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徒的生死觀》講座第一堂~生者安則亡者安
世界有成住壞空,人有生老病死,死亡是人類自然的歸宿。然而,當我們面對自己的死亡或親友的離去,若非心生恐懼,即是牽腸掛肚、充滿不捨,為此,法鼓山安和分院特別開設《佛教徒的生死觀》講座,禮請法鼓山三學院監院果慨法師從家中老菩薩的往生以及多年修行心得引經據典教導我們從容面對生死大事。由於因緣殊勝,2014年3月2日首場演講當日雲集約550位菩薩前來聆聽,果慨法師以聖嚴師父的叮嚀「唯有生者安、亡者才會安」來勉勵大家除了對生死建立正確的觀念外,還要透過誦經、念佛、拜懺、持咒、布施等等方法練習安定身心及捨心。如此,面臨親朋好友的往生才能為亡者創造安詳寧靜的往生環境;同時,也為自己的生死大事締造善終的良因好緣,期望人人都能夠透過佛法的正知見圓滿這一期的生命旅程,邁向另一個光明的旅程!
聖嚴師父說,「死亡不是喜事,也不是喪事,而是一件莊嚴的佛事」,只是,面臨死亡或家人朋友往生時,心裡總是難以面對與接受,如何幫助自己與他人化解對死亡的恐懼害怕,自在迎接這一期生命的結束,是每個人都需要學習的課題,因此,安和分院從今年3月2日起至4月20日一連舉辦七場講座,邀請果慨法師透過《金剛經》、《阿彌陀經》、《地藏經》及《心經》等四部經典引導我們一窺生命的實相,並教導我們如何圓滿人生最後一場佛事。第一場講座即受到菩薩們踴躍護持,聽課人數創下新高,安和分院監院果旭法師首先為這場講座做了簡單的介紹,目的是希望大家都能夠從佛法的觀點找到順應生死大事的方法,提升對死亡的觀念。
課程一開始,果慨法師先是說明了一年多前家中老菩薩意外往生以及佛事的處理過程。聽著法師娓娓道出老菩薩車禍意外及陪伴至往生的種種,在場每個人都能感受到三寶力量的不可思議,也領受到法師以長年修行心得引導一生未學佛的老人家踏上光明往生之路的慈悲智慧。法師分享,當見到老人家車禍開刀後滿是不安的臉龐,心中隨即浮現師父的叮嚀「唯有生者安,死者才會安」,故隨即透過平日的修行法門讓自己的心安定下來,也藉此祝福寬慰老人家的心,以至於原本瀰漫在親朋好友之間浮動不安的氛圍頓時也跟著穩定。
之後,果慨法師透過陪伴及對話,向老人家說明死亡是自然的事,藉以安撫老人家對死亡的恐懼,放下執著。同時,還對老人家表達感恩之意,讓老人家知道自己這一期的生命是圓滿的,以此為亡者創造寧靜祥和圓滿的氛圍;另外,更允諾老人家將會原諒肇事者,並陪伴其走過往生的過程,有了這些引導,老人家雖無言語卻笑臉盈盈,也直接讓老人家原本預立以民間信仰處理身後事的遺囑跟著改寫,法師說,這就是「破障」。誠如法師所言,對於往生之前的引導或許人人不盡然相同,但切記一定要讓亡者感受到祥和寧靜,而且真誠的允諾陪伴其度過人生最後的旅程。
果慨法師強調,由於臨命終時,亡者的身心狀況通常容易紊亂,多數人是無法依靠自己的,切記要為臨終者塑造安詳的氛圍,此時不妨念佛引導,當發現亡者起了貪嗔的心則要馬上引導亡者放下,也因此,為亡者做佛事時,最能起作用的其實是與亡者親近的家人,只要那一份心與亡者那一份心相應,就能引導亡者往善處去;另外,透過大眾力量助念引導讓亡者身心穩定也相當關鍵,故助念非常重要,助念時間以十二小時較佳。
藉由果慨法師的分享及其老菩薩的無言說法,讓大家充分理解協助往生者的過程不僅需要正確的觀念,還要在日常生活中練習使用方法,才能協助往生者,成就一場莊嚴的佛事。故果慨法師期許菩薩們,身為佛教徒,既要認知死亡是正常的過程,對未來更要有所規劃,臨命終時才不易發生障礙。所以,若想要死得好,就要先學習如何活得好,死是果,重點是「活」,亦即,未來想死的好,現在就要先作得好,死法就是活法的表現,因為幫助別人死的安詳與準備自己的死亡同樣重要,希望大家能透過觀念與方法在心中和生活中培養安詳的力量,那麼一旦臨命終有善知識開示,便容易放下執著,破除障礙的機會相對增高。
果慨法師殷切叮嚀,在生命的長河中,我們有無限的過去,難免造了諸多惡業,當臨終之際,宿世的種子具現,加上心識容易混亂,所以臨終並非我們開始學習方法的時候,而是從日常生活中累積功夫,因而,菩薩們除了透過課堂的薰習外,平日的行門功課也不可少,例如誦經、拜懺、持咒、念佛,學習念念與佛相應,還要勤行布施,既可練習用恭敬心與人廣結善緣,也練習捨心,臨命終時比較能夠了無牽掛的往生。
死亡,是人生最後一件大事,如何協助自己與幫助他人從容面對,不擔憂、不恐懼,既需要同理的慈悲,也需要智慧的觀照,若能借助佛法的薰陶,常常思維「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面對幻化的世間一切將更自在豁達,安己又安人!
文.陳麗珠
http://web.ddm.org.tw/main/news_in.aspx?chapid=89&modid=441&nid=3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