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穹蒼下>,又名<慾望之翼>,是德國導演Wim Wenders雲溫德斯於1987年拍成的作品。時值冷戰末期,而分隔東西德的柏林圍牆亦於兩年多後倒塌,正是獨特的歷史背景,造就電影不同凡響的解讀。
有評論家認為,雲溫德斯企圖提出以愛情作為當時亂世之下徬徨無助的人們心靈的救贖,太危險、亦太單薄。幾位天使穿梭在柏林的天空下,傾聽苦難中的人們的心聲;天使們能看,他們看得見一個黑白失彩的世界;他們能聽見禱告,至多卻只能將一隻手放在人的肩膊上。他們不知道色彩、氣味、不識人間感情。
直至一位天使為馬戲團中一位飛天女子傾倒,他尋獲曾經也是天使的一位凡人,向他詢問變成凡人的方法;最後他從高高的大樓上一躍而下,摔暈過去。醒來後,他能看到自己的紅色的血液,嗅得到血腥氣,他能看到這個有色彩的世界,能嚐到咖啡的苦澀,他興奮若狂,當然,他能夠與他所愛的人長守。
此片是公認的浪漫杰作,太成功了,直接催生以後溫德斯的另一部電影<Faraway, so Close>以及1998年由荷里活執拍而溫德斯親自改編劇本的<City of Angels>(天使之城)。可也惹來評論家的質疑。天使愛著的世界,同時也是人們受苦的世界,有了愛情,我們就真的不覺得苦嗎?只有愛情,就可以將我們拯救嗎?
作家周國平對愛情有一番論述:我們在黑暗中並肩而行,走在各自的朝聖路上,無法知道是否在走向同一個聖地,因為我們無法向別人甚至向自己說清心中的聖地究竟是怎樣的。然而,同樣的朝聖熱情使我們相信,也許存在著同一個聖地。
縱使愛並不能消除我們與生俱來的孤獨,又或者我們根本無法與所愛的人到達同一個目的地,但於黑暗之中,那隻伸過來的手,的確很溫暖。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