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3-09 19:10:42| 人氣11,62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惱人的滑鼠手「腕隧道症候群」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記者林東良南市報導〕一名三十歲的陳姓程式設計工程師,因右手腕部疼痛,拇指食指、中指麻痛已兩個多月,工作後症狀會加重,曾就診診斷為腕隧道症候群,使用過非類固醇性止痛消炎藥、手腕護具、人體工學滑鼠墊,都效果不佳,經施以腕隧道減壓手術治療,術後追蹤四個禮拜後,症狀完全消失。
  郭綜合醫院骨科周聰哲醫師指出,正中神經在經過手腕處,會穿過由腕骨與韌帶圍成的腕隧道,在腕隧道內神經受到壓迫所造成的臨床症狀稱為腕隧道症候群。常見的臨床症狀為腕部疼痛及正中神經所支配的感覺神經分布區域出現麻木、疼痛等症狀;症狀在夜間會加劇,甚至麻痛到醒過來。麻木、疼痛症狀逐漸在白天也會出現,且因重複手腕動作而症狀加重,可以在甩手後減輕症狀。嚴重者會出現感覺喪失、大魚際肌萎縮無力等症狀。
  此症好發於四十歲後的中年女性,男性多分布在四十五至六十四歲間。男性與女性發生的比率約為一比三至五,有將近三分之二以上的病患雙手均有症狀,惟隨著電腦使用量的增加,發病年齡有愈趨下降,而單手症狀者有增加的趨勢。   腕隧道症候群與高度重複性工作、需要用力的工作以及手部或腕部振動的工作有正相關,再加上不良的姿勢,則腕隧道症候群發生率會增加。長期使用滑鼠,手腕要承受密集、反覆、過度的活動,會造成屈指肌腱鞘滑囊發炎及慢性腱鞘組織增生,再加上不良的滑鼠使用姿勢,就導致了俗稱「滑鼠手」的「腕隧道症候群」。辦公室職員需常打字者、生產線作業員、洗碗工、裁縫師、鋼琴家、電鑽工人..,這都是腕隧道症候群的好發族群。
  腕隧道症候群第一級:間歇性麻、刺痛且在夜間較嚴重,這個階段因正中神經初期受壓迫而導致,以工作姿勢調整修正、物理治療、手腕固定、藥物治療為主。第二級:日夜持續性麻、刺痛、手部活動僵硬,這個階段的病變已發生神經髓鞘損傷的現象,大部分患者在保守治療失敗下需要立即手術治療。第三級:有劇烈疼痛及魚際肌萎縮,此時已發生神經永久性病變,手術可能可減輕疼痛,但肌肉萎縮後很難完全復原,而且易殘存手指麻木感。
  手腕的副木固定可緩解症狀,若無法全日穿戴,僅夜間穿戴亦可;配合口服類固醇藥物使用可加強緩解效果,超音波療法治療時間要大於二週才有明顯療效。其餘非侵入性療法,如電磁、雷射、神經肌腱滑動、神經掌骨鬆動、瑜珈、整脊療法、推拿效果不佳。針灸則是未有足夠證據顯示有效。藥物治療應以類固醇為主,有證據顯示局部注射類固醇對於孕婦族群的腕隧道症候族,效果最好。
  手術治療目標在於切開腕橫韌帶,解除正中神經的壓迫,分傳統切開神經鬆解手術及小傷口(經內視鏡)手術,其效果相當,但小傷口(經內視鏡)手術傷口小,恢復較快。
  周聰哲醫師提醒民眾,滑鼠與鍵盤放置位置應為正坐時雙臂自然下垂,手肘的高度;另外滑鼠位置不應離身體太遠,易造成肩膀的負擔,滑鼠應選擇適合自己手掌的大小,務使持握滑鼠時,手腕是處於最放鬆的姿勢以減少腕部的壓力,滑鼠墊不應選擇太高,太高反而造成腕隧道的壓力,使用鍵盤亦應注意操作的姿勢,鍵盤的坡度方向亦應注意,務使手腕勿處於過度屈曲或伸張的姿勢。

台長: coolanews
人氣(11,62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醫藥衛生 |
此分類下一篇:新生兒專業醫療團隊守護早產兒
此分類上一篇:衛生署台南醫院全方位養生文化系列講座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