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8-15 16:27:30| 人氣11,944|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指環系列】瞧!華格納這傢伙(四)

●生命中的超級貴人 路德維二世

1863年,華格納前往俄國舉行音樂會,先後在聖彼得堡和莫斯科公演,演出曲目包括:《漂泊的荷蘭人》裡頭的序曲與水手合唱,《唐懷瑟》序曲、《羅恩格林》前奏曲以及《指環》的片段,獲得極大成功與豐厚收入。他自己表示,「我從來不知道俄國的情況會如此熱烈,3、4千名群眾幾乎是狼吞虎嚥地把我吞下去!」

但是,5月12日他回到維也納,很快地又必須面臨現實世界,一邊寫作《紐倫堡的名歌手》,一邊發表《尼布龍根的指環》的劇本,希望獲得德國王公貴族補助,讓《指環》能早日上演。但就在2月不到的時間,揮霍無度的他很快地花完賺來的俄國盧布,他把住的地方搞得像皇宮一般,一位衣帽商描述他的書房,「牆壁上裝飾著絲質碎花,從天花板上垂下一盞美麗吊燈;地板上的地毯非常厚,軟到你的腳會陷下去,沙發、扶手椅、桌子上,全都覆蓋最昂貴的毯子。」就在這樣揮霍的情況下,華格納的經濟又重新陷入困境。

他不僅音樂會指揮的收入少得可憐,就連好不容易攢的財産也被債主沒收,他生活又一次瀕臨絕境,到了1864年3月,他一位學法律的朋友建議他立即前往瑞士,免得因為欠債被捕。的確,他與貧困的搏鬥使他精疲力盡,而與大衆輿論及批評界的論戰再度讓他心灰意冷,只得決定放棄公眾活動,遠離塵囂、逃到鄉間,他再度成了狼狽不堪的流浪者,踏上他上回因政治流亡12年的瑞士。

當他到達蘇黎士時,舊識富商威森東克夫婦竟然直接拒絕資助、收容他,他只好投宿艾莉莎‧魏勒家中,那個時候他甚至在日記上寫:「完了!我將從這世上消失。除非有奇蹟發生……。」怎知,天無絕人之路,華格納生命中最大的貴人自此出現,奇蹟真的如戲劇般發生了!

1864年3月10日,年僅18歲、新任巴伐利亞(Bavaria)國王路德維二世(Ludwig II),繼承父親馬克西米利安(Maximilian II)登基。有天,宮廷秘書長法蘭茲(Franz von Pfistermeister)問新國王衷心希望的是什麽,這位年輕俊美的新王竟然不假思索地回答說,希望見到《羅恩格林》的作曲家華格納本尊,並聲稱這是他人生中最大的願望!

原來,路德維二世1845年8月25日生於寧芬堡,當時正值華格納完成《羅恩格林》、《紐倫堡的名歌手》散文草稿幾天之後,也是《唐懷瑟》在德勒斯登首演的幾個月之前。他的童年是在俗稱「舊天鵝堡」的霍恩史旺高堡(Schloss Hohenschwangau)度過的,而這座古老、低矮、形式簡單的城堡,位於巴伐利亞阿爾卑斯山的邊緣上,也是他日後一連串建築奇想的原型,之後他耗費鉅資興建了新天鵝堡(Schloss Neuschwanstein)、奇姆皇宮(Schloss Herrenchiemsee)、林登霍夫堡(Schloss Linderhof)等充滿奇幻味道的城堡建築。

從小在父親嚴厲管教下長大的路德維二世,住在裝飾著古日爾曼傳說天鵝騎士圖案的舊天鵝堡中,天鵝圖騰成為他無可救藥浪漫想法的唯一寄託。1861年15歲的他更強烈要求父親在霍夫宮廷劇院演出《羅恩格林》,當劇中聖杯騎士乘著天鵝拉的小船出現時,路德維二世的心靈完全被震住了!他深愛華格納音樂對《羅恩格林》傳奇戲劇的處理方式,同時認為自己找到一位跟他浪漫想法完全一致的藝術家。從此,他埋首研究華格納所有文章,當他看到《指環》詩集序文中,華格納感嘆:「能找到這樣相知的君主嗎?」之時,路德維二世完全相信自己就是華格納文中這位「真命天子」。

也就是這樣的因緣際會,華格納的音樂與藝術想法陪伴著路德維二世一同成長,所以當他「意外」登基為國王後,掌管德國南方最富有、最重要的一個城邦時,馬上想要見到這位他朝朝暮暮思念的精神導師。因此,宮廷秘書長法蘭茲銜命拜訪華格納,私底下先跟蹤他數個禮拜,起初,華格納還以為法蘭茲是窮追不捨的債主之一,所以一直不肯見他。1964年5月3日早上10點,經過一夜失眠,華格納硬著頭皮準備接受「最壞的事情」發生,結果看見法蘭茲帶來的一枚戒指與巴伐利亞新國王的畫像,得知路德維二世是他狂熱的崇拜者,希望可以解決華格納所有物質上的疑慮,並與他見上一面。

華格納當下馬上寫信給路德維二世,「親愛的陛下,僅獻上我的眼淚與至誠,如奇蹟般的天命已經進入我貧鄙無愛的生命,我此生的詩與音樂都屬於您的,請支配它如同自己的財產,你真誠的子民華格納。」自此展開了兩人長達20年,大約6百多封書信往來的歷史。當晚,華格納立即前往國王在慕尼黑的夏宮,並在1964年5月4日下午,站在他最新的皇室贊助者面前。

當華格納出現在國王面前時,路德維二世就像遇到久別重逢的老友,前趨彎身(路德維二世比華格納高9吋)緊緊抱住華格納說:「像神那樣了不起的華格納呀!你是我許久以來一直尋找的人。我瞭解你的藝術。神聖的歌曲大師呀,我的心靈深處緊緊地跟你結合在一起,我發誓要終生對你忠實!」

華格納也回應首度接觸到這位年輕俊美國王的感動,「他是這麼美好且充滿性靈,這樣深情且完整,我顫抖著唯恐他的生命會在這粗鄙凡間,如美夢般稍縱即逝,他以熱烈的激情來愛我,就像我自己的靈魂一樣了解我。」

華格納也遵照國王的意思,住進了慕尼黑附近史坦堡湖(Starnbergsee)教區的碧蕾別墅(Villa Pellet),距離國王的小城堡只有15分鐘車程,好讓國王可以隨時想見到華格納時就可以見到。每天,路德維二世派馬車接他來聊天,一聊就是幾個小時,崇拜華格納如偶像的路德維二世,對華格納的想法以及詩句,可說瞭若指掌。

年薪四千枚弗羅林金幣,華格納只要作他自己便可以,這是何等過癮的工作,他與路德維二世主要的任務是透過劇院改造德國,希望透過這個文化中心,演出類似莎士比亞般嚴謹的作品,誘使慕尼黑大眾進入更崇高、深邃的境界。路德維二世下令把幕尼黑以及巴伐利亞全國的歌劇院的一切事務,交給華格納處理,目空一切的華格納對路德維二世這些隆重禮遇,倒也沒有覺得奇怪,他認為這些本來就是他應得的,「我是全人類中最足以代表德國的人,我就是德國之魂,請想想表現在本人作品中的神力,是多麼值得驕傲。」

為了讓華格納減少「日常生活中煩人的顧慮」,路德維二世先拿出四千枚弗羅林金幣,讓華格納前往維也納處理債務,一個月後又拿出一萬六千枚弗羅林金幣幫華格納還清所有餘債,並滿足他一切生活需要,讓他可以安心從事創作。而這段關係,也讓後人有了許多茶餘飯後的話題,長相宛若女性般優雅、有明顯同性戀傾向的路德維二世,到底是賞識華格納在音樂上的才華,還是徹底無可救藥地是愛上了華格納這個人?成為頗值得探討的議題。

但不管怎麼說,路德維二世的出現,讓財務問題從不間斷的華格納,從1864年起到1883年去世為止,過著他一生中最優渥的生活,更實踐了他專演華格納歌劇的拜魯特劇院夢想。能遇上這樣一位人生中最大的貴人,被一國之王供養著,這肯定是件遠比中樂透還過癮的事!



●人妻柯西瑪 為華格納產女

華格納的溫柔鄉裡,也因為敏娜不在身邊開始缺個女主人,當時芳齡28的瑪蒂德‧麥爾(Mathilde Maier)與他在宴會上相識,兩人互有好感,但並未真正發展出戀情。另一位則是年輕女演員費德列‧梅耶(Frederike Meyer),她曾在1962年夏天成為華格納家的常客,當時還有畢羅夫婦也曾在他家作客2個月,華格納與畢羅之妻柯西瑪的關係也起了微妙的變化。

當然生性風流的華格納戀情絕對不僅於此,1863年2月他在布拉格,遇到一位年輕女歌手莉曼‧列曼,華格納對她又是擁抱又是親吻。另外則有位豬肉商的女兒瑪麗,她善體華格納的需求,因此有次寫信給瑪麗,告訴她演奏旅行結束後將前去找她好好享受一下。

不過,元配敏娜之後,華格納的「真命天女」還是已經成為畢羅妻子的柯西瑪,畢羅早期接受過李斯特的鋼琴訓練,他並在1857年娶了李斯特的私生女柯西瑪為妻。只不過畢羅一直認為自己配不上柯西瑪的高貴,甚至還曾跟李斯特說過,「如果她覺得上了我的當,我可以還她自由。」這類的喪氣話。

華格納與柯西瑪兩人關係真正的轉捩點,是在1863年5月22日華格納「半百壽辰」之後沒多久,他路經柏林正巧畢羅召開鋼琴獨奏會,華格納便與柯西瑪一同駕車兜風,他表示:「我們彼此戲謔,然後漸漸沉默,兩人無言地望著對方的眼睛,在淚水中我們輕輕飲泣,彼此傾訴、相互許約。」也因此種下兩人賣友背夫的孽緣。

果然,得到路德維二世大力支持的華格納,非常需要女伴的陪伴,先是邀請瑪蒂德‧麥爾前來擔任「管家」遭拒,之後他馬上心生一計,把當時頗為知名的指揮家、鋼琴家,同時也是他的崇拜者漢斯封畢羅,於1864年的春天請來擔任慕尼黑宮廷劇院的指揮,好讓他心無旁鶩專注創作,事實上卻是希望拉近與柯西瑪的距離,再續兩人早已誘發的情愫。

1864年6月29日柯西瑪帶著他跟畢羅的兩個小女兒Daniella、Blandine出現在碧蕾別墅,一個禮拜後的7月7日畢羅也到達。但就在這一個禮拜的時間差裡,華格納、畢羅、柯西瑪的三角關係已告確定,性格剛烈、意志堅定的柯西瑪下定決心要跟「看來更有出息」的華格納在一起,因此九個月後,也就是1865年6月29日柯西瑪為華格納生下他的第一個女兒,取名為伊索德(Isolde),仍被蒙在鼓裡(也可能是知情卻悶不吭聲)的畢羅,當天正好要指揮《崔斯坦與依索德》的首次樂團排練。

事實上,畢羅並非真的不清楚,華格納把自己的老婆當作情婦。只不過一來華格納是自己音樂上的偶像,二來這趟慕尼黑行,華格納為他爭取到兩千弗羅林金幣的年薪,讓他擔任國王的音樂導師,引導路德維二世明確、純正、美好的音樂。因此,對於「戴綠帽」一事便持續包容隱忍下去。

華格納曾在一封信中寫道,「需要一個下定決心,要將自己奉獻給我的女人。」而柯西瑪正是這樣一位女性。她是李斯特與瑪麗‧達古特女伯爵的3名私生子女中的一名,她們一直在巴黎長大,受到當時與李斯特相戀的卡洛琳‧維根斯坦公主的前任俄國女教師的嚴格監護,所以年幼的柯西瑪受到貴族般的教育,學習音樂、文化、語言談吐、社交禮儀等等,讓她成為一位心思嚴謹、意志堅強的時代新女性,此時的她才26歲而已。

博學、渴求知識、愛好閱讀、處世圓滑的柯西瑪,跟個性怯懦的畢羅結為連理,一開始就注定了不幸。畢羅週期性的自卑情節,讓柯西瑪無法把整個身心靈託付給他,直到遇上心智想法「宛若超人」的華格納,才給了她足夠的安全感。柯西瑪完全折服於華格納的跋扈威嚴之下,因此打定主意牢牢抓緊他,在大師生命最後的15年中,像張隨伺在側的安全網,提供了他足夠的情緒穩定條件,更在華格納死後傑出地經營拜魯特音樂節,將它擴大成國際性的盛會,直到1906年她的兒子齊格菲接手。

她對華格納的絕對奉獻,從1869年開始持續寫到華格納過世的「棕色書」筆記日記中,可以明顯感受到!她絕對避免發表與華格納意見相左的藝術言論,遇上華格納之後她只有一個「完全奉獻」的想法,當然這樣的日記內容也往往被譏評為,矮化自我以及盲目的英雄崇拜。



●宮廷死敵普佛登忌妒 暫離慕尼黑

華格納自認在慕尼黑的大日子是《崔斯坦與依索德》的成功上演,該劇其實六年前就完成,也在維也納排練了多達72場,卻一直到由「國王朋友」當靠山,才定出1865年5月15日的首演日期,結果又因演出角色的問題,拖到6月10日才在霍夫劇院演出。

面對當晚爆滿的情況,理察史特勞斯曾說,它代表千年來戲劇歷史的累積,也是全音階霸權的結束,近代音樂的開始。部分評論認為該劇格調低下、音樂非常不和諧。但也有慕尼黑報紙認為,「這是一部輝煌、奇特、富創意的作品,顯示深刻的嚴謹、高貴的奮鬥、過人的精力,以及非同小可的建構能力。」國王路德維二世在皇家包廂中聽畢此劇,也感到無比興奮。

此時,華格納有點被成功沖昏了頭,這是他一生中最不虞匱乏的時刻,無論是路德維二世給予他的財力,或是柯西瑪給予他的愛情皆是如此。但是,他若是懂得就此知足、長伴君側的話,就「不配」稱作華格納了!他持續地態度高傲、目中無人、言行舉止令人不敢恭維,甚至還想涉足政治圈!此舉不僅讓路德維二世管轄的巴伐利亞大臣們通通嚇壞了,更讓這些宮廷死敵逮到修理他的絕佳機會!

其中,華格納最強硬的「宮廷死敵」是普佛登(Ludwig von der Pfordten),他是路德維二世的於1864年底新任命的行政首長,也是早在1848年腓德列奧古斯都二世的文化大臣,當時便曾在薩克森與身為革命份子的華格納對抗過,兩人可以說是結怨在前!他厭惡華格納的背景、信仰(巴伐利亞信仰天主教,而華格納是新教徒)、音樂、為人、以及在國王面前強大的影響力。

華格納計劃要興建專演《尼布龍的指環》的劇院,同時籌措一所新的音樂學院,而且他從德國來投靠的朋友也越來越多。

華格納向路德維二世推薦蘇黎世的朋友沈伯(Gottfried Semper)來設計劇院,在之後的四年中,沈伯前後到慕尼黑多次,但有時受到歡迎、有時又受到欺騙,情況反反覆覆之下,沈伯一氣之下,就在1868年3月向巴伐利亞政府採取法律行動求償,以確保自己提出的建築計劃與模型都能獲得酬勞,卻也因此讓五百萬弗羅林的大劇院計劃胎死腹中。不過該劇院有些特點,例如低於舞台的管絃樂團位置,日後則改應用在拜魯特劇院上。

至於音樂學院的想法,更是從來沒有實踐過。華格納認為德國人不像法國人和義大利人,擁有傑出的大師與優良的演唱傳統,因此必須發展樹立一種新的德意志典型,包括訓練歌唱、演技、自然發聲等等。新的學院風格可以適合當代戲劇的需要,其實說穿了,就是想要訓練一批華格納歌手。

無論是蓋劇院、建學校的想法當然受到國王的支持,但是羊毛出在羊身上,路德維二世必須搜括民脂民膏,才能滿足華格納的慾望,大臣們一致認為華格納是「危險的投機者」,遂百般阻撓不讓路德維二世落實這些想法。氣不過的華格納,便鼓吹國王更換幾名關鍵大臣,而被扣上干預國家內政的罪名,一腳踩進政治鬥爭的陷阱中,最後只得步上掛冠求去的不歸路。

「宮廷死敵」普佛登透過新聞界的輿論,開始整肅華格納,並透過教會、貴族、大臣三股勢力向國王路德維二世施壓,不僅請出路德維二世的祖父老國王路德維一世相挺,大臣們還威脅若不逼走華格納的話,就會集體請辭,甚至不惜發動革命。

形式比人強!儘管華格納在路德維二世跟前再紅,1865年12月10日當內閣全體,提出要求要華格納離開巴伐利亞之後,路德維二世也只能規勸他,先離開一陣子避風頭,而且同意繼續為他支付生活花費。華格納只得離開他權傾一時的慕尼黑,前往日內瓦繼續撰寫《紐倫堡的名歌手》。

1866年1月,華格納在法國馬賽時聽到元配敏娜的死訊,3月柯西瑪便拋棄丈夫畢羅,反客為主地跑來瑞士琉森與華格納同住,1867年柯西瑪又為華格納生了一個女兒伊娃(Eva)。跟柯西瑪打得火熱的華格納,難免不經意地在《紐倫堡的名歌手》這齣喜歌劇中,透漏他喜悅得意的心情。

此時,畢羅正為排演《紐倫堡之名歌手》而忙碌,而柯西瑪給他戴的「綠帽子」也越來越難堪,整個德國幾乎都知道畢羅的老婆跟華格納在一起,1869年她再為華格那添一子齊格菲(Siegfried),華格納相當高興,罕見地寫了《齊格菲牧歌》的純器樂曲獻給柯西瑪,並偷偷背著柯西瑪創作、排練,在1870年12月25日柯西瑪生日同時也是聖誕節時,給她一個驚喜。

1870年初畢羅終於正式跟柯西瑪離婚,同年8月25日柯西瑪與華格納結婚,李斯特知道這件事情後非常震怒,許多年都不肯原諒柯西瑪和華格納,而畢羅更傷心至極,他曾說道:「如果不是因為他是華格納,我一定會一槍打死他!」不過李斯特和畢羅都沒有因華格納的不義,影響他們對華格納的藝術評價,他們仍然努力推介華格納的作品,也顯示兩人為了藝術而寬大無私的胸懷。(之四,待續)

台長: 歐頭
人氣(11,944)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音樂賞析(音樂情報、樂評、歌詞、MV) | 個人分類: 華格納Wagner |
此分類下一篇:【指環系列】瞧!華格納這傢伙(五)
此分類上一篇:【指環系列】瞧!華格納這傢伙(三)

Alina
哈囉~~文章中的年份好像有寫錯唷!!!

也就是這樣的因緣際會,華格納的音樂與藝術想法陪伴著路德維二世一同成長,所以當他「意外」登基為國王後,掌管德國南方最富有、最重要的一個城邦時,馬上想要見到這位他朝朝暮暮思念的精神導師。因此,宮廷秘書長法蘭茲銜命拜訪華格納,私底下先跟蹤他數個禮拜,起初,華格納還以為法蘭茲是窮追不捨的債主之一,所以一直不肯見他。1964年5月3日早上10點,經過一夜失眠,華格納硬著頭皮準備接受「最壞的事情」發生,結果看見法蘭茲帶來的一枚戒指與巴伐利亞新國王的畫像,得知路德維二世是他狂熱的崇拜者,希望可以解決華格納所有物質上的疑慮,並與他見上一面。

華格納當下馬上寫信給路德維二世,「親愛的陛下,僅獻上我的眼淚與至誠,如奇蹟般的天命已經進入我貧鄙無愛的生命,我此生的詩與音樂都屬於您的,請支配它如同自己的財產,你真誠的子民華格納。」自此展開了兩人長達20年,大約6百多封書信往來的歷史。當晚,華格納立即前往國王在慕尼黑的夏宮,並在1964年5月4日下午,站在他最新的皇室贊助者面前。

應該是1864才對吧!!!在看的時候覺得時間怎麼跳這麼快嚇到
2017-12-25 19:27:56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