。但另類實驗性藝術永遠是文化的革命先鋒。他期許華山做擔任優越的哨兵,帶領台灣文化走出國際。

曾參與1997年華山特區的爭取的藝術家黃中宇自我陶侃:「沒辦法,藝術家就是無法一個口令、一個動作。」回憶當初參與華山的爭取頻仍現身,爭取到後便大隱於江湖,現在又回來參加畢業典禮,心情雖複雜,千言萬語化為輕盈:「讓我們快樂的開始,快樂的結束。」

蕭理事長重站上台,重申除六年經營華山的辛勞,除感謝六年來前來開會的理監事從不支薪不支出席費,也感動皆為二十出頭年輕小女生的六位職員,以一年七百多萬預算辦理1400多項活動的效率(以2002年為例),所有表演團隊來華山均不收場租,僅酌取一千元清潔費和保證金,她強調:「這樣的人力運用、這樣的經費限制,做這麼多的事,是公家單位遠遠不及的。」但她頗沉痛說:「我認輸了!」表示她結束華山藝文特區六年過渡經營的心情。

晚上九點「大講」時間結束,表演節目開始,有舞蹈、鼓聲、火舞、烤肉、電音樂團…..,將華山點綴得漂亮而熱鬧,節目進行到當代傳奇吳興國「李爾在此」獨幕劇時,陳郁秀主委終於到達現場。陳主委表示2002年4月國有財產局開始清查國有財產,華山酒廠也赫然名列其中,文建會從國有財產局搶救下這塊文化園區,並承諾要發展成「文化創意園區」。但文建會被質疑是不賺錢的單位,被要求兩週內對五個園區提出營運計畫,經過文建會力爭,以能「財源自足自給」為條件,全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5個文化創意園區中,位於台北的華山藝文特區首當其衝。

她承諾華山原有烏梅酒場、果酒禮堂等演出將全數保留,並增添展覽區和藝術家工作坊。年底之前,文建會將提出如何經營規劃華山的計畫,但主委先預言在明顯入口位置將建立「國家文化資訊中心」,把藝術文化「電腦化」、「網路資訊化」以與世界接軌,並可望明年(2004)為建設施工期。文建會主委盼望藝文界同心協力,和文建會一同走出「弱勢」。

陳主委離去後,華山土狗幫的朋友們繼續演出,壓軸為太古踏林秀偉的獨舞「祈雨」。太古踏舞團和當代傳奇的舞台其實在國家劇院新舞台城市舞台等主流舞台,但華山這種「另類、實驗性」的天然場地,是新生代藝術家難能可貴的資源,今晚林秀偉和吳興國的演出純粹義助,關心下一代藝術家發聲的舞台。

晚上11點,台北市文化局長廖咸浩到場,對華山原營運團隊表示同情,現存部分法令限制了華山的發展,他認為用華山的目前成績來評議藝協是不公平的。台北市都發局長許志堅則表示,對藝術界的創意與表現極度感動,台北市未嘗不可再找類同華山的另一個藝術原創與發表空間。

從晚上7點半到12點,沒有任何記者到場。不知是否話題太「冷」?太超出媒體可以解釋的程度?還是嫌今晚的聲色不夠華美、卡司不夠堅強?筆者不得而知。一位看熱鬧的朋友觀賞「身聲演繹社」敲打臉盆鍋缸產生的器樂合鳴後,感嘆地說:「如果對外宣稱今天他們表演中有裸體,會不會就有媒體前來?」

「不知道耶?不過即使如此,劇團也不見得肯因此『犧牲』吧?畢竟『破銅爛鐵』才符合今天的主題,『旋』是為了藝術上的需要才脫的吧!」

「可是這種活動叫人很搞不懂耶。」

「那你為什麼來?」

「我來看表演啊!滿精采的……。」

但整晚表演之外,表演之外的活動不時插播進行,像藝協的理監事一起上台,站成一列,宣讀他們的創藝宣言:「華山是古蹟,藝文特區活歷史。首都設園區,實驗藝文擺第一。國家拼經濟,全球形象創奇蹟。」打破傳說藝術家很難一個口令、一個動作的形象,雖然宣誓言辭還特別注意到押韻問題!

環境改造協會年輕的辦公人員,則每人舉一塊「售」的牌子上台,表達年輕人的無力感--她們的努力,全在「售」字當頭下化成泡影。文化在台灣就是這麼個菜籽命運,當年WTO壓力下電影政策對外國電影進口的門檻全開,導致後來本土片被排擠在院線外,比台灣農民還淪陷德迅速;相反地南韓電影圈卻集體剃頭上街抗議,挽救回他們的電影環境,如今兩地的電影產業一榮一枯,殊途不言可喻。

向來敢「唱反調」的劇場工作者王墨林上台後,砲火四射,首先開向主辦單位:「明明應該張燈結綵慶祝畢業的,爲什麼用紅布遮羞似的裹起來?」、「明明該氣憤的爲什麼辦得像同樂會?這有什麼用?」火力再開向文建會:「藝術是可以換錢的嗎?藝術的本質是非營利,即使雲門這樣的團體都無法賺錢自給自足,憑什麼這些實驗團體、前衛團體、小團體就必須被責以賺錢?這根本假文化創意產業之名強暴藝術!」王墨林認為從書包裡拿出文建會奉為文化產業計畫規臬的《文化經濟學》和香港對文化創意產業所使用的諮詢資料,說明文建會對文化創意產業的隱喻失當。最後怒火噴向年輕人:「今天的實驗劇團、舞團,或許就是明天的雲門,但華山這塊舞台眼看就要沒了,還談什麼願景嗎?我們這些老頭子跑不動了,你們這些年輕人做什麼?爲什麼不生氣?」

聽眾之中有個六年級生激奔上台來,他是劇場編導王瑋廉(33位劇作者之一),他頗感不解和憤怒地說,之前爲什麼聽說是表演性活動?如果今天是為了華山的命運請命和抗議,那麼從千層舞台傳出震耳欲聾的電子音樂是為什麼?圍著火堆的烤肉又是為什麼?請問拿著表演節目順序的觀眾知道今天為何而鼓為何而舞?請問越入夜越多的外國朋友知道今天是什麼party?他呼籲大家不妨就這樣解散吧!要悲憤就大大方方地悲憤,不必假扮成同樂會的模樣!適時天空飄起雨來,舞台上下的人紛紛找地方避雨去。

筆者響應呼籲隨即和朋友告別離去。,悉,幾位主辦和開講的「大人」們也都於此時陸續離去,剩下環境改造協會的年輕辦事員,一些劇場朋友,以及大多數純粹聽音樂跳舞、越夜越high的夜貓族留了下來。

然而凌晨兩點多,媒體出現了!

原因附近住家抗議噪音,警察出現,媒體聞風而至。第二天華山出現的新聞畫面是,喧嘩的群眾、外國人、喝酒的人、第二天不用上班的小孩子、玩band的人,還有年輕而慌張的辦事員申辯著:「我們這活動是合法的呀!」,或向鏡頭憤怒地脫口:「你們沒有別的東西可以拍了嗎?」電子畫面呈現出華山最不成熟、最無厘頭、最不具思考性的一面。所有的新聞標題於是圍繞著:可以假藝術之名任意而為嗎?督管單位怎可不督管?活動向文建會和派出所備案了爲什麼沒有向環保局申請…….團團轉,然而,這些答案哪一個是難以回答的?媒體淺化窄化民眾的視野,還故意用問號吊人,閱眾也就請君入甕以為找到答案了。

問題是,這些答案能解決華山什麼嗎?什麼才是關乎文化前途命運的真正問題?兩天後(17日)文建會的文化創意產業和台灣文學館的計畫,在立法院以「說明不清」為由,預算遭砍刪4.6億元……,這並非是台灣藝文界之福祉。而說明不清,豈單單是文建會的責任,而不是這個社會本身或多方人士對此缺乏共識的一種反映?這議題果複雜多端,但複雜難道是媒體自動放過的理由?是不是媲美「霹靂火」的時刻,媒體才會自動駕到?鏡頭看到真相了嗎?一個近乎十二小時的活動,媒體抓到的那半小時就代表真相?藝術工作者在請大眾尊重藝術之時,也應該懂得自律,筆者並無意袒護,只是,我希望多一點人知道,媒體缺席的前八個小時中,發生了什麼事情。

4.背景說明:

華山藝文特區原本屬於日據時代建立的酒場,原創於1916年,為一個日據時代民營的芳釀株式會社,於台灣光復後改稱為台灣台灣省菸酒公賣局的第一酒場,在1945年時改名為台北酒場,但在1987年後因為台北市的地價越來越高,廢水處理成本也越來越大,公賣局沒有辦法負擔在台北經營工廠的工業機制,決定配合台北市都市計畫及推展環境保護政策與更新機械設備,把整個工廠遷到林口工業區內,因此從民國76年起整個工廠開始閒置。1992年立法院在33位立法委員投票同意下,選定「華山特區」為新立法院用址,並立即公告為「機關預定用地」。但後續因牽涉經費過於龐大而作廢。
  閒置了十年之後, 1997年6月,藝文界人士發現了這塊仍保有過去空間記憶、非常適合更生為一個真正與城市生活結合的多元化藝文展演空間,於是開始爭取這塊珍貴的公有地,由藝術家們組成的「華山藝文特區促進會」(改造協會的前身)不斷透過遊行、展演、連署、拜訪民意代表,並向省、市各機關遞交陳情書爭取華山。這之間另有1997年 4 月由梅花里里長林永豐標得八德路廣場及酒場煙囪前廣場作為營利用停車場,5個月後,林永豐即停繳租金並與公賣局在當年底進入司法訴訟程序之插曲。在整個向公賣局爭取的過程中產生很多的衝突,最後終於由中興新村出面與公賣局協調並達成共識,同意借用這樣的空間免費提供藝文界使用,「促進會」也於民國87年10月正式依法改組為具有社團法人地位的「中華民國藝術文化環境改造協會」,而自民國88年1月起,台灣省公賣局將華山地區委託省文化處代管,省文化處再委託中華民國藝文環境改造協會實際負責特區營運管理之業務。

華山藝文特區今年成為文建會「文化創意園區」幾個預定地之一,與協會11月15日合約到期不再續約。同時新競標會議,於三天前因程序問題流標。

背景說明二:
這段背景因為媒體大幅報導較為人知,即1997年金枝演社因為未取得演出許可而售票演出被密告,使得社長當晚到警察局「睡覺」,隨後舉行記者會,華山產權歸屬不清,最後以義捐演出收場。2002年火鼓會,被謠傳為露天搖頭派對,演變為立委到場幹醮、媒體到場拍攝的鬧劇,以查無證據收場。2003年11月「身聲演繹社」演出「旋」因為其中五分鐘演員全裸演出而引發媒體「情色風暴」,警察局在媒體上大怪文化局「督導不周」,還派員親自到場「監看」兩晚,並錄影「存證」。

台長: 酷月
人氣(45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