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備來洋洋灑灑寫個一篇癒後心得,不過這個應屬不負責任的養生之道,畢竟每個人體質不同,對製皂的各種細節感受不同、喜好不同,所以參考就好。至於我的天條,就是懶人喜歡的我就愛。
【入門書推薦】
我本身看過幾本,陳「香皂自己做」、詹「樂在手工皂」(絕版)、前「純天然手工香皂」、糖「手工護膚香皂DIY」、潔「對皮膚溫和的手工香皂」、格「戀上手工皂」。
不管你有錢沒錢,務必想辦法借到「樂在手工皂」留個紀念,這是我最喜歡的一本。不但入門好用、配方也很多樣化,值得研究。基本上她每種皂不超過五種油,適合懶人。手工皂最常用椰子油、棕櫚油、橄欖油,大致上代表了清潔力、硬度、跟好洗感。這本書有幾個配方用白油、可可脂,取代棕櫚油的部分,成皂都令人很驚艷,我很喜歡。若有高比例的甜杏、可可脂,本書都加上了蜜蠟避免切皂易碎。也因為用慣了這本,我現在習慣做500Batch,而且鹼量總是酌減1~2克,鹼化率大概在97%~98%,非必要不做 super fatting (懶嘛)。推薦指數五顆星。
喜歡看書裡配方的可以買「手工護膚香皂DIY」,這本書裡面最經典的算是基礎配方,除了椰子油棕櫚油橄欖油芥花油幾種基本油之外,畫龍點睛的便宜好用油,首推「白油」、「蓖麻油」,只要搭配這兩種之一,基本油類做成的皂就會產生很高級好用的感覺。推薦指數四顆星。
喜歡研究理論的「純天然手工香皂」很詳細,與以上兩本都是很棒的參考書。不過本書略嫌硬了點,推薦指數三顆星。
其他,沒看也沒差。「香皂自己做」配方少且水量多了三成左右,「對皮膚溫和的手工香皂」則大部分用椰子油20%、棕櫚油50%,剩下30%自行變化,所以並無特別之處。「戀上手工皂」花式玩的兇,不實用。(不負責任不負責任不負責任..........)
【工具推薦】
從照片左上開始橫向介紹。很多我都換過了,挑選出最合手的。
1.不鏽鋼鍋,一定要選有耳朵的,這樣灌模的時候手才不會廢掉。
2.鋼杯,用來溶鹼,水倒進鹼中才不會爆裂。用玻璃罐曾經爆過,還是安全至上。
3.水杯,有刻度比較方便,不用再用秤量一次。
4.電子秤,必需品,沒特別。
5.湯匙,先量好一湯匙是多少容量,這個用來加油很好用,因為小器,很不喜歡另外用容器裝SF的油,會浪費掉一層,所以用湯匙裝還可以下去喇一喇,用個精光。
6.溫度計,一支就好,意思意思,油溫不要熱太超過用的。
7.玻璃棒,溶鹼用來攪拌的,才不會結塊。
8.滴管,這個加香精很好用。
9.打蛋器,相信我,這種形狀比傳統水滴形的好用,混合速度更快一些。
10.手套。
【模子】
我都愛,視情況調整使用。切記PVC事前要抹油(凡士林最好用),含20%以上蓖麻油者,一定要用單穴模才好脫,最好是用矽膠模、烘焙模或牛奶盒。橄欖油含量高者,也要冰過脫模才好看。除此之外,只要耐心放久一點,多則等個一週,一定都能脫的很美。
有關皂模的形狀......跟使用者手部尺寸有很大關係,至少要有一個短邊,在你能一手掌握的範圍內。所以我最喜歡橢圓形、長方形(長<9cm)、類圓形:例如正N邊形(N>3,直徑<8cm),這些都蠻好握的。
【問題Q&A】
想當初恩人說的真是有道理啊,皂的問題,只有兩種:出油跟出粉。
出粉,一般說是失溫為主。出粉太嚴重就變成發糕皂,我遇過好幾次。出油,一年多來我的皂陸續有些有出油現象,這兩個原因大致上跟以下網頁寫的差不多。
http://www.shop2000.com.tw/shop2000_prog/templet/faq/faq0.asp?shopid=29122
發糕:停止攪拌到入模,這段時間拖太長。又或者攪拌不足。要避免這個狀況,有時要看配方,trace速度快的,反而可以入小模、做花樣;trace速度慢的,又想在light trace狀態入模,卻需入大模避免失溫。結論:兩難。自己看著辦!
不過我發現,有高比例(超過15%以上)的可可脂、蓖麻油這兩項的,還有加了無敵霹靂快速香精變成薯泥的,都不容易出粉。
出油:不要用品質不好的油,也不要用已經有油耗味的油。另外,晾皂的地點請選全家最通風處,晾皂的頭兩個星期,務必天乾物燥,若是剛好碰到打轉不走的颱風或梅雨,還是要出動除濕機。
【加一些有的沒的】
浸泡物:
推薦金盞花,耐泡無怪味,適量入皂還賞心悅目。至於紫草根,不耐久泡也只能上色不能入皂,我不喜歡它的味道。
染色:
食用色素跟色粉都很好用。要做大理石紋路或渲染的時候,分出來的皂液要少、上色要深,對比才會出來。
香精:
有些有明顯加速作用的,對於製作龜速皂化的皂非常有用,懶人的話一定要添幾瓶。至於香味的喜歡則很個人化。我喜歡添加的比例在1% 左右。
顆粒:
無足夠資料庫,僅用過咖啡粉、紅豆粉跟芝麻粉。記得要磨最細的顆粒來用。
牛奶:
用過各種奶以後,我最喜歡的是奶粉。用奶粉泡濃縮的奶水,作為第二段加入,這樣做溶鹼還是可以維持一定水量,不會措手不及,而且洗感一樣滑溜滑溜的。
精油:
鑒於香味不易保存,實際效果有待商榷,現在已經不入皂(唯一例外是檸檬香茅)。建議留著做保養品。
【水量】
以前我喜歡用鹼量 2.4~2.6 倍,現在正在嘗試2倍以下,為的是讓皂更硬,很多用過手工皂的人,都不習慣最後變軟爛的感覺。減水量trace速度會快一點,但是也要晾久一點,反正庫存多了以後,晾皂時間越拖越久。
【包裝與保存】
最後,因為出油這個原因,我捨棄了喜歡的牛皮紙,還是買了前輩推薦的PE模來包皂,這樣才能把皂的變化看清楚,免得藏在包裝紙底下卻是油斑皂。
皂做好以後,兩三個月左右至半年之間,洗感隨時間增長大幅提升,半年以後洗感昇華的效果就到一個高原期,加上有些皂不耐放,所以我建議在半年到一年之間把它用掉。(說到這裡,不得不佩服鴨的功力,竟然有四年陳皂、且越陳越香的.....)
蓋皂章沒什麼特別,只能選不能太軟不能太硬的時機點,差不多是晾到一半時間左右。
以下這個是有趣的蓋皂章經驗:蓋完以後整個成半球體脫落
然後做成特殊造型。
最後一個叮嚀,手工皂洗髮,不用泡成液體,最好用的方式就是用肥皂在頭髮上嚕。嚕的越久泡泡越多,好洗的不得了!適不適合的洗髮皂,一嚕就知道。^_^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