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2-10-14 20:19:17| 人氣24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書單的故事〜正經說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閱讀本來是孤獨的個人行為,一本書本身也是孤獨的,懸掛在架上等待有心人青睞。但是一堆書在某種口號下集合亮相,就不再孤單了;一群人嘈嘈雜雜擁擠在書單面前,是商人、媒體,和欲引領導風騷者最樂意看到的「文化現象」。寂寞又熱鬧的書市,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各種名目的書單開出,要呼喚人們的討論與注意。

書單的產生有幾種目的和效果,一種是抒發個人對書的見解和品味,如英國小說家毛姆(W. S. Maugham)寫於二十世紀初的《世界十大小說家及其代表作》。應美國<紅書>編輯之邀,開出「世上最好的十本小說」,其中包括珍奧斯汀的《傲慢與偏見》、巴爾札克的《高老頭》、福樓拜《包法利夫人》、扥爾斯泰《戰爭與和平》、都思妥也夫斯基《卡拉瑪助夫的兄弟們》等十位小說家及小說,逐篇評論後,結集成一本書。

但連毛姆自己也說:「世界上優秀的小說何止這十本!」,並宣稱世上沒有一本「十全十美」的小說,基於不同的優點,他可以輕易列舉另外十本,十足毛姆式的機智詭辯!這本書原名《小說家與小說》,副標「毛姆所選」,即使「十大」中,有五本英文、三本法文、兩本俄文,創作時代集中於十九世紀,輕易落人口實,說是歐陸白種男人的偏狹觀點,但作者既無標舉普世皆放的野心,個人偏好,其實也無大可議。

時間再推向民國十二年,幾位預備留洋的清華大學學生,請國學大師胡適為他們擬一張短期的、適合國學沒有根基的普通青年人的國學書目。胡適於是開出一份《最低限度的國學書目》,除工具書十四本不算,浩浩蕩蕩開了一百七十本書,並標註哪家刻本及印本。

這本書單被<清華週刊>的記者質疑,一方面認為胡先生在中國思想史與文學史,開得太深,不合於「最低限度」四個字;一方面認為對於普通準備留美學工程、學經濟、學科學、學歷史等等的學生來說,「國學」的範圍又未免太專業……。於是胡適從善如流,圈選重開一份為數四十本的「實在的最低限度的國學書目」。但最低限度的國學書目風波並未因此止息。

時同為重量級學界導師梁啟超先生,亦應邀開列一張「國學入門書要目及其讀法」,分門為思想史、政治史、韻文、小學,及隨意涉覽書類等五目,總數與胡適的「最低限度的國學書目」不遑多讓,內容則大相逕庭。並且也加開一份「真正之最低限度」國學書目,包括四書、五經、史記、漢書、楚辭、文選、韓昌黎集……等等,集中國思想哲學書、史書、文集二十五本以上,並說若此未讀,「真不能認為中國學人矣」--也就是說,沒看過這些書真算不上是一個中國讀書人!

時至今日,翻閱「真正最低限度國學書單」的書目,捫心自問大學畢業以上者,全部讀過,合梁啟超與胡適之兩位先生標準的,到底能有幾人?

2002年夏天,台灣報業媒體也邀請兩岸三地學者文士,開列一份給大學生閱讀的書單,號稱夏季書單,但由書單內容看來,跟夏季其實沒有關係,倒多少顯露當代社會賢達,對下一代年輕人的設定或期望值在哪裡。知識焦慮患者,或可以核對一下自己的知識版圖還有何闕漏?而博學廣知之士,則再次藉以證明自己絕非僥倖浪得虛名之輩。

這類借重媒體的中間立場和宣傳力量而發表的書單,不論其形象多麼親切、寬博、向大眾品味接近,背後總不脫少數發言精英,對閱讀品味的憂心戮力指教。

創立於1926年的美國「每月一書俱樂部」(Book-of-the-month Club),每月選書的行為,曾經是「前衛」的閱讀運動。在大眾教育學歷普遍不高、傳播也還不發達的當時,閱讀仍是少數精英階級的專利。「每月一書俱樂部」高薪聘請選書委員會,針對「一般讀者」,每月系統推薦各類型讀物:文學、歷史、科學、政治……。離經叛道的《麥田捕手》、種族問題的《梅崗城的故事》,和大眾歡迎的《飄》,都從「每月一書」中脫穎而出。

郭強生在其文論集《在文學徬徨的年代》中,談到這段引領流行的「開書單」運動時,指出:「每月一書」突破學院派書評家所佔據的閱讀立場,規劃出一條新的閱讀品味--中產階級的閱讀文化--推向主流,並將閱讀活動帶入一般大眾之間。然時移境往,七十五年後所謂的大眾閱讀市場,早已產生質和量上的雙重巨變。

但時至二十一世紀的台灣,就像台灣的國際觀摩影展歷史般--原本由影評家挑選的外片觀摩活動,後來被取借為外片商的行銷手段之一,使得影迷近年來有大大小小影展看不完的感覺。書單的開列、傳播,亦隨著附加折扣活動,逐漸成為出版社、書店所主導的包裝以「文化」的商業行為。各出版社的週年慶、讀書節、春季時尚、夏季曬書、秋涼讀書、冬季藏書、作家回顧,暢銷排行……名目五花八門,不一而足,幾乎如百貨公司的每季例行折扣戰般頻繁繽紛。

從外表上看來,似乎越來越多照顧到「大眾品味」的書單,親切好用地出現商家印刷精美的DM、書店門口、媒體報導、公車廣告、個人信箱、手機簡訊……;在現早已喧擾過量的資訊大海中,再投入一枚石塊,濺起又一波漣漪,刺激消費者蠢蠢欲動的慾望。

書籍成為「文化商品」被消費的時代,上架下架像百貨店的時裝;所謂的「大眾閱讀」品味,從電腦統計的銷售排行榜上即一目了然。如今無論營業單位、學院學者、社會聞達之士、文學創作者……提供開列的書單,所為為何?所拒為何?是個人品味標榜?是服務社會?還是另一種「品味的販賣」?值得擁擠在書單面前的「不孤獨人」們好好想一想。

(本文首刊載於經濟日報知識書城)

參考書目:
《世界十大小說家及其代表作》,毛姆/著,徐鍾珮/譯,純文學。
《最低限度的國學書目》,胡適,遠流。
《在文學徬徨的年代》,郭強生,立緒。

台長: 酷月
人氣(24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