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4-12-02 18:55:36| 人氣1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40歲以上肌肉量每10年減少8% 醫師籲吃對、多動、控制慢性病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民正新聞記者:蔡永源,蔡慧茹台南報導】隨著人口老化,肌少症成為影響高齡者生活品質的重要隱憂。台南市立醫院骨科醫師張浩銘表示,肌少症是指隨著年齡增長,全身骨骼肌的質量和力量逐漸減少,可能導致生活品質下降,甚至無法自理。他強調,早期診斷與介入治療是避免重度失能的關鍵。

肌少症的高危族群與主要成因
   張浩銘醫師指出,30歲是肌肉巔峰期,但40歲後每10年肌肉量會減少約8%。根據統計,65歲以上的長者中,每10人就有1人受到肌少症影響。肌少症的主要成因包括:

  1. 老化:神經退化及胰島素阻抗導致肌肉吸收營養的能力下降。
  2. 缺乏活動量:長期久坐或不運動是肌肉流失的重要因素。
  3. 營養不良:蛋白質攝取不足或吸收不良,讓肌肉無法正常合成。
  4. 慢性疾病:糖尿病、肥胖及代謝症候群等共病若未控制,會加重肌少症風險。

早期症狀與診斷方法
   肌少症的早期症狀不明顯,如同汽車漏油難以察覺,但累積下來會導致「發不動」。張醫師提醒,如果出現以下現象,應特別注意:走路無力、握力減弱、上下樓梯困難、反覆跌倒,以及半年內體重明顯減輕。肌少症的診斷依據包括肌力、肌肉質量及體力表現,常見檢測方式有握力測試及雙能量X光吸收儀測量。

預防與治療對策
   張浩銘醫師建議,早期介入治療是預防肌肉進一步流失的關鍵。具體方法包括:

  1. 控制慢性病:監測血壓、血糖,穩定病情。
  2. 均衡飲食:以天然原型食物為主,補充足夠蛋白質,適量使用營養補充品如鈣片、胺基酸及維生素D。
  3. 規律運動:進行阻力訓練及功能性運動,增強肌肉生成效果。

    張醫師強調,醫療可以延長壽命,但健康餘命需靠自身努力維持。早期發現肌少症,可有效減少重度失能的發生機會,提升生活品質,迎接更精彩的高齡人生。

台長: 蔡永源
人氣(1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健康樂活(醫學、養生、減重) | 個人分類: 醫療 |
此分類下一篇:反覆泌尿道感染 中醫也有解
此分類上一篇:安南醫院分享5例TAVI經導管主動脈瓣植入術成果:3個月內存活率100%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