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12-24 20:11:09| 人氣1,50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成大醫院採機器手臂為中風病人上肢進行復健是中風患者福音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記者林東良/南市報導】腦中風目前名列國人十大死因第二位,它也是造成老年人肢體殘障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成大醫院復健部主治醫師程琡敏指出,對於中風病患所殘留的單側肢體偏癱,台南市成大醫院採用機器手臂為中風病人上肢進行復健,成效頗佳,未來將是中風患者的福音。

復健部主治醫師程琡敏指出,隨著醫療科技進步,人類平均壽命延長,以台灣為例男性平均壽命七十四點五七歲,女性為八十點零一歲,六十五歲以上老人口佔總人口九點九%,已經是老齡化社會,而腦中風目前名列國人十大死因第二位,它也是造成老年人肢體殘障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復健部主治醫師程琡敏指出,由於中風後死去的腦細胞無法再生,腦部中樞神經受損而失去原有的自主運動能力,產生動作控制問題,無法像一般人隨心所欲地做出想要的動作。中風病患所殘留的單側肢體偏癱,常見的動作障礙包括關節活動範圍變小、無力、高張性反射及協調性差;受到痙攣以及協同模式的影響,無法獨立完成單一肌肉群收縮;且上肢功能的恢復往往比下肢差很多。中風病患一旦病情穩定後,必須長期接受復健治療,包括物理治療及職能治療,針對這一類病人,治療師通常會以誘發的手法,例如:本體感覺神經誘發技巧,配合視覺、聽覺、口令等感覺回饋,給予助力或阻力,來誘發其正常動作的出現。

復健部主治醫師程琡敏說,根據文獻報告證實,反覆性動作練習,有助於腦傷後的腦部皮質重建、功能恢復。在慢性中風病患,強迫增加患肢日常生活的使用率,可得到正面的腦部皮質重整效果;對於輕至中度障礙的中風病患,簡單反覆性動作是最佳的復健治療。

復健部主治醫師程琡敏指出,隨著科技的進步,以機器手臂的高精度、高再現度及可重複執行單調連續的動作的優點,應用在醫療的研究範圍相當廣泛。成大機械工程所朱銘祥教授,發展上肢復健機器手臂已接近十年,研究團隊結合機械、電機、醫工、資訊、工業設計以及醫學,目前已完成改良,朝向趣味化的治療方式,透過機器手臂來模擬治療師復健的手法,設計出符合功能性的運動軌跡,帶動病人做出不同關節的運動,並且配合視覺與觸覺等的感覺回饋,建立如同本體感覺神經誘發的技術。目前機器手臂放置在成大醫院復健部,正在進行臨床研究評估,目前已有八位慢性中風病患完成臨床研究。

  本研究主要針對病患上肢肩關節及肘關節進行復健,利用機器手臂進行一星期兩次,每次四十至五十分鐘,共四個月的訓練療程,所有參與的病患除了接受機器手臂的復健治療,同時也接受傳統的物理及職能治療。在機器手臂復健治療過程中,設計規劃不同方向的平面直線軌跡訓練,病患必須主動帶著機器手臂進行軌跡追蹤,盡可能使追蹤誤差越小越好,機器手臂在軌跡切線方向上施予阻力於病患腕部,阻力會依病患恢復程度進行調整,同時機器手臂會記錄病患上肢運動時的位置、肩關節及肘關節角度、力量、肌電圖,藉由這些資訊建立出客觀的量化評估指標。

初步臨床結果顯示病患經過四個月的機器手臂治療,臨床常用評估指標及運動控制能力皆有進步趨勢。

復健部主治醫師程琡敏說,參與的八位病患中,有些病患覺得經過機器手臂復健後,有改善日常生活的動作,例如:抓取物品時變的更有力、張力變小較能做出伸直與上舉動作、病患能摸到對側耳朵、吃飯時前臂會有稍微旋後動作、用患側撐床時不需使用支架。藉由機器手臂幫助病患進行復健,以目前本研究的臨床結果顯示病患確實有獲得改善,有一定程度的療效,但由於所徵招的病患人數並不夠多,並且此療效是否能繼續維持,這些都必須加以驗證,未來本研究將持續進行臨床試驗,以收集更多的臨床資訊。

復健部主治醫師程琡敏表示,由復健機器手臂協助治療師對病人實施復健計劃有許多好處,除了減輕人力負擔及防止運動傷害外,在執行重複及連續性單調動作也可提供病人更有趣、更多樣、更穩定的品質治療,且由機器手臂控制系統的高度彈性及精密感測系統,不僅可以根據醫師及治療師的診斷提供各種不同的治療計畫,並且可以根據所得到的量化資料來加以評估病人的復健成效。將來在國內復健機器手臂若能技術轉移,量產之後在復健領域上加入機器手臂新力軍,結合科技與醫療,必能造福更多中風病患。

台長: coolanews
人氣(1,50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醫藥衛生 |
此分類下一篇:高燒不退、劇咳數週可能是患黴漿菌肺炎
此分類上一篇:中醫治功能性消化不良症候群有良方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