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台名作了一個改變,之前就有在想了,只是一直不知該改什麼;因為我還是喜歡『曾經』,當初把此台取為『曾經』是因為看了愛亞的『曾經』,此書也被公視拍成連續劇。其實我是先看連續劇才去買這本書回來看。
在『曾經』的自序中,有人問愛亞:曾經的中心思想是什麼?主旨是什麼?能啟發人們什麼?
她說了:『曾經』無法包含這樣多偉大的問題,『曾經』很簡單,『曾經』很平凡,『曾經』只是表達了一件事---『成長』
『曾經』是人們在歲月中遺留下的足跡,人們從『曾經』去學習、記取教訓,從累積的『曾經』漸漸成長;『曾經』跟人們是有永遠扯也扯不完的關係。
至於『似水年華』,記得高中看了一齣日本電影【情書】,在最後一幕,死去的男主角藤井樹(其實他一直沒出現過,算是男主角嗎?)在中學時暗戀一個跟他同名同姓女生,他常常去圖書館借書,因為他暗戀的那個女生也常在那裡。他畫了一張她的素描,畫在哪呢?畫在他借的其中一本書的借書卡背面,只是那張小小的素描卻是在多年以後才被學妹們發現,然後拿去給當事者看,只是一切好像都來不及了,令人有些遺憾。
那本書的書名叫『追憶似水年華』,一個很美的書名。當初也有想過以此名作為台名,因為我很喜歡回憶,當個追憶人。只是有人用了。
『曾經 似水年華』也是差不多的意思,曾經跟回憶是不會再重演,像河流一去不再復返。那就珍惜眼前即將成為『曾經』的現在吧!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