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看了一本書,是從幼稚園借回來的舊書,1983年的「如何愛你的孩子」,原作者是羅斯坎培爾醫生,這是本由大光文字團契出版的書。看這本沒什麼原因,想看書但幼稚園沒幾本適合父母親看的書,隨意借了兩本,看完發現有許多基本的論點,摘錄一些與大家分享。
大致先說明一下,這本書寫給家中有十二、三歲以下孩子的父母。先提出一些青少年常見的叛逆問題,再回頭說明養兒育女的先決條件,完整的家,合諧的婚姻關係,有了這些背景後,以父母無條件的愛做為根基,教人如何表達這「無條件的愛」:眼的接觸、身體的接觸、集中注意力於孩子的需求等等。後半部談的是管教:要求、命令、獎勵和處罰。最後有些特殊例子等。
到這裡大家可能會覺得這可能是本八股的親職書,有些辭句翻得也有點八股,我還是把一些大原則等屬於觀念的部份打出來給大家參考,對於家中有大孩子的人,可以找回些教養上的信心。
***********************
◎親子間的結合與孩子的安全感端視婚姻的品質如何:
不調合的婚姻因素之一是不成熟。不成熟可解釋為:在意識層面上,無法忍受愛恨兩種相反感情的並存,也就是對同一個人有相反或衝突的感覺。
當我們戀愛時,一定會視所愛的人完美無暇,而不能允許對他有不愉快的感覺。因此我們壓抑任何不滿意配偶的事,像這樣隱藏對配偶不愉快的感覺,有一天會達到飽和點,那時可能已經結婚數年之久。這要看(一)我們對不愉快的事有多大的能耐可以壓抑或不理會。(二)我們成熟的程度,亦即我們處理複雜情感的能力。當我們達到這關頭,再也無法壓抑任何負面的事了。我們要如何應付這個問題呢?
首先,我們必須明白沒有人是十全十美的。
第二,我們必須持續瞭解配偶的資賦與能力。當我對他感到失望時,必須花很長的時間去學習思想他令人愉快的那方面。
第三,我們必須按配偶的樣子來接納他們,包含他們的錯誤在內。
◎無條件的愛是「無論如何」都愛這個孩子:
不論他們天賦如何,缺陷或殘障,無條件的愛是要我們愛孩子,甚至在我們憎惡他的惡行時仍然愛他。大多數的父母都愛子女,然而若以為「父母會自然把愛傳達給兒女」,就是最大的錯誤,大多數的父母並沒有將內心的愛傳達給孩子。
每個孩子都有一個情感的槽,這個槽是想像的而非實際的。孩子只有在情感槽滿足後才能成為最好的,才有積極的有更好的行為表現。
◎如何傳遞「無條件的愛」:
眼的接觸、身體的接觸、集中注意力於孩子的需求。這裡我就略過,重點是不要因為孩子大了,或者是性別不同,就有所顧慮,不再以身體的接觸表達父母的愛。孩子永遠需要這些。
◎什麼是管教?
在養育孩子的範圍之內,管教就是在心智和人格上訓練孩子,使他們變成一個自制、有建設性的社會份子。而管教透過每樣能溝通的型態來訓練孩子,包括以榜樣、典範言辭的引導,寫出來的指導、口頭的要求和教導,以及供應學習及有趣的經驗等等。處罰也包括在其中,但是只是管教的各樣方式之一,也是最消極、最原始的一種。要強調的是,對於正確思想和行動的引導,遠比對錯誤行動的處罰來得重要。
如果一個孩子不覺得被愛和接納,那麼他在與父母相處和對父母價值觀上的認同就會產生困難,孩子對父母的引導就會反應出生氣、敵意和憤恨,並學習抗拒它。我們越是保持孩子情感槽的盈滿,讓他覺得真正被愛時,他就對管教有好的反應,因為他想要與父母認同。當一個小孩知道你瞭解他的感受和他的需要,就更願意對管教有積極肯定的反應;尤其是當你不同意他的時候。沒有比父母不瞭解他的處境,而要他做某些事更令孩子感到挫折。
◎處罰的陷阱
以處罰做為管教的主要手段,就犯了「管教等於處罰」的嚴重錯誤。管教只是訓練孩子走當行的路,處罰只是其中的一部份,而且越少越好。
有一個重要的理由說明為什麼使用體罰做為控制孩子行為的主要方法是危險的:那就是它會徹底除去罪惡感。體罰使人降低人格,失去人性,使孩子受辱,結果孩子以為打了就是處罰夠了。孩子沒有真正感到做錯,沒有適量的罪惡感促使孩子發展正確的觀念。若再加上孩子沒有感到被愛,那孩子反而受到殘害。孩子的行為應該受到健康的良知控制,而不是受恐懼所控制。
另一個體罰的悲劇性結局就是與責打者產生認同,以後孩子長大有了自己的孩子,也會對待他的孩子像以前父母對待他一樣。
◎寬恕
處罰孩子最具破壞性的時刻,是當孩子真誠的對所做感到難過時。如果孩子已經真誠的對錯誤的行為自責,父母的處罰(特別是體罰)將會有害,主要由兩方面而來。
第一,孩子已經對所犯的錯有悔意,表示他仍然保有良好的良知,而那正是你要的,他已經從錯誤中學習某件事。他的良知就是再犯錯最好的制止者。處罰將會消除罪惡感和悔意,並很容易使孩子忘了這種不舒服的感覺。
第二,這種情形下處罰孩子,會產生憤怒的情緒。他已經在自我懲罰,他也需要尋找安慰和寄託。他需要知道父母心中,他仍是好孩子,只是犯了錯。
孩子必須體會被寬恕的感覺,學習教導孩子如何處理罪惡感,就可以避免孩子因為有罪惡感而不敢將問題告訴別人。
◎管教的方法:要求、命令、獎勵、懲罰
這部份書中多舉例,我就不多述。重點是孩子出現不良行為時,應該先思考孩子情感的槽是否空虛?這通常會造成某些程度的行為偏差。先將這個問題解決,用眼的接觸、身體的接觸、集中注意力來關注孩子的需求,之後才來進行管教。
在管教上父母必須同時有彈性與堅定。有彈性是視需要改變方式,而堅定則是我們對要求他達到的期望。而在做這些要求及獎懲之前,要先確定孩子得到足夠的愛。
最後,每個孩子都需要同時經歷各種方式,他需要眼光的接觸,身體接觸,集中注意力,同時也經歷管教。孩子必須同時擁有我們對他的愛和剛毅。這些是並不互相排斥,堅定並不否定情感,有情感並不會養成妥協。
***********************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