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3-30 22:40:43| 人氣25,267|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極限音樂特集】菲利浦葛拉斯1—「極微主義」是啥米碗糕?

(菲利浦葛拉斯圖片攝影:Babette Mangolte)


這次我要介紹的是《時時刻刻》、《楚門的世界》等電影的配樂大師菲利浦葛拉斯(Philips Glass),他將在2007年4月份來台,邀請大師蒞臨的兩廳院也安排了一系列的活動,勢必帶動國內一波「Minimalism」(可翻譯成極簡主義、極微主義、極限主義等)風潮。

這一系列活動包括有,3月31日周六PM2:30在誠品書店敦南店一樓大廳,將有一場「認識《時時刻刻》電影配樂大師-菲利浦葛拉斯 經典再現」對談,將率先由劇場導演鴻鴻與「古典啟示錄」的台長進行一場深度對談(http://www.ntch.edu.tw/news_info/disp.asp?id=3396)。

之後,4月10日大師菲利浦葛拉斯將在國家演奏廳,親自主持大師講習工作坊,由知名樂評人蘇重先生即席翻譯(http://www.ntch.edu.tw/Program/progrom_disp.asp?SortID=10&ID=144450),11日及12日晚上則在國家音樂廳舉行音樂會,音樂會前半個小時,將有「古典啟示錄」台長(11日)以及知名影評人藍祖蔚先生(12日)的「音樂會前講解」。

另外,「表演藝術PAR」雜誌本期也特別製作了「Minimalism極簡,不只是主義」特別企劃,從各個層面來剖析「Minimalism」,同時還越洋專訪了菲利浦葛拉斯(http://www.paol.ntch.edu.tw/)。



●推薦唱片1:菲利浦葛拉斯「在上層房間In The Upper Room」、「葛拉斯傑作Glassworks」,Michael Riesman指揮Philips Glass Ensemble(Sony SK 90394,新力博德曼)


菲利浦葛拉斯是美國當代最成功的作曲家,當年他在CBS發表的第一張錄音,就是「玻璃作品」這張專輯,這張完全不帶學院作風的作品,立刻成為當年最銷售的古典專輯,也締造了一個現代音樂史上的奇蹟。他的作品涵蓋了流行、爵士、搖滾、新世紀到古典音樂,當然也包括了歌劇、戲劇、電影等配樂。他跟我們上個月介紹的麥可奈門分別是美國、英國的極微主義大師,到底什麼是極微音樂(Minimalism)?藉此機會讓我們好好來了解。

菲利浦葛拉斯出生於1937年1月31日美國馬里蘭州的巴爾第摩,父親是唱片行的老闆,他八歲時就在琵琶地Peabody音樂院學長笛,成長期大概就是二次大戰。他15歲進入芝加哥大學,他主修的是數學與哲學,在校時間不放棄最感興趣的音樂,持續鑽研貝多芬的弦樂四重奏、巴哈的十二平均律,1956年畢業於芝加哥大學,當時他採用的是當時最主流的十二音作曲法來創作。

之後,他繼續前往紐約茱麗亞音樂院主修作曲,追隨美國作曲家柯普蘭(Aaron Copeland)與威廉.舒曼(William Schuman)學習作曲,也放棄了十二音作曲家。後來又在1964年到了歐洲,在巴黎拜入「現代音樂教母」布蘭潔(Nadia Boulanger)門下兩年,當時的菲利浦葛拉斯已經27歲,成為教母最老的學生,同時布蘭潔也要求他重新打基礎。他也因此機緣與不少當代世界級音樂家有所交流,例如西塔琴大師拉維香卡,就打開他對東方音樂的眼界。



●推薦唱片2:菲利浦葛拉斯「易太普Itaipu水壩」、「大峽谷The Canyon」,羅伯蕭指揮亞特蘭大管絃、合唱團(Sony SK 46352,新力博德曼)


到底什麼是極微主義、極微音樂呢、低限主義?也有人稱它為素樂。其實原本這是緣起於60年代紐約的一項藝術運動「極簡主義」(Minimalism),重點在於強調理性、直線、幾何、對比等形式;這些極簡的藝術概念後來在繪畫、文學、建築、音樂等方面都產生了相當程度的影響,進而衍生出近代許多重要的藝術派別。

極簡主義某個程度上與東方禪學的意味不謀而合,所以後來在東方也產生了很高的接受度。像是在台灣具有相當知名度的日本建築師安藤忠雄(Tadao Ando)的作品就是具體例子。建築現代主義大師密斯(Mies van der Rohe)的名言「簡約即是豐富」(Less is More),也替極簡主義的良好註解。

簡單來說,Minimalsim (極簡主義、極微主義,或稱簡約音樂minimalist music)就是以極少的的音符、動機、和弦進行的實驗型音樂。將簡短的主題樂句以特定的節律,一再的進行反覆,衍生,變化,輪迴的效果,讓情感的變化點點滴滴的浮現,拓展,滲透,用最簡約的主題衍生繁複的變動。在「極微主義」的理念下,每一個主題都簡短而單純,它們有些相似,但卻又的確是不同的,因為最重要的是欣賞者的情緒變化。



●推薦唱片3:「機械生活Koyaanisqatsi」電影原聲帶,Michael Riesman指揮(Nonesuch 7559-79506-2,華納音樂)


菲利浦葛拉斯到了巴黎,拜入布蘭潔門下,接觸了拉維香卡的東方元素,1966 年時, 葛拉斯即前往印度學習當地音樂. 葛拉斯音樂中不斷反覆的節奏迴圈與變化極微的合聲等技巧也在此確定下來,回到了紐約,幾個巧合讓他搭上了「極微主義」運動的浪潮。一九七○年代初期音樂的「極微主義」其實只是一個起點,代表一種創作理念、藝術哲理,之後的作曲家再加以擴大與挑戰,例如麥可奈門、史帝夫.瑞奇、約翰.亞當斯等人。

菲利浦葛拉斯的音樂理念,其實來自東西方對音樂基本想法的比較,他說西方音樂是把時間區隔成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所以基本上是用切割、分開的觀念,就像是「微分」。但東方音樂恰好相反,是把每個最小的單位集合、堆砌起來,就像是「積分」,加入不同節奏形成循環,就像輪中有輪Wheels within Wheeles,像是手錶的機心齒輪緊密結合、環環相扣,每件事物都同時運行,但是又不同的轉變。

巴黎的嚴格當代音樂訓練,以及拉維香卡的印度異國音樂,讓菲利浦葛拉斯回到紐約後,在1968年組成Philips Glass Ensemble具體展現自己的音樂理念,因為當時他的獨特樂風很多樂團不願意演奏。



●推薦唱片4:「Music in Twelve Parts」,Michael Riesman指揮The Philip Glass Ensemble(Nonesuch 79324-2,華納音樂)


1973年他創作了「Music with Changing Parts」、1974年又創作了「Music in Twelve Parts」展現他的極微樂念。1974他受英國Virgin唱片公司欣賞而簽下,並逐漸獲得國際聲望,不過直到1977年發行了專輯「North Star」,他的音樂才開始受到大眾喜愛。

如果你初聽到極微音樂,感覺有點煩悶、有點重複,這都是正常反應。的確,極微音樂的單調、重複初期招致許多人的批評,認為這些作曲家譁眾取寵,即使是現在還是有不少人對極微音樂有很深的誤解。

這種強調大篇幅反覆、帶有巴洛克風格影響、卻浮現著現代式荒蕪感的作品,成為美式美學的表徵。也是越戰後時期的新興產物。這派音樂在早期出現時,曾被學院音樂家斥為無稽和荒謬,但隨著葛拉斯等人將這種音樂風格拓展運用到更多的型式,如電影、劇場和歌劇中後,低限主義可以成為一種音樂的真實性再不容懷疑。

下篇文章,我將繼續介紹菲利浦葛拉斯的劇場音樂、電影配樂,也請您在欣賞極微音樂之餘,期待新文章的到來吧。



台長: 歐頭

x-i
飞利浦格拉斯,整个就一大骗子。靠拷贝反复不停骗钱的人,adams相比好一点。美国文化就俩字,沙漠。
2009-04-02 21:44:02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