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3-07-19 17:12:44| 人氣3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極低體重早產兒心導管介入治療的新紀元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記者林樂南市報導〕胎兒的主動脈和肺動脈間有一條「動脈導管」相通,一般足月嬰兒出生後二至三天內會自行關閉;若沒有關閉,稱為「開放性動脈導管」,主動脈血液會由此持續分流至肺動脈,導致肺水腫、肺出血、心臟衰竭而有生命危險。

成大醫院小兒心臟科主任王玠能醫師指出,成大醫院新生兒科與小兒心臟科團隊曾照護一位懷孕週數二十六歲+三、出生體重七六六公克的早產兒,歷經呼吸窘迫症、肺出血及氣胸的多重肺部疾病,因考量開胸手術術後照顧風險較高而進行心導管手術,術後二天呼吸狀況就大幅進步,很快移除呼吸器。成大醫院小兒科團隊具有信心積極處理各種開放性動脈導管導致的呼吸症狀,像出生體重僅四六二公克、懷孕週數二十二+四的小男嬰,在出生第七天時出現急性肺出血,當時體重只有四七八公克,團隊也順利使用心導管手術治療成功,是已知文獻中體重最低記錄。

王玠能醫師表示,早產兒因動脈導管的平滑肌纖維層較薄,對氧氣的刺激反應不足,導致無法順利收縮關閉,而早產兒出生週數越小、體重越輕,開放性動脈導管的發生率更高,平均高達三十至四十%。病嬰會出現呼吸急促或費力,嚴重時併發心臟衰竭及肺高壓,還會有發紺、肝脾腫大、四肢水腫等危險症狀;其中,急性期最危險致命的就是「肺出血」,慢性期常導致慢性肺疾病及氣管肺發育不良。

開放性動脈導管會先嘗試藥物治療,若藥物治療效果不佳或有禁忌症時,再考慮「開胸式」開放性動脈導管結紮手術;但因開胸式手術需打開胸腔、搬開肺葉,還有麻醉等風險,長期追蹤術後早產兒雖能度過急性危險期,氣管肺發育不良症仍然不低。

「微創心導管關閉術」是開放性動脈導管治療的新曙光,對三公斤以上較大嬰兒是很普遍的介入治療。極低體重的早產兒則因血管很細、管徑只有一至二公釐,加上體溫容易失溫,難度非常高。王玠能醫師表示,後續追蹤結果顯示,接受心導管手術嬰兒的術後呼吸軌跡有早期改善趨勢,而出院時氣管肺發育不良症則與採用手術結紮的關聯性較高。

成大醫院團隊已於SCI期刊發表四篇相關論文,除了病歷回顧及經驗分享,還有使用獨特的臍帶介入治療早產兒的開放性動脈導管、比較心導管手術或手術結紮的早產兒術後呼吸軌跡;近期發表在美國兒童胸腔學會雜誌(Pediatric Pulmonology)的論文,是探討出院時氣管肺發育不良症與何種治療方式關聯性較高。團隊也多次受邀在國際會議或線上會議演講,並與世界頂級團隊交流及共同合著論文,發表台灣的成果。

王玠能醫師也指出,經由成大醫院小兒科團隊多次積極申請,並透過心臟病兒童基金會與醫學會的協助,二0二三年三月底早產兒的心導管關閉術終於通過健保署審核,讓這項原需支付十多萬元的心導管手術獲得健保給付。

台長: coolanews
人氣(3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健康樂活(醫學、養生、減重) | 個人分類: 醫藥衛生 |
此分類下一篇:台灣約十五%女性受「膀胱過動」所苦
此分類上一篇:愛女一歲生日郭耀文捐贈愛心傘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