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1-11-09 19:08:46| 人氣18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秋冬養生之道秋養肺潤燥避燥邪冬蟄伏閉藏潤養五臟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記者林孟蒨/南市報導】秋季位於「立秋」到「霜降」兩個節氣之間,氣溫由炎熱逐漸降低,濕度亦逐漸減少,故天氣忽冷忽熱,空氣變得較為乾燥,台南市立安南醫院中醫部唐偉誠醫師指出,從中醫角度觀之,節氣交替的過程會出現「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由陽盛逐漸轉變為陰盛。

唐偉誠醫師說,秋天不僅是植物成熟收穫的季節,也是體內陰陽出現「陽消陰長」的過渡時期,故中醫視秋季燥氣當令為「秋燥」,而秋季又與肺相應,因此秋燥容易傷肺,此時若不注意養生更容易引起咳嗽、口乾舌燥、鼻乾出血、皮膚乾燥龜裂等症。秋天的「涼」是指氣溫逐漸降低,常誘發肺炎、支氣管炎、哮喘、心臟或腦血管疾病等症,也常使精神和情緒出現波動而出現不愉快、易激動、乏力、失眠和頭暈等不同狀況。

唐偉誠醫師說,秋季養生之道是養肺潤燥與保溫,避免燥邪影響人體,故在飲食方面要充足攝取水分,多吃滋陰潤燥食物如銀耳、百合、山藥、杏仁、蓮藕、秋葵、燉煮水梨等,減少攝取辛辣、寒涼食物,平常可多做腹式呼吸保養肺臟跟穩定情緒,而在穿著上建議洋蔥式穿法,以利隨時因應溫度變化適時增減衣物預防感冒。

「立冬」到「大寒」間則為冬季。遠古時期冬季是萬物閉藏之季,自然界陰盛陽衰,萬物都潛藏陽氣以等待春天到來。從中醫的角度觀之,此時應遵循自然界「蟄伏閉藏」規律,採取「伏藏」的養生方法使精氣內聚來潤養五臟,中醫亦認為冬季跟腎相應,所以食物如能兼補腎會更佳。

唐偉誠醫師強調,冬季天寒因此飲食原則為滋陰補陽,雖宜熱食但燥熱辛辣之品則不宜以免化熱傷陰。平常可多吃溫養食物,蔬果類包括南瓜、桂圓、核桃、栗子,其他食材如紫米、黑豆、黑芝麻、黑木耳、黑棗、海帶、紫菜等。穿著上則應注意保暖,特別是頭部、胸腹、背、四肢關節等處,長輩尤須注意在保暖時不能過於臃腫避免因行動較不便增加意外發生機率,並應保持規律生活作息、適量運動讓身心充分紓壓。

秋冬溫度下降,大家更甚喜喀火鍋,在開心大享美食之餘,應注意勿喝下大量火鍋高湯,並須注意因天氣冷讓運動量減少而出現痛風、心血管疾病。體質過敏的民眾則須當心溫度變化而引發氣喘、感冒等呼吸道疾病。唐偉誠醫師建議,運動型態可考慮聚氣收斂、放鬆緩慢運動如太極拳、各式氣功、瑜伽、快走、慢跑,促使經脈氣血運行順暢,也可同時配合打坐、冥想和呼吸吐納來幫助寧心安神,白天時建議可讓頭頸、背部及手心曝曬陽光至少三十分鐘來保暖身體。唐偉誠醫師提醒,秋冬已為一年之末,即將迎接嶄新來年,讓今年的健康及好運持續展延,惟有關照自身身心平衡與實踐養生之道才是維持健康之不二法門。

台長: coolanews
人氣(18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健康樂活(醫學、養生、減重) | 個人分類: 醫藥衛生 |
此分類下一篇:吞嚥電療刺激治療新利器
此分類上一篇:成醫一日護理長助長互相理解與成長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