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7-05-03 23:22:07| 人氣1,51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脫肛是痔瘡還是直腸脫垂要查清楚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記者林孟蒨南市報導〕一名六十八歲的王女士早年有過痔瘡發作,平日則是身體健康,也沒有慢性疾病,前一陣子開始常覺得肛門處有濕濕黏黏的感覺,尤其是在上完廁所或是整理花圃之後,還會摸到肛門有突出物;一開始以為是痔瘡又發作,就自行買藥塗抹,但是症狀不僅沒有好轉,反而越來越加嚴重,甚至連大便失禁的症狀也出現!經成大醫院檢查發現,其實她是罹患直腸脫垂,而非痔瘡脫垂。
  成大醫院大腸直腸外科林劭潔醫師指出,直腸脫垂雖然不致命,但常合併明顯的功能障礙,如失禁等,會帶給病人生活上極大的不便,且罹病者多為老年婦女,常因社會文化風氣而不願積極就診,除導致身體不適外,連社交心理也會同時出現問題。
  林劭潔醫師表示,直腸脫垂的治療以手術為主,運動、電刺激與調整排便習慣雖然有幫助,但成效不大。不過,手術需醫師仔細評估病人病情與身體健康狀態,再決定合適手術方式,以獲得最佳之治療效果。王女士後來接受腹腔鏡手術,恢復狀況良好。
  直腸脫垂,顧名思義就是直腸(全層)由肛門口脫垂而出,是一種相當困擾人的疾病,主要好發於年紀大,多超過六十五歲或小於二歲的族群,以女性為主,約為男性五至十倍。林劭潔醫師說,看起來似乎發生率不高,但因為是女性居多,有可能是因風俗文化造成求診率不高。
 林劭潔醫師表示,直腸脫垂最常被提到的病因,包括:骨盆底部肌肉及括約肌過度鬆弛、直腸腸套疊、直腸未正常固定於骨盆腔內,或是腹內壓上升,如長期咳嗽、便秘或肥胖等。她說直腸脫垂若不處理,有可能促使病人有明顯的大便失禁,或是突出外露的腸段黏膜受損出血,甚至壞死的情形。
 治療直腸脫垂,需先經大腸鏡、乙狀結腸鏡、鋇劑攝影、肛門直腸壓力測定、肛門括約肌肌電圖測定等檢查,由醫師評估病情,排除容易混淆的痔瘡外翻突出、大的直腸瘜肉等,與病人身體健康狀況後再行決定。一般而言,治療原則以縮小肛門開口、直腸重新懸吊固定、切除過長直腸或乙狀結腸段,或合併兩種以上方式。
  林劭潔醫師指出,手術可由腹部或是會陰部進行:由腹部進行手術:主要為直腸重新固定或懸吊手術或合併切除過長之乙狀結腸手術。其中,搭配微創手術與單純接受直腸重新固定手術,手術的風險低,且傷口小恢復快,復發機率約一成以下。是目前較常用的手術方式。也有使用mesh(人工膜)或其他方式懸吊直腸,只是有文獻指出,此法可能會出現較嚴重之併發症,如直腸膀胱破損、腸道扭轉等。
  由會陰部進行手術:直接由肛門處將過長外露之直腸(乙狀結腸)切除或是直接將肛門口縮小。通常僅需半身麻醉就可執行,手術風險低,但是復發機率相對較高,某些方式的復發機率甚至高達七至八成,故多用於年紀大或內科疾病多的高風險病人。

台長: coolanews
人氣(1,51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醫藥衛生 |
此分類下一篇:郭綜合醫院防火防震演習相當逼真
此分類上一篇:歡慶母親節請專人為產婦手部保養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