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11-03 03:05:56| 人氣1,49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賈誼〈治安策‧序〉的深究分析

推薦 5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漢書》卷四十八〈賈誼傳〉:

 

……誼數上疏陳政事,多所欲匡建,其(〈治安策〉)大略曰:

臣竊惟事勢,可為痛哭者一,可為流涕者二,可為長太息者六,若其他背理而傷道者,難遍以疏舉。進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獨以為未也。曰安且治者,非愚則諛,皆非事實知治亂之體者也。夫抱火厝之積薪之下而寢其上,火未及燃,因謂之安,方今之勢,何以異此?!

本末舛逆,首尾衡決,國制搶攘,非甚有紀,胡可謂治?!陛下何不壹令臣得熟數之於前,因陳治安之策,試詳擇焉?!

夫射獵之娛,與安危之機孰急?使為治,勞智慮,苦身體,乏鐘鼓之樂,勿為可也。樂與今同,而加之諸侯軌道,兵革不動,民保首領,匈奴賓服,四荒鄉風,百姓素樸,獄訟衰息,大數既得,則天下順治,海內之氣清和鹹理,生為明帝,沒為明神,名譽之美,垂於無窮《禮》祖有功而宗有德,使顧成之廟稱為太宗,上配太祖,與漢亡極。

建久安之勢,成長治之業,以承祖廟,以奉六親,至孝也;以幸天下,以育群生,至仁也;立經陳紀,輕重同得,後可以為萬世法程,雖有愚幼不肖之嗣,猶得蒙業而安,至明也。以陛下之明達,因使少知治體者得佐下風,致此非難也。其具可素陳於前,願幸無忽。臣謹稽之天地,驗之往古,按之當今之務,日夜念此至熟也,雖使禹、舜復生,為陛下計,亡以易此。

……文帝於是從誼計,乃徙淮陽王武為梁王,北界泰山,西至高陽,得大縣四十餘城;徙城陽王喜為淮南王,撫其民。時又封淮南厲王四子皆為列侯。誼知上必將複王之也,上疏諫曰:……」

 

〈治安策‧序〉一文的段落大意:

過珙(夾註見《古文評註全集‧賈誼‧治安策‧序》卷四p.14-15):

「(1)『臣竊惟事勢,……何以異此!』:『此段入喻先駁倒時論,最醒最健。』

2)『本末舛逆,……試詳擇焉!』:『此段所以陳策之意,是一篇序也。』

3)『夫射獵之娛,……與漢亡極。』:『此段歷舉治安之效,以歆動之。』

4)『建久安之勢,……亡以易此。』:『此段言陳策至當不易。』」

 

秦漢散文——賈誼〈治安策‧序〉深究分析:

〈治安策‧序〉一文的主旨:

全文說明推行「治安策」會有「樂與民同」的種種預效,表明獻策用心。

 

〈治安策‧序〉一文在章法結構段方面,有以下特色:

甲、本文在章法結構段方面,有以下特色:

1、章法井然——本文在結構段的運用上,展示出層次井然的特色——「起、承、轉、合」的章法層次。茲表列簡述如下:

 

章法

段落

1「臣竊惟事勢,……何以異此!」

2「本末舛逆,……試詳擇焉!』」

3「夫射獵之娛,……與漢亡極。」

4「建久安之勢,……亡以易此。」

 

2、序中有序的文體模式——本文既是〈治安策〉長文的〈序〉,把〈治安策〉大綱張列。而這篇〈序〉中合首、二兩段恰又是序中的序。首段起至「難遍以疏舉」止,過珙夾評說:「此數語先自出其目,立通篇之案。」則這數語已確說出全文的「論點」——立論;而首段的「進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何以異此!」過珙眉批則說:「斗翻時論,不作婉曲之筆。」這即隨立論後直把時論推翻;過珙在文後總評說了:「本末詳明,首尾該貫」的話。配合過珙以上的批評說話,也可以看見這篇〈治安策‧序〉已作了「序」進行作品的評述、介紹的文體特色;而首兩段又如過珙評說:「所以陳策之意,是一篇序也。」

 

3、論證法模式——文首:「可為痛哭者一,可為流涕者二,可為長太息者六,若其他背理而傷道者,難遍以疏舉。」說明時弊當除,這即為全文的「論點」。文中第三段連寫十二句有關「樂與民同」的話,說明「為治者」推行「治安策」後的種種效果;這即為類比、演繹論證的「論據」。文末第四段說出「為治者」推行「治安策」是「至孝、至仁、至明」的表現,得出「陳策至當不易」的;這是全文的「結論」。

 

乙、本文在佈局技巧方面,有以下特色:

1、既「立」又「破」,敢論敢喻——文首即概括立論直提己見,隨即推翻時論,並以寢薪巧喻時弊。

 

2、類比、演繹——本文運用了類比、演繹的論證,充份敢言自信。如:文中第三段運用類比、演繹列寫十二種「樂與民同」的預效。又如:文末第四段再運用類比、演繹說出「至孝、至仁、至明」的表現。就如過珙文末第四段有夾評說:「德在祖宗、德被天下、德及後世」,這是「為治者」推行「治安策」後可見的預期效果。

 

3、排比有勢——全文多處運用排比句式表達己意,展現自信,加強說服力,增加文章聲勢。

 

丙、本文在結構組織方面,有以下特色:

1、有立有破,論證緊密——文首即行立論,並隨即喻破時弊。然後,就己見進行論證;文中、文末多次推演出「樂與民同」的相關預效;到文章末處,再加強語氣,說明陳策至當,鞏固全文的結論。

 

2、主題結構——全文皆環繞「樂與民同」的種種預效,說明獻「治安策」用心為國。

 

3、照應周密——

(一)文中第二段:「本末舛逆,首尾衡決,國制搶攘,非甚有紀,胡可謂治?!」這既回應文首第一段:「臣竊惟事勢,可為痛哭者一,可為流涕者二,可為長太息者六,若其他背理而傷道者,難遍以疏舉。」又為下文展勢。

(二)本文用「樂與民同」為旨要核心,文中第三段列舉十二種「樂與民同」的預效,文末第四段又舉述「至孝、至仁、至明」的說法,總結「樂與民同」,全文照應周密。

 

〈治安策‧序〉一文在修辭格方面,有以下特色:

1、排比:「可為痛哭者一,可為流涕者二,可為長太息者六」。

「本末舛逆,首尾衡決,國制搶攘」。

「樂與今同,而加之諸侯軌道,兵革不動,民保首領,匈奴賓服,四荒鄉風,百姓素樸,獄訟衰息,大數既得,則天下順治,海內之氣清和鹹理,生為明帝,沒為明神,名譽之美,垂於無窮《禮》祖有功而宗有德,使顧成之廟稱為太宗,上配太祖,與漢亡極。」

「建久安之勢,成長治之業,以承祖廟,以奉六親,至孝也;以幸天下,以育群生,至仁也;立經陳紀,輕重同得,後可以為萬世法程,雖有愚幼不肖之嗣,猶得蒙業而安,至明也。」

「稽之天地,驗之往古,按之當今之務」。

2、對偶——句中對:「非愚則諛」。

         「立經陳紀」。

3、對偶——單句對:「勞智慮,苦身體」。

         「建久安之勢,成長治之業」。

         「以承祖廟,以奉六親」。

         「以幸天下,以育群生」。

4、比喻:「夫抱火厝之積薪之下而寢其上,火未及燃,因謂之安,方今之勢,何以異此!」

5、反問:「方今之勢,何以異此?」

「非甚有紀,胡可謂治?」

「夫射獵之娛,與安危之機孰急?」

6、設問:文中第二段末以設問——「陛下何不壹令臣得熟數之於前,因陳治安之策,試詳擇焉?!」帶出下文。

7、設例:文中第三段所舉述十二種「樂與民同」的預效。

8、襯托:「臣謹稽之天地,驗之往古,按之當今之務,日夜念此至熟也,雖使禹、舜復生,為陛下計,亡以易此。」這以禹、舜的賢良政治表現也不及這獻策,用來襯托己策至當。

台長: 人生
人氣(1,492) | 回應(0)| 推薦 (5)|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