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大師傳」第二冊中勾勒出大師在佛學上的思想方法與佛學的實踐範疇,歸納成以下三條:
˙華嚴學:是他在研究佛學上的思想地盤。「普賢行願品」,則是大師行願的伸引。
˙南山學:是秉承南山道宣律師的遺緒,從事律學的行持;因為律學是作以自律的。
‧念佛哲學:則是大師從事佛道的實踐方法。
在書中有很多時候,都會提及「老實念佛」。
因為大師以念佛的功夫,作為「明心見性」的資糧。
書中說要認識「念佛哲學」,你不能仆在它面前看,而是要拿著望遠鏡去思想。
大師說︰僅用口念、耳聽、心唯。直念到一片佛聲,在你的心識上勝過一切紛亂的妄想,念到一片佛聲掌握了你心靈世界,朗朗清清,到你不出口而心自念,一天二十四小時,隨著你呼吸出入流轉。
不過書中有很多小故事的描寫,使生活中大師在律學的行持顯現無遺。
而這些小故事,使我想起在學時的會計實習老師。因為就是她在課堂上講述大師的這些小故事,我才會去重慶南路找書。只是那時不懂這些小故事!
大師曾經對在家居士開示過一次「在家律要」。在「結論」時說︰持戒,是一種拭拂心靈的莊嚴行為。我們如果蔑視戒律的尊嚴,則全部佛經與一個行者的全部行持,便形同廢紙。
至此,我心中,只有汗顏!驚在心頭,而無法言語。
大師出家後靜默的行止,遙遙呼應他在日本時期的生活作息。
我真是好奇這是不是他幼年成長的環境所給予他的影響!
但大師確認︰人類精神生活的最高點,便是自身的自愛與愛人!
生命是不死的,流轉的,輪迴的巨流。不過,菩薩也有隔陰之迷;何況一個根基未深的凡夫?
這次重新看書中大師寫下澫益靈峰大師的法語:
「佛為初入門的人,首先深談理論,企圖以理融事,而不滯於事。但為深位菩薩,必廣說事相,企求以事攝事,而不滯於理。不滯於事相,則一事通達一切理,事理無礙;不滯於理,則一事通達一切事,事事無礙。」
上次在這裡有疑惑,這次雖然還說不清,卻也有點感覺。
看來,事理無礙,已經是有難度;事事無礙,談何容易!
Wed Sep 1 00:20:18 2004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