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1-09-02 20:45:48| 人氣17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全人醫療科從急診到住院連續照護無縫接軌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記者林孟蒨/南市報導】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台灣,各大醫院嚴陣以待,有的病人不敢就醫而延誤病情,有的需要住院卻擔心被感染而掙扎,畢竟多數人認為醫院是高風險的環境,奇美醫學中心全人醫療科醫團隊在急診處提供整合性服務,確保病患得到最佳照護。

奇美醫學中心全人醫療科主任林高章指出,新冠病毒肺炎死亡率高,沒有接種疫苗的人遇到生病能忍則忍,唯恐入院感染新冠肺炎。因此二0二一年疫情初期急診病人寥寥可數,除非有危險的重症,如:敗血症、腦中風、心肌梗塞、胃腸出血、多重外傷骨折等危急病人不得不住院。

當時門診病人也是對折再腰斬,候診不到原來二成,小兒科、耳鼻喉科、牙科等影響甚鉅,門診手術能延則延。從病人角度看醫院很危險,各種感染隨時上身;然而對醫療人員而言卻沒有鬆懈的本錢,常規病人雖減少,但是如何消除住院後的擔憂,卻是醫院必須擬定的策略。

林高章主任表示:舉例來說,病人快篩及聚合酶連鎖反應(PCR)採檢,常常有「時陰時陽」的情況產生,鼻外繞一圈、採檢太快、唾液口水、居家自篩等,若沒有依照標準化步驟採樣,陰性結果可想而知。也因此「標準化」就很重要。奇美醫學中心光採檢就訓練大量人力,急診、門診由不同單位採檢,病人、陪病者、出入境民眾分流採篩,需要時彼此支援。

後來疫情稍有緩和,即使各醫院病人仍少,奇美醫學中心急診卻人滿為患。根據奇美醫學中心急診醫學部統計:二0二一年七月急診住院人數達一八八0人,等床住院人數平均每日六十至七十人,等床超過四十八小時比率也高至七%。

不忍病人一床難求的等待困境,醫院也想盡各種辦法,今辦明出(今天解釋清楚,明天一早出院)、整合病房(不分科、常住院)、居家醫療(醫師到府訪視)、急診整合(症狀改善不必再住院)、急診高齡(年紀大的通病處置)、急診居家(急診醫師到府治療)、急診安寧緩和…等,都是希望能夠減少病人的痛處。

林高章主任指出,無法立即滿足患者床位,至少可以提早治療身體病痛,加速病情控制,給予心靈慰藉。透過藥師、復健師、營養師、社工師、精神科的急診介入,提供早療復健、用藥、家庭或生活需求解決等,落實「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

林高章主任強調,奇美醫學中心急診有一群醫護人員,也同樣扮演這樣的角色。全人醫療科(也稱整合醫學科),於二0一二年成立,歸屬內科部,照護急診轉來不穩定等待住院的病人,全由內科不同次專科主治醫師組成。二年前醫師人數擴編至九人,同時成立全人病房(納入整合病房中心,由老年醫學科主任蔡岡廷負責),銜接急診全人醫療科,收住多共病、常住院、轉居家、近安寧的病人。每位醫師也都兼有整合能力專長(醫院整合醫學專科),對於醫療、照護、處置、關懷,比次專科醫師多了更佳的通科照護能力,畢竟有些疾病難以治癒(cure),照顧(care)就成了病人及家屬的共同期待。讓清醒病人快樂有品質的生活,讓行將末期的病人,陪伴其尊嚴的走完最後一哩路。這些醫療的轉變,從治癒轉成照護,醫護人員必須不斷的學習、再教育,才能對病人及家屬有所助益。

林高章主任說,奇美醫院全人醫療科十年來得到四次國家品質標章認證(SNQ)肯定。每年的指標統計,病人待床死亡率明顯下降,可出院人數增加以減少住院需求,住院後轉入加護病房比例也減少,待床總體滿意度高,醫療糾紛及病人抱怨也下降(抱怨多為待床空間太小)...。畢竟急診如戰場,急診醫師適合打戰,處置急症;而內科作為後勤支援,彌補急性病人的照護,兩者相輔相成,提升急診部和內科部的無縫接軌,不論住院或治療,讓病人在待床期間不再擔心惡化,不再煩惱血糖過低、血壓過高等的變化,而安心的等待住院病床。

 

台長: coolanews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