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境學習綱要
甲、意境基本原則:
1、「言盡而意不盡」。
2、「意在言外」。
3、旨意深遠、宏大。
乙、意境美學特點:(詳另紙)
1、「感興直覺」:
朱光潛譯意大利克羅齊《美學原理》認為「直覺」即是「表現」,即是「美」;又認為是感性,非知性、非理性、非德性。
2、「移情作用」:
朱光潛《文藝心理學》引介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兩種「移情作用」說,一是立普司的「移情作用」,一是谷魯斯的「內模仿的『移情作用』」。
3、「距離說」:
朱光潛《文藝心理學》引介布洛的「距離說」,即說到了「意境的基本原則」。
丙、中國歷代意境理論大略:(由鍾嶸到王國維)
一、梁‧鍾嶸《詩品‧序》:
1、「言眾作之有滋味者」。
2、「文已盡而意有餘」。
3、「皆須直尋」。
二、唐‧皎然
1、《詩式》:「兩重意已上,皆文外之旨,若遇高手如康樂公覽而察之,但見性情,不睹文字,蓋詣道之極也。」
2、《詩議》:「采奇於象外」。
三、唐‧劉禹錫〈董氏武陵集記〉:「境生於象外」。
四、唐‧司空圖:
1、「趣味澄敻」:
司空圖〈與王駕評詩書〉:「右丞、蘇州趣味澄敻,若清風之出岫。」
司空圖〈與李生論詩書〉:「王右丞、韋蘇州,澄淡精致,格在其中,豈妨於道舉哉?」
司空圖〈題柳柳州集後〉:「今於華下方得柳詩,味其深搜之致,亦深遠矣。」
2、「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司空圖〈與極浦書〉:「戴容州云:『詩家之景,如「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於眉睫之前也。』象外之象,景外之景,豈容易可譚哉?」
3、「韻外之致、味外之旨」:
司空圖〈與李生論詩書〉:「近而不浮,遠而不盡,然後可以言『韻外之致』耳。……即知『味外之旨』矣。」
4、「思與境諧」:
司空圖〈與王駕評詩書〉:「今王生者,寓居其間,沉漬益久,五言所得,長於思與境諧,乃詩家之所尚者。」
5、司空圖風格論:詳司空圖《二十四詩品》。
五、宋‧嚴羽《滄浪詩話》:
1、「妙悟」:
嚴羽《滄浪詩話》:「大抵禪惟在妙悟,詩道亦在妙悟。且孟襄陽學力下韓愈遠甚,而其詩獨出退之之上者,一味妙悟而已。惟悟乃為當行,乃為本色。然悟有淺深,有分限,有透徹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謝靈運至盛唐諸公,透徹之悟也,他雖有悟者,皆非第一義也。」
2、「別材」、「別趣」:
嚴羽《滄浪詩話》:「夫詩有別材,非關書也。詩有別趣,非關理也。然非多讀書,多窮理,則不能極其至。所謂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者,上也。」
3、「興趣」:
嚴羽《滄浪詩話》:「盛唐諸人唯在興趣,羚羊掛角,無跡可求。故其妙處,透徹玲瓏,不可湊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鏡中之象,言有盡而意無窮。」
4、「優遊不迫」、「沉著痛快」:
嚴羽《滄浪詩話》:「其大概有二,曰:優遊不迫,曰:沉著痛快。」
5、「入神」:
嚴羽《滄浪詩話》:「詩之極致有一,曰:入神。詩而入詩,至矣,盡矣,蔑以加矣!惟李、杜得之。他人得之蓋寡也。」
六、明‧「公安三袁」的「性靈」說:
1、袁宏道〈敘小修詩〉:「大都獨抒性靈,不拘格套。非從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筆。有時情與境會,頃刻千言,如水東注,令人奪魄。」
2、袁宏道〈敘陳正甫會心集〉:「世人所難得者唯『趣』。趣如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女中之態,雖善說者不能下一語,唯會心者知之。」
3、袁宏道〈敘陳正甫會心集〉:「夫趣得之自然者深,得之學問者淺。當其為童子也,不知有趣,然無往而非趣也。」
七、清‧王士禛的「神韻」說:
1、「佇興而就」、「興會神到」:
A、王士禛《池北偶談》:「會大抵古人詩畫,只取興會神到,若刻舟、緣木求之,失其旨矣。」
B、王士禛《香祖筆記》:「予少時在揚州,亦有數作,如:『微雨過青山,漠漠寒煙織。不見秣陵城,坐看秋江色。』『蕭條秋雨夕,蒼茫楚江晦。時見一舟行,蒙蒙水雲外。』『雨後明月來,照見下山身。人語隔溪煙,借問停車處。』『山堂振法鼓,江月掛寒樹。遙送江南人,雞鳴峭帆去。』又在京師有詩云:『凌晨出西郭,招提過微雨。日出不逢人,滿院風鈴語。』皆一時佇興之言,知味外味者當自得之。」
2、「偶然欲書」:
王士禛《香祖筆記》:「南城陳伯璣允衡善論詩,昔在廣陵評予詩,譬之昔人云:『偶然欲書』,此語最得詩文三昧。今人連篇累牘,牽率應酬,皆非偶然欲書者也。」
3、「清遠兼之」:
王士禛《池北偶談》:「佇汾陽孔文谷云:『詩以達性,然須以清遠為尚。』薛西原論詩,獨取康樂、王摩詰、孟浩然、韋應物,言:『「白雲抱幽石,綠筱媚清漣。」清也。「表靈物莫賞,蘊真誰為傳。」遠也。「何必絲與竹,山水有清音;景昃鳴禽集,水木湛清華。』清遠兼之也。總其妙在神韻矣。」神韻二字,予向論詩,首為學人拈出,不知先見於此。」
4、「乃造平淡」:
王士禛《漁洋詩話‧序》:「既而清利流為空疏,新靈浸以結屈,顧瞻世道,叔焉心憂。於是以太音希聲,藥淫哇錮習,《唐賢三昧集》之選,所謂乃造平淡時也,然而境亦從此老矣。」
5、「沖淡」、「自然」、「清奇」:
王士禛〈鬲津草堂詩集序〉:「佇昔司空表聖作《詩品》凡二十四,有謂:『沖淡』者,曰:『遇之匪深,即之愈稀』;有謂:『自然』者,曰:『俯捨即是,不取諸鄰』;有謂『清奇』者,曰:『神出古異,澹不可收』。是三者,品之最上。」
八、民初‧王國維《人間詞話》:
1、「寫境」、「造境」:
A、王國維認為「寫境」近於寫實主義,「造境」近於理想主義。
B、「寫境」著重將景物還原地摹描出來,「造境」著重將景物透過腦中意象予以創造出來。
2、「有我之境」、「無我之境」:
A、王國維認為「『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無我之境』以物觀物,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古人為詞,寫『有我之境』者為多,然未始不能寫『無我之境』,此在豪傑之士能自樹立耳。」
B、朱光潛從「移情作用」看「有我之境」,認為應叫「同物之境」。又認為「無我之境」是「詩人在冷靜中所回味出來的妙境,沒有經過『移情作用』」,應叫「超物之境」。
C、《莊子》有「等物齊觀」之說,這即以物觀物;又倡「逍遙、無己」和「象罔」之說,著重超越自我,「無我之境」庶幾近之;蓋王國維合二者以說「無我之境」,並用以區別以我觀物的「有我之境」。
3、「隔」、「不隔」:
王國維《二牖軒隨錄》原刊稿:「如歐陽公〈少年遊〉詠春草云:『欄干十二獨憑春。晴碧遠連雲△千里萬里,二月三月,行色苦愁人△』語語都在目前,便是『不隔』。至換頭云:『謝家池上。江淹浦畔。吟魄與離魂△』使用故事,便不如前半精彩。然歐詞前半寫實,故至此不能不拓開。若通首如此,則成笑柄。南宋人詞則不免通體皆是『謝家池上』矣!」
丁、從語言表現風格看意境美學特點:(詳另紙)
1、王昌齡詩重營造氣氛。
2、李白詩重飄逸。
3、李益詩重清奇雅正。
4、王維、孟浩然詩重清麗自然沖淡之境。
5、高適、岑參詩重豪雄之境。
6、溫飛卿作品重濃麗綺艷之風。
7、歐陽修散文揚溢著六一風神優美迂迴特色。
8、蘇東坡作品充滿著豪放雄奇特色。
9、朱自清、夏丏尊、郁達夫、冰心、蘇雪林等人的散文特色。
10、聞一多、徐自摩等人的新詩特色。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