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5-10 15:19:37| 人氣3,774| 回應4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不落俗套的時代感,莫克拉奏海頓《兩首大提琴協奏曲》

我第一次認識莫克(Truls Mork)這位能量充沛、音樂性細膩的大堤琴,是在那張George Crumb、Zoltann Kodaly大提琴作品(Simax PSC 1023),當時Simax這個品牌還是由文藝復興所代理的。該片如果現在的巨禮文化還有引進的話,強烈建議各位一定要擁有!

這麼多年來,莫克在我心目中的地位依然那樣崇高,在當代青壯大提琴家中,他的知名度、戲路儘管遠遠不及馬友友,但是他的音樂給我內心震撼卻是久久無法平息。莫克全名Truls Otterbech Mork,他現在已經是Virgin唱片公司的王牌大提琴家,行走江湖的名字也改成Truls Mork(去掉了拗口的middle name)。

莫克1961年生於挪威的Bergen,曾與Helmerson、Schiff、Schakowakaya等人學過琴,1982年成為第一位獲得柴可夫斯基大賽首獎的斯堪地那維亞人。他喜歡挑戰艱深困難的曲目,除了海頓、德弗札克的協奏曲,布拉姆斯的奏鳴曲這些大提琴基本曲目外,也努力推廣了不少冷門曲目。不過與另外兩位同樣偏好「冷曲目」的青壯大提琴家伊塞利斯(Steven Isserlis)、海默維茲(Matt Haimovitz)相比不同的是,莫克喜歡硬調子的曲子,伊塞利斯則偏愛浪漫抒情的曲子,而海默維茲則是鎖定21世紀當代曲目連續出擊。

海頓所寫的「大提琴協奏曲」,若從史料來看應有五闋之多,但是留存至今的卻只有「第一、第二號」兩首。「第一號C大調」由於是早期所寫,充滿了巴洛克及古典初期的融合風格,燦爛明亮技巧不易。此曲可能完成於1765年,但因原稿遺失將近兩百年,直到1961年才被發現。

「第二號D大調」則是海頓51歲時1783年所完成的作品,頗有舒伯特管絃作品的風格,是最常被演奏的大提琴協奏曲,與舒曼、德弗札克的同類型作品,並稱為「三大大提琴協奏曲」。

在過去的錄音中,杜普蕾的EMI版以及馬友友的CBS版,算是較具知名度與普遍性的版本。莫克此版早在1991便灌錄,但這次是我第一次聆賞此版,果然不脫莫克在Simax的風格,威猛精進、豪不退縮,彷彿訓練有素的岳飛騎兵,踏破賀蘭山闕毫不遲疑,尤其是在流暢的快板進行時,這種感觸更為明顯。

女指揮愛歐娜‧布朗(Iona Brown)率領的挪威室內管絃樂團,是個「硬底子」團體,快速齊奏時整齊不紊亂,深情時又扣人心弦。錄音地點是在奧斯陸的Uranienborg教堂,所以堂音殘響相當不錯,整體共鳴與樂團、泛音細節、弓弦摩擦感、主奏的音域平衡也都是發燒等級。

莫克的大提琴的演奏很驚人,凝聚力很夠,不僅說服力強而且不失理智。它的確是位不可多得、天賦異秉的大提琴家,不僅透析海頓這兩首協奏曲,能有條不紊地展現古典時期的風味,又能不落俗套地讓聽者感受時代詮釋。儘管這套錄音已經是十五年前的錄音,但彷彿昨日才完成般地新鮮。

近來,莫克投身Virgin的錄音我也聽過不少,但似乎表現就是沒有他在Simax的「家鄉時代」來得過癮。不知道是還沒找到與大廠平衡的口味?還是樂曲的選擇出了問題?還是錄音效果不夠好?這個問題就留待莫克迷自己來回答摟!


CD圖說:海頓《兩首大提琴協奏曲》,莫克/大提琴,愛歐娜‧布朗指揮挪威室內管絃樂團(SIMAX PSC 1078,巨禮文化)

台長: 歐頭

gould
最近聽了MORk 的Bach 無伴奏.挺不錯的
2006-10-08 22:39:13
歐頭
我則是最喜歡Mork的柯大宜無伴奏
2006-11-14 09:40:41
凡爾賽黑玫瑰
恩恩~~我絕得你說的很對耶!莫克在SIMAX的錄音我真的比較喜歡~~舒服多了!果然音樂還是要找專做古典樂的SIMAX!(我岡去巨禮的網站上看有賣這張唷大家可以蒐藏囉!!)
2006-12-22 16:45:47
lamusique
您好, 我是巨禮文化的工作人員
因搜尋資料找到這篇評論
不知能否將其轉貼到我們的facebook上呢?
再麻煩您回覆
感謝!
2010-05-11 18:18:30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