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4-30 19:21:54| 人氣8,162|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來看表演】貫穿帕格尼尼《24首奇想曲》的三大力量

 

帕格尼尼這套《24首奇想曲》(24 Caprices)對於喜歡小提琴音樂,或是想要學小提琴的朋友,可以說極具啟示性。其實,對我個人來說,面對這套作品,我很慶幸自己只是一位愛樂者,可以輕鬆欣賞各大名家的演出;而非一位演奏者必須克服挑戰曲中的各種高難度技巧,而且站在舞台上被眾人評頭論足。

 

這也讓我回想起,曾經跟三位老師學小提琴的寶貴經驗。我曾在五歲時跟周崇美老師(據說現在她人旅居奧地利)學過很短時間,說真的如果沒有一點天份的話,五歲學小提琴真的太早了,我那時每次上課一拿起提琴,就脫口而出:「老師,我尿急。」可想而知之後也不了了之。

 

再度拿起小提琴是小學五年級時,當時要選副修,而我就很沒創意的選了小提琴,被安排到的老師是當時省交的首席黃景鐘老師。我還記得資質駑鈍的我,每次都無法達到老師的要求,所以每當週三下午到老師家門口,要按下電鈴的前一刻,我都在心中祈禱,希望沒有人來應門。上了六年級,嚴格日式教育的黃景鐘退休,換了同樣是省交新首席的林文也老師指導我,林老師對音準的要求,可說比顯微手術還要精細,體驗過的學生都知道,但我的表現實在「有辱師門」。

 

扯到自己學小提琴的經驗,可能話題有點遠,但重點要說這樂器不易駕馭,更何況要演這套帕格尼尼《24首奇想曲》,必須通過貫穿全曲三大力量的考驗。

 

 

單純的力量

(圖片來源,喜凱亞)


帕格尼尼《24首奇想曲》這套單一作曲家、單一曲目、單一演奏家、單一樂器、、單一場次的演出形態,類似先前大提琴家王健接連兩晚演出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組曲》一樣,不過此曲總長度一個晚上的音樂會就可搞定。

 

因為單一,所以值得細細品嚐,因為單一,所以豐富。就如同北歐瑞典、芬蘭等國單純簡約的設計理念所呈現的優雅感;也如同蘇格蘭Single Malt單一麥芽威士忌,來自單一蒸餾廠的獨特地理風味;也如同懷石料理般每道菜的份量精緻,卻道道精彩深刻。

 

全套帕格尼尼《奇想曲》24首短曲,長則五分多鐘,短則一分多鐘,但裡頭蘊含的技巧可說千變萬化,就讓我舉出幾個例子來談。像是《第一號E大調》就透過快速拋弓來拉奏和弦琶音,迅速自由地由低音弦至高音弦、再由高音弦回到低音弦來回彈跳著。《第二號b 小調》則以異音調弦技巧,跳過中間的D弦或A弦,有時甚至是同時跳過DA兩弦,忽高忽低地轉換拉奏,閉起眼睛聽來像兩把小提琴在對話,我喜歡用下象棋裡頭的「砲飛山」來形容,這種在快速運弓於高低音弦的變換,卻不碰觸到中間的弦的高超手法。《第三號e小調》,透過左手特殊的按弦手型表現出八度快速顫音,有種感嘆顫抖的味道,聽來悲愴但誰曉得這可是歷經苦練可能獲得的流暢感動。《第四號c小調》一開始厚重莊嚴的主題透過雙弦、三弦來表現,音樂的重量感就是比單弦多了層次與共鳴。

 

 

魔鬼的力量

海涅曾經在聽了帕格尼尼之後說:「悲慘!他是天才與地獄不滅的徵兆。」而我們一般人也通常會以「見鬼了!」來表達我們對於無法透過理性來驗證的事物,或是世界上不可思議的事情的驚訝。

 

這套帕格尼尼《24首奇想曲》就是「見鬼了!」的作品。而音樂中的鬼在哪裡呢?首先帕格尼尼生命中的第一個魔鬼就是他的父親,帕老爹跟貝多芬的愛酗酒的父親同為兩位音樂史上的知名悍父,他曾經對帕格尼尼說:「你飯可以不吃,但是琴不能不練。」人說虎毒不食子,試問各位身為父親的看官,你會因為想逼兒子學任何一項美好事物,而能脫口說出這句話嗎?如果你辦得到,恭喜你,未來你可能會有一位「見鬼了!」表現的兒子。

 

因此,練琴是帕格尼尼逃避帕老爹這位魔鬼父親的庇護所,他每天練琴10-12小時,所以13歲之後就沒有老師可以教他了。如果你每天投注單一事物長達10小時,相信你在那個領域也絕對會是一位「鬼怪級」達人。

 

只顧練琴不顧吃飯的帕格尼尼,加上他有著傳說中的僵直性抽筋症,贏弱的身體、枯瘦的骨架、搭上一頭亂髮,據說連夏天演出也要圍著圍巾,這樣的傢伙站在舞台上,還沒拉琴形象就給觀眾一種鬼魅感。等到琴上肩弓一動,宛若煙花燦爛的驚人快速拉奏技巧,更讓觀者脫口而出「見鬼了!」所以,當時歐洲人人都說罵帕格尼尼跟魔鬼交換了靈魂,以換取驚人的技巧。

 

的確,他跟魔鬼交換了靈魂,他被技巧心魔綁架了!儘管技巧好,但他總得靠自己的華麗的裝飾奏來拉琴,據說他沒辦法真正照譜拉奏貝多芬、莫札特作品,因為聽來就是平板乏味,他總是要額外加上自己許多花奏音樂才拉得下去。就像一位花腔女高音,不讓她展技就唱不出動人樂章一樣。

 

24首奇想曲》是他的作品編號天字第一號,但並非他最早寫成的曲子,之所以會編號作品一,是因為對人十分不信任的他,擔心被學走賴以呼風喚雨的技巧,因此生前從不出版樂譜,這套《24首奇想曲》是唯一生前出版的,也被稱為小提琴演奏的聖經。德國小提琴家Guhr曾說:「這套作品分成六大技巧,1.異音調弦、2.弓法、3.左手撥弦、4.泛音Harmonics5.G弦演奏、6.指法。」

 

我們也可以實際從裡頭幾首作品中,感受到魔鬼的力量。像是一般小提琴家們最愛的安可曲《第五號a小調》,其實相較這套作品其他曲目,就顯得技巧單純,但因為舞台效果好所以很多人選來安可。倒是「小提琴家中的小提琴家」海飛茲最愛用《第七號a小調》來當安可,此曲表情記號為Posato也就是要以十分激情卻又不能失控方式來演奏,裡頭包括一弓連拉18個音,難度絕對是魔鬼等級。

 

另外像《第十三號降B大調》裡頭有知名的「魔鬼的微笑」段落,《第十六號g小調》這首三拍子作品,必需連續以快速的十六分音符拉奏,對左右手來說都是煎熬,會讓人聽得耳膜打結。而最精采融合所有技巧的是《第24g小調》,在全曲十一段變奏中我們可以聽到先前23曲的技巧大集合,同時布拉姆斯(帕格尼尼主題變奏曲)、拉赫曼尼諾夫(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李斯特(第六號帕格尼尼大練習曲)等大師,都在這裡取經。

 

 

現場Live的力量

好啦,儘管這套作品這麼難、這麼夭壽、這麼魔鬼,但還是有怪物能夠拉奏,不少小提琴家都有錄音,但真正有灌錄全本24首的就屈指可數了!(詳見「帕格尼尼24首奇想曲唱片版本比較&延伸聆聽」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classic/3/1312675296/20090424185431/

 

1957年出生的猶太幫小提琴家明茲(Shlomo Mintz),早在1982年就在DG灌錄此曲贏得好評。但最讓人有「不舒服的感覺」是,這24首曲子你隨便點,他隨時可以拿起琴行雲流水地拉出,任何一首別人(這個別人就是我)可能要苦練一輩子,卻是他手上的口袋常備曲,A piece of cake

 

2007年明茲五十歲時,他覺得自己人生進入新的境界,決定帶著這套鬼作品巡迴世界現場Live演出,演出這套他1982年就灌錄唱片獲得好評的曲目,讓聽眾可以現場沒有剪接沒有NG的欣賞帕格尼尼上身的情況,就像是看一場下面沒有安全防護網的高空盪鞦韆馬戲,台上挑戰台下緊張。

 

現今全球小提琴家中,大概只有明茲瘋狂到敢辦這樣的音樂會,今年2009年在他巡迴了兩年之後,我們終於等到了這場音樂,亞洲除了日本樂迷之外,只剩台灣樂迷有耳福,有機會讓耳膜打結、心頭糾纏、腳底冒汗、如坐針氈,一顆心隨著明茲的右手琴弓上上下下,隨著他的左手顫音彈指搖搖晃晃,這股現場Live的力量,不用想唱片裡聽不到。

 

明茲都要找到自己征服世界、感動世界的武器帕格尼尼《24首奇想曲》,……你呢?

 

台長: 歐頭

媚藥
很讚的分享~~~


http://www.yyj.tw/
2020-01-15 16:22:01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