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3-04-11 19:14:09| 人氣9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國內發生首例芋頭秋行軍蟲案件,請農民注意防範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民正新聞記者:蔡永源、蔡慧茹台南報導】秋行軍蟲 (Spodoptera frugiperda),原生於北美洲。於105年開始,迅速侵入非洲、亞洲之多個國家,對於玉米造成嚴重危害。是近年來國際間高度關注之入侵害蟲。我國於108年6月8日在青割玉米上首次發現秋行軍蟲,而後疫情迅速擴散,並持續蔓延至於多種作物。

  112年3月嘉義大學植物醫學系師生於嘉義縣中埔鄉之芋頭田,採集到遭秋行軍蟲鑽蛀的地下球莖與蟲體,經中埔鄉農會植物醫師調查、確認後由本場及嘉義縣政府查報動植物防疫檢疫局,於3月底公告,為國內首例芋頭危害案件。現場調查發生面積約0.07公頃,可見秋行軍蟲普遍鑽蛀地下莖,發生率約5至7成,同時田間可見多種齡期之蟲體。由於秋行軍蟲需於土壤中化蛹,以完成生活史,所以在一般在水田作物如水稻上,較少見其發生,而此次發生田區為廢耕之乾涸水芋田,可能因此助長蟲害。觀察鄰近之正常管理水芋田,則未發現秋行軍蟲危害。

  秋行軍蟲防疫措施已於110年7月1日起進入第三階段,由農民自主管理。而秋行軍蟲寄主範圍廣,除主要作物玉米外,近年間陸續於包括百慕達草、高粱、薏苡、小米、狼尾草、薑、落花生、水稻秧苗、番石榴、甘藍等多種作物上記錄發生,顯示其對於農作物危害性,不容小覷。農民在作物栽培上若遭遇蛾類蟲害,應提高警覺,加強巡田監測。

秋行軍蟲幼蟲具6個齡期,幼蟲每一體節具4個斑點,腹部末端背方有明顯較大之4個黑點,成熟幼蟲之頭殼可見一倒Y形頭縫線。針對種植芋頭種植,應導入害蟲整合管理 (IPM),整合多種防治方式,以預防為主,治療為輔,依據防治基準正確使用鱗翅目害蟲核准登用藥,並遵守安全採收期,避免農藥殘留超量之風險。

台長: 蔡永源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