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1-19 12:01:59| 人氣2,95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指環系列】創作歷程&首演情況(中)

 

●《指環》起始樂念靈光乍現


(2007Deutsche Oper Berlin上演的萊茵黃金,圖片來源:http://blog.roodo.com/sussicran/archives/2809787.html)

 

目標確立後,1852年華格納十分專心的工作,18523月他完成《萊茵的黃金》的散文草稿。之後531日寫好《女武神》的草稿,僅用6月一個月的時間,寫下《女武神》的劇詩,71日完成《女武神》的腳本。

 

秋天開始寫《萊茵的黃金》腳本直到11月完成,並在1112月著手《青年齊格菲》以及《齊格菲之死》的改寫,讓這兩齣劇能夠完美的結合,並於1856年最後將這兩部作品,定名為《齊格菲》、《諸神的黃昏》,其中最重要的修改是,確定了經由死亡而獲得救贖的悲劇主題、諸神的末日、以及諸神的瓦哈拉宮的毀滅。整個《指環》的劇本部分於1225日的年底已經大功告成,但將近一年後華格納才開始譜曲。

 

1853年初,他把《指環》中的劇詩自費印了五十份,19532月中旬時出版。1953522日是華格納四十歲生日,蘇黎世也舉行了第一次的華格納音樂會,這個以藝術家為主體的音樂會,集合了不少欣賞他的藝文人士。195395日,就在他待在義大利旅行的飯店時,《指環》的樂念在他腦海中引爆,「像一種夢遊般的狀態」,他緊急縮短旅程返回蘇黎世,之後他只用了9個禮拜就寫成《萊茵的黃金》整個樂譜初稿。摘自《我的一生》他曾提到這段過程:「我突然有一種沉入強烈水流中的感覺,波濤以類似降E大調和絃的聲音湧來,起伏的裝飾音隨著沒有改變的E大調和絃擺動,這就是夢寐以求的《萊茵的黃金》管絃序曲。」

 

195311月華格納便從第一個知名的降E大調和絃開始,幫《萊茵的黃金》展開譜曲工作,並於1854114日完成,隨後進行總譜的管絃樂配器,於926日完成。同時,《女武神》三幕的音樂初稿也幾乎同一時間完工。

 


(悲劇觀哲學家叔本華,圖片來源:http://www.wemediacn.com/Content/Content.aspx?ContentID=1477)

 

1854年耶誕節,華格納把自費印的《尼布龍根的指環》劇詩,寄了一份給哲學家叔本華,上頭題了「懷著敬慕與感激」。因為華格納本能直覺有著藝術家的悲劇觀,但理智心態上卻又有著「希臘式的樂觀」,他認為世界或許不完美,但仍藏著快樂。而這本能悲觀與理智樂觀之間困擾著他的矛盾,正是叔本華在音樂美學上的思想觀念幫他打通的!叔本華提供給華格納音樂美學上論證與說理的基礎,讓他在自己直覺上,有更進一步的進展,深深影響了他的音樂創作。

 

諷刺的是,叔本華這位哲學老人音樂觀念其實相當老舊,他其實比較偏愛莫札特與羅西尼的音樂,並不喜歡華格納的音樂,也不贊成他在《尼布龍根的指環》中用德文寫詩,他曾說:「華格納是個不錯的詩人,但他的音樂還是束諸高閣比較妥當吧!」

 

1855年初他埋首譜寫《女武神》的總譜,第一幕完成於倫敦,但他主要的時間被花在倫敦舊愛樂學會的客席指揮工作上,主要演出與宗教無關的「俗樂」,對抗主要演出與宗教相關「聖樂」的新愛樂學會,不過這卻是一項吃力不討好的工作,雖然賺足了一千法朗,但是當時倫敦樂評家就批判舊愛樂協會聘華格納為指揮的舉動:「無異對居住在英國本國和國外的指揮是一大侮辱」,而且他自己《女武神》的進度大大被延誤。不過,他卻在4月末的一封信上提到,希望在1859年夏天能在新建的蘇黎世歌劇院上演《尼布龍根的指環》。

 

之後,華格納從倫敦回到蘇黎世,628-1227日期間,忙於《女武神》的作曲,該年年底前完成前兩幕,於1856年年初又完成第三幕,323日完成《女武神》全部的總譜,至此《指環》中的四部已完成兩部。他寫信給李斯特說,「這些劇詩,只有在他譜上音樂之後,才顯得有意義。」多才多藝的華格納也的確「生逢其時」,因為他在文學、藝術、音樂、哲學、政治上的多元表現,正好吻合當時藝術發展的主流。尤其他音樂中的和聲技法、奏明曲的形式、歌劇的結構、管絃樂法,都讓古典音樂有了新的時代意義。

 

 

●《齊格菲》的創作攔腰中止

 


(
世界文物出版、吳祖強主編的《齊格菲》)

 

185612月他著手《齊格菲》的作曲,它是根據《青年齊格菲》所寫,第二年仍持續創作,之後因為分心創作《崔斯坦與伊索德》,以及完成《紐倫堡的名歌手》,以及改寫《唐懷瑟》等工作而耽擱,結束蘇黎世的流亡生活後,他又忙於各地巡迴,加上經濟的生活重擔,無法完成《齊格菲》第二幕之後的音樂。18578月譜寫完《齊格菲》第二幕的樂譜之後,他中斷作曲,直到186931日才又恢復《指環》的創作,中間相隔有12年之久,原因其來有自。

 

華格納原本只想在萊茵河畔的「短期」劇院,專為李斯特以及擁護自己藝術的朋友所演出四天的《指環》,後來他發現這套巨構會有更多觀眾有興趣觀賞,因此就拉高「戰略位置」,把《指環》視為自己一生中最完整、最輝煌的成就,他表示:「光是純粹的劇詩,就能讓德國在未來擁有一部自豪的作品。」他原本想把《指環》的樂譜版權賣給伯來科普赫出版公司,提出出版社先付一半的錢的構想,然後他就把已經完成樂譜的《萊茵的黃金》、《女武神》交出,等之後完成《青年齊格菲》(《齊格菲》)、以及《齊格菲之死》(《諸神的黃昏》)再收餘款。但這家出版社考慮再三,決定放棄這個機會,也錯失賺大錢的機會,之後反而由司各脫公司出版了《指環》的樂譜。

 

不過,伯來科普赫出版公司不買《指環》的樂譜版權一事,的確延誤了《指環》的後續的創作進度。當時,雖然《萊茵的黃金》、《女武神》的音樂已經完成,但世上還是少有人相信華格納能完成這樣規模龐大的作品,甚至順利的上演。許多人都認為他太過投注於《指環》的創作,與樂界已經脫節,就連他的好朋友李斯特也這樣覺得。因此當《指環》版權連續遭到伯來科普赫出版社拒買之後,他終得心不甘情不願地放下手邊《指環》的工作,寫點「容易上演、市場會買單」的作品,而這個作品就是《崔斯坦與伊索德》,此時其實他已經陸陸續續創作《指環》經過了9年。當然,上述說法是從「世俗」的角度來解釋華格納的行為。

 

另一方面也有人認為,其實是因為華格納自覺音樂技法還不夠純熟,無法勝任《諸神的黃昏》複雜的和聲對位技巧,因此就先跳脫《指環》,藉著透過譜寫《崔斯坦與伊索德》、《紐倫堡的名歌手》兩劇,來強化練習自己的管絃技法。

 

 

●《萊茵的黃金》版權三賣

 


(
絲綢商人奧圖魏森東克,圖片來源:http://de.wikipedia.org/wiki/Mathilde_Wesendonck)

 

18599月華格納前往巴黎,途中經過魏森東克家數日,他把《指環》的版權賣給了奧圖魏森東克(Otto Wesendonck),得款六千法朗。但不久後,1861年曼茲的薛特音樂出版公司,也打算以一萬法朗購買《萊茵的黃金》版權,但由於已經賣給了奧圖魏森東克,需經由他的同意,結果奧圖魏森東克竟然毫不遲疑的答應。

 

但在這段期間,蕭特出版社曾經於1861年出版《萊茵的黃金》鋼琴譜,也於1862年在萊比錫發行了《尼布龍根的指環》全劇劇本劇詩。華格納在這個普及版劇本的序言寫道,德國當時的劇院的條件不足,不適合演出他作品,解決之道是在中等城市裡建造臨時劇院,形狀就像是古羅馬的圓形劇場,讓藝術家的作品能達成統一的風格與效果,而且為了讓觀眾能享受現實中的幻境感,演出的樂團應該隱而不見。而誰能來資助《指環》這樣的計劃呢?最好是一位德國的王子,但這樣的王子存在嗎?

 

「十分幸運地」這樣富有且支持華格納的王子真的存在!就是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二世。巴伐利亞老王駕崩,路德維二世從王子登基為國王,掌握權力與財力!《指環》中斷一時的創作也逐漸踏上「復活」、「完整」之路。

 

18639月,華格納搬進國王路德維二世提供的住所伯利納史特拉瑟街(Briennerstrasse21號,巴伐利亞皇家內閣財務部與他正式簽約,把《指環》版權賣給國王路德維(繼奧圖魏森東克、薛特出版社之後的第三賣!),價值三萬弗羅林。合約中明訂:「一份清晰、完全的《指環》各劇的樂譜,必須在三年之內(1866年),交由內閣財務部部長點收。但事實上,《指環》的最後一部《諸神的黃昏》遲至18741121日才告完成!顯然,華格納跟國王路德維二世兩人都沒有把這份合約放在眼裡,當時簽此約,一來當然是要讓國王協助華格納的行為「名正言順」,二來則是為了撫平巴伐利亞國內官員的聲浪,以及提供新聞界炒作的題材。(中篇完,待續)

台長: 歐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