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6-02-16 19:56:29| 人氣11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災難中的心理衛生輔導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記者林孟蒨南市報導〕根據全世界過去一些大地震的經驗,一開始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緊急救災,但到頭來最耗時、耗力的是災後的心理重建,尤其是那些受災的人民,若一開始心理創傷沒受到正視,會使得災後的復健工作事倍功半,災後心理健康問題的種類很多,更會以不同型式呈現,當症狀愈嚴重,愈顯示受災者無法發揮適當的功能,應接受專業的協助。

  台南市立安南醫院精神科主任唐心北指出,流行病學的調查顯示,重大災難事件中,約一半的災難倖存者與約二十%參與救災者會有程度不等的心理困擾,但大多數人在他人的關懷與安慰下,在數個月內會恢復與渡過。但約有五至十%的倖存者在災難後會有明顯與持續的情緒與精神上的困擾,尤其是那些拒絕接受心理輔導的人。

  這次台南震災的倖存者與家屬,災變使其生活規律性被打亂、哀悼喪失所愛的人、伴隨失落財物的絕望,使其頓失與過去熟悉的生活之聯結。其中有幾群人更值得關切:(一)兒童與青少年:從出生到十八歲皆會有不同程度的退化性、身體的、情緒性症狀。(二)中年人:大部分情緒問題較傾向延後出現,進而導致身體疾病、人際關係困難、工作適應不良、對職業不滿意。(三)老年人:尤其是獨居者、失去居所者或是親人在災難中喪生者。

  唐心北主任說,當人面臨失去親人,失去一切時,在錯愕、震驚、難以接受事實之後,逐漸會有失望、生氣及爭議的情緒反應,憎恨當初救災工作的緩慢、抱怨相關復原工作的拖延、詛咒老天的不公平,一次又一次地回想災難發生的情景,以期待編織不同的結局,甚至吃齋唸佛以求換回失去的一切,然而望眼欲穿,終是失落滿懷、心理空虛、人生無常、逐漸對生命的意義和目的產生懷疑,而內心又對死去的親人抱懷著滿滿的遺撼與歉疚,於是哀慟憂鬱的情緒充塞於生活的角落,生存者的愧咎感油然而生,自殺的衝動也相隨增高。

  過往的經驗發現,一些時間點常是這些人的負性情緒被引動的時機:第一個星期(頭七)、災難發生滿月時、周年時、罹難者的生日、倖存者與罹難者間有重要意義的日子(例如:結婚紀念日)。

唐心北主任表示,除災區民眾的心理衛生課題外,過去在九二一震災發生後,由於媒體的傳播與報導,大家都將關注的焦點放在受災區;但在過去曾發生大地震且未來仍有強震可能的地區,卻有一些耳語流傳,『未來三、四個月內會發生毀滅性的大地震』、『大量蚯蚓出土預言將發生大地震』,以致許多民眾紛紛以帳篷夜宿於公園、停車場等地,相關的民生物資亦有人屯積或抬高售價,亦有不少民眾引發焦慮、恐慌、失眠等症狀而求診,這等非災區的心理現象,亦是心理衛生工作需著力的地方。

台長: coolanews
人氣(11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健康樂活(醫學、養生、減重) | 個人分類: 醫藥衛生 |
此分類下一篇:細懸浮微粒PM2.5已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重要殺手
此分類上一篇:震災後的心理安頓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