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10-30 15:39:45| 人氣882|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南京(三)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南京雞鳴寺——南朝首剎雞鳴寺,又稱古雞鳴寺,位於雞籠山東麓山阜上,是南京最古老的梵剎之一。雞籠山東接九華山,北臨玄武湖,西連鼓樓崗,山高62米,因山勢渾圓似雞籠而得名。雞籠山背湖臨城,滿山濃蔭綠樹,翠色浮空,山青水秀,風景綺麗。雞鳴寺旅遊指南  
     雞鳴寺寺址所在,三國時屬吳國後苑之地,早在西晉永康元年(300年)就曾在此倚山造室,始創道場。東晉以後,此處被辟為廷尉署,至南朝梁普通八年(527年)梁武帝在雞鳴埭興建同泰寺,才使這裡從此真正成為佛教勝地。 同泰寺與臺城(宮城)隔路相對,整個寺院依皇家規制而建,規模宏大,金碧輝煌,盛極一時,無愧於“南朝四百八十寺”首剎之譽。由於皇帝的尊祟,同泰寺儼然如當時南方之佛教中心,天望高僧達摩從印度來建康時,就居於此。 梁武帝經常到寺裏說法講經,聽眾逾萬,並曾先後四次捨身到同泰寺為僧,脫下皇帝龍冠莽袍,穿上僧衣,在寺中過起僧人生活,人稱為“皇帝菩薩”。梁大同三年(538年),同泰寺浮圖因雷擊起火,釀成寺內大火,這座龐大的寺院只有瑞儀和柏堂兩個大殿倖存,其余皆化為灰燼。“侯景之亂”後,同泰寺荒蕪多年,直至922年楊吳時,才又在同泰寺故址建臺城千佛院。南唐時稱凈居寺,建有涵虛閣,後又改稱圓寂寺。至宋代又分其半地置法寶寺。至明初時,這裡只有一座小小的普濟禪師廟。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明太祖朱元璋命祟山侯李新督工,在同泰寺故址重新興建寺院,盡拆故宇舊屋,加以拓展擴建,題額為“雞鳴寺”。後經宣德、成化年間的擴建和弘治年間為時六年的大修,寺院規模擴大到占地一古余畝,常住寺僧有百余人之多。寺院依山而建,別具風格,共建有殿堂樓閣、臺房宇達三十余座,遠遠望去,儼然一華麗祗園。 清朝康熙年間曾對雞鳴寺進行過兩次大修,並改建了山門。 雞鳴寺旅遊指南
  康熙皇帝南巡時,曾登臨寺院,並為這座古剎題書了“古雞鳴寺”大字匾額。乾隆十五年(1751年),地方官為了迎早帝和太后南巡,又重建了憑虛閣,作為駐蹕行宮,乾隆也這座古寺題寫了匾額和楹聯。清咸豐年間,毀於兵火。同年間重修,僅有房屋十余間,中間是小院,前面是正殿。至治六年(1867年),寺僧西池等募資修建了觀音樓,樓內供著普渡眾生、大慈大悲的觀音菩薩。有趣的是,雞鳴寺的觀音與眾不同,為一尊倒坐觀音菩薩像(面朝北而望),佛龕上的楹聯道明原因:“問菩薩為何倒坐,嘆眾生不肯回頭。”雞鳴寺從今又稱為觀音閣、觀音樓。光緒二十年(1894年),兩江總督張之洞又將殿後經堂改建為“豁蒙樓”,並手書匾額。1958年雞鳴寺改為尼眾道場。“文化大革命”期間,雞鳴寺遭到嚴重破壞。1979年,政府為了保護名勝古跡,落實宗教政策,決定重建雞鳴寺1983年以來,在方丈宗誠法師領導卞。 寺廟修復了頭山門、觀音殿、大雄寶殿、豁蒙樓、景陽樓、韋殿、彌勒殿、誌公臺、唸佛堂、藥師佛塔、藏經樓、法堂、客堂、至今早等,1985年雞嗚寺即重新對外開放,隨後又逐步修了大山門、毗盧寶殿、鐘樓、鼓樓、放生池等建築。自開放以來,雞鳴寺溝通了與港臺以及海外佛教界的聯繫,常有佛教使吞訪問該寺,交流佛教文化,增進彼此了解。 雞鳴寺旅遊指南  
      

修復後的雞鳴寺幽凈古樸,煥然一新。由雞鳴寺路左側循石級緩步而上,一座黃墻洞門迎面而立,洞門正中“古雞鳴寺’,四個金字熠熠生輝,這就是雞鳴寺山門。步入山門,左為施食臺(誌公臺)。由施食臺往前為彌勒殿,其上為大雄寶殿和觀音樓,殿內供奉著兩尊由泰國贈送的釋迦牟尼和觀音餾金銅坐像,並新塑了觀音應身像三十二尊,供奉於殿內。大雄寶殿之東為憑虛閣遺址,西為塔院。塔院內全部采用青石磨光雕花工藝,青石鋪設地面,一座七層八面的藥師佛塔拔地而起。此塔為1990年重新建造,是雞鳴寺歷史上的第五座大佛塔。塔高約44米,外觀為假九面,實為七級八面。鬥拱重檐,銅剎筒瓦,在陽光照耀之下,塔剎金光溢射四方。 塔身建有內梯外廊,宏麗壯觀,映帶霞輝。此塔被稱為消災延壽的藥師佛塔,含國泰民安和為香客、遊人消災延壽的祝禱之意。寶塔南面正門上額題“藥師佛塔”四個大字,系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的手跡。北門門額上鐫刻有“國泰民安”匾額,為南京市市長所題。塔內供奉有藥師佛銅佛像一座,此像原供奉於北京雍和宮,1972年由趙樸初向國務院提請、經周總理批准送給南京靈谷寺,靈谷寺維修時,將該佛像暫存市文管會,寶塔建成後,又從文管會迎奉於塔內。塔內每層中間還有四個佛龕,為明代金絲楠木雕,原為北京中南海舊物,每個龕內供奉有一尊捕木的藥師佛像。雞鳴寺旅遊指南 觀音樓左側為豁蒙樓,樓甚軒敞。豁蒙樓東即為景陽樓,樓上有對聯一副雲:“雞籠山下,帝子臺城,振起景陽樓故址;玄武湖邊,胭脂古井,依然同泰寺舊觀。”這兩座名樓為供人憑欄遠眺之處,今已分別辟為茶座和素餐館,為遊客提供良好的服務,使遊客得以一面品茗就餐,一面臨窗賞景,情景至雅。 雞鳴寺集山、水、林、寺於一體,環境十分幽雅。寶剎莊嚴,銅佛閃耀,寺內樓閣參差,殿宇輝煌,浮圖聳空,香火繚繞,遊客不絕。佛殿建築精美佛像莊嚴;宏觀則山明水秀寺優美濃蔭碧翠留人步;登宏塔而俯瞰則群峰拱挹;煙嵐蓊郁。東抗鐘阜,西接北極,下瞰臺城,俯臨玄武,山色湖光,湖中梟雁,歷歷可數。每當春秋之交,仁立塔上,放目遠眺,荷花萬頃,紅綠相間,如漢宮晚妝,美不勝收。每當農曆二月十九日、六月九日、九月十九日,即觀音菩薩誕生、成道,出家紀念日,五、六萬善男信女前來朝山敬香,人流如潮,幽凈的寺院熱鬧非凡。 
    1996年6月8日,雞鳴寺方丈宗誠老師太安詳圓寂。一年來,雞鳴寺30多位尼眾,在省、市佛協和當家師的領導下,佛事活動如期進行,並修繕了鼓樓、韋馱殿、東西廂房。她們表示要繼承和發揚老師太艱苦創業、以寺為家精進修。如今的雞鳴寺終年遊人不絕,香火繚繞。每逢二月十九觀音誕辰,六月十九觀音成道,九月十九觀音涅磐之日,淩晨便有香客前往進香,人如潮湧。 

 

 

閱江樓位於南京城西北,瀕臨長江。景區內有閱江樓、玩鹹亭、古炮臺、孫中山閱江處、五軍地道、古城墻等30余處歷史遺跡,是一個融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於一體的全國知名旅遊勝地,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獅子山原名盧龍山,高78米,周長2公里,有"獅嶺雄觀"之美譽,為金陵48景之一。明太祖朱元璋在盧龍山大敗陳友諒,為明王朝建都南京奠定了基礎。朱元璋稱帝後,賜改盧龍山名為獅子山,下詔在山頂建造閱江樓,並親自撰寫了《閱江樓記》,又命眾文臣每人寫一篇《閱江樓記》,大學士宋濂所寫一文最佳,後入選《古文觀止》。600年來雖有2篇《閱江樓記》流傳於世,但終因種種原因未建成。

南京閱江樓 
     閱江樓於2001年建成並對外開放,從此結束了"有記無樓"的歷史。閱江樓高52米,共7層(外觀4層暗3層),碧瓦朱楹、檐牙摩空、朱簾鳳飛、彤扉彩盈,具有鮮明的明代風格,古典的皇家氣派,成為南京標誌之一。
登上閱江樓,放眼遠眺,浩瀚的大江風光一覽無余,令人心曠神怡。背江而望,金陵全景盡收眼底。

南京閱江樓風光

  一、閱江樓

  閱江樓是繼武漢黃鶴樓、嶽陽嶽陽樓、南昌滕王閣後的江南第四大名樓。閱江樓和前面三大名樓,是中國最具特色的四大名樓。閱江樓的特色,一是高,山高78米,樓高52米,總高130多米,是最高的名樓;二是精,處處精工細作,精雕細刻,無比華美;三是內涵豐富,有許許多多歷史文化積澱,留下了許許多多的歷史名人的足跡和作品;四是皇家氣派,因為只有南京,出過十姓二十六位帝王,這裡的建築都是按照皇帝的規格建造房屋。

  現在的閱江樓,是南京市批准並支持部分資金,由下關區投資4000余萬元建起來的。閱江樓整體成“L”型,主翼面北,次翼面西,兩翼均可觀賞長江風光。主樓在兩翼的犄角處,外四內三共計七層,總高度為51米,總建築面積5000多平方米,兩翼各以歇山頂層次遞減,屋頂犬牙交錯,高低起伏,跌宕多變,輪廊優美;屋面覆蓋黃色琉璃瓦,並鑲有綠色琉璃瓦緣邊,色彩鮮麗;檐下鬥拱彩繪各異,廊柱、門窗紅中呈暗,更顯古色古香。完全符合朱元璋筆下的“碧瓦朱楹,檐牙摩空,朱廉風飛,彤飛彩盈”的具體描述。

南京閱江樓遠眺

  二、靜海寺

  在獅子山西側有一座靜海古寺,這座古寺始建於明朝永樂九年(西元1411年),是明成祖朱棣為紀念航海家鄭和下西洋凱旋歸來而敕建的。在敕建時,朱棣還賜了一塊匾額,上書“靜海”二字,意為四海平靜。誌書記載:“文皇命使海外,風波無警,因建寺,賜靜海”。

  因火災和戰亂,靜海寺曾幾次毀壞,幾次重修,到全國解放後,它僅剩下幾間僧房。靜海寺是1842年6月簽訂的我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的中英《南京條約》議約的地方,是中國近代歷史起點的標誌,也是洪秀全的太平天國在寺內挖地道到儀鳳門,炸毀城墻後攻進城的地方。

  1987年,南京市和下關區政府撥款在原址復建了一座占地628平方米的靜海寺,後被辟為《南京條約》史料陳列館。在1997年香港回歸祖國懷抱時,在南門入口處架設了一座“警世鐘”,洪亮、深沈、幽遠的鐘聲警示我們:不忘國恥,牢記落後就要挨打的道理。

南京閱江樓 樓內

  三、天妃宮

   獅子山西側原有座規模宏大、規格極高的天妃宮。該宮始建於永樂五年(1407年),永樂十七年(1419年)重建,正德十二年(1517年)重修。說其規格高,是明永樂皇帝欽定敕建的。永樂七年,朱棣以神屢有護助大功為由,加封天妃為“擴國庇民妙靈昭應弘仁普濟天妃”,並下發了《敕封擴國庇民妙靈昭應弘仁普濟天妃詔》,同時親賜“弘仁普濟天妃之宮”匾額。永樂十四年(1416年),朱棣又為南京天妃宮撰寫了699字的《禦制弘仁普濟天妃宮之碑》一文,並在宮中樹起了高4.63米(加碑座6米)的刻有碑文的石碑。皇帝親自敕建宮殿、下詔加封、撰寫碑文,這在媽祖文化史中是絕無僅有的,可見其規格之高了。清咸豐後,天妃宮遭到毀壞,至後因戰亂等原因屢建屢毀,至今僅存《禦制弘仁普濟天妃宮之碑》,並從原地移至靜海寺內。

 

棲霞山位於南京城東北22公里,又名攝山,南朝時山中建有“棲霞精舍”,因此得名。棲霞山有三峰,主峰三茅峰海撥286米,又名鳳翔峰;東北一山,形若臥龍,名為龍山;西北一山,狀如伏虎,名稱虎山。棲霞山古跡名勝很多,她的深秋紅葉,特別是2000年發現的“東飛天”石窟,成為蜚聲海內外的旅遊勝地。   
 棲霞山
   棲霞山馳名江南,因為不僅有一座棲霞寺,更有南朝石刻千佛巖和隋朝名構舍利塔,還因為它山深林茂,泉清石峻,景色令人陶醉,被譽為“金陵第一明秀山”,民間素有“春牛首、秋棲霞”。山西側稱楓嶺,有成片的楓樹,深秋的棲霞,紅葉如火,登高遠望,甚為壯觀,景色十分迷人。


   [棲霞寺]棲霞山風景區的第一景是明鏡湖,有“彩虹明鏡”碑立於湖邊,它位於棲霞寺大門西面,面積約3000平方米,是清乾隆年間興建的,湖中有湖心亭,並有九曲橋與岸相連,造型精巧,向東有月牙池,向前就來到棲霞寺大門。

  棲霞寺座落在棲霞山中峰西麓。南齊永明元年(483年),隱士明僧紹舍宅為寺,稱"棲霞精舍",後成為江南佛教三論宗的發祥地。 棲霞寺是南京地區最大的佛寺,現有山門、天王殿、毗盧殿、藏經樓、鑒真紀念堂等主體建築。   
 
   棲霞寺座落在棲霞山中峰西麓。南齊永明元年(483年),隱士明僧紹舍宅為寺,稱“棲霞精舍”,後成為江南佛教三論宗的發祥地。),唐代時稱功德寺,增建了殿宇40余間,規模很大,與山東長清的靈巖寺、湖北荊山的玉泉寺、浙江天臺的國清寺並稱天下四大叢林。清咸豐年間毀於火災。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重建,現主要建築有山門、天王殿、毗盧殿、攝翠樓、藏經樓等,為南京地區最大的寺廟。

  千佛巖在鳳翔峰西南麓。聞名遐邇的“東飛天”就在中102號佛龕中。南齊永明七年(489年),明僧紹之子與智度禪師合作開鑿三聖像以紀念明僧紹。梁大同六年(540年)三聖像佛龕上出現佛光,驚動齊梁貴族,於是紛紛前來鑿石造像,從南朝齊永明二年至梁天監十年(484-511年)逐漸開鑿而成。又據傳,棲霞寺創建人僧紹曾夢見西巖壁上有如來佛光,於是立誌在此鑿造佛像。棲霞山

  他病故後,其子在南齊永明二年(484年)開始與僧智度禪師在西壁上鑿佛龕,鐫刻了三尊佛像,這三佛合稱“西方三聖”,該殿也稱“三聖殿”。所有佛像或五六尊一龕,或七八尊一室。佛像始有515尊,分鑿於294個佛龕中,望之如峰房鴿舍,號稱千佛崖。

   後來,唐、宋、元、明各代相繼在紗帽峰都有開鑿,連南朝在內,共有700尊。佛像大者高數丈,小者僅盈尺。其中“大佛閣”為開鑿時間最早、規模最大的一座石窟,鑿於南齊永明七年(西元489年),正中無量壽佛坐像高達12米。


   2000年南京旅遊界要說有什麽大事恐怕只有棲霞山發現“東飛天”,各大媒體更是抓住這一熱點進行大量報道,學術界也展開了激烈的討論,使“東敦煌”、“東飛天”蜚聲海內外,很多人慕名而來。“東飛天”位於中102號佛龕中。

  這個洞龕非常小,共有5座佛像,洞頂的兩組飛天為橙色,線條清晰可辨,中間佛像頭頂的火焰隱約可見。雖然僅有這麼兩對飛天,但這是我國所發現的最東部的“敦煌遺跡”。最近又傳來消息稱在千佛巖旁的舍利塔上又發現了飛天浮雕,其所用技法和人物線條皆與敦煌相似,據有關報道稱,這一發現進一步豐富了"東敦煌"的文化內容。棲霞山

  舍利塔始建於隋仁壽元年(601年),始為木塔,後毀於唐武宗會昌年間。現存之塔系南唐時高越、林仁肇建造。從棲霞寺南側圍墻外山路向東行不遠,就可看到舍利塔,該塔用白石砌成,五層八面,高約18米。塔外壁上刻有浮雕,形象姿態生動傳神。  
 
   塔基上刻著釋迦牟尼出家修道的故事,依次是托胎、誕生、出遊、苦行、坐禪、說法、降魔、涅般。該塔為五級八面密檐式石塔,高18.04米。塔基上浮雕釋迦八相圖和海石榴、魚、龍、鳳、花卉等圖案;塔身刻有高浮雕天王像、普賢騎象圖和文殊菩薩像,像上還刻有“匠人徐知謙”等題名。

  塔檐下雕飛天、樂天、供養人等像。第二層以上每面都刻兩個圓拱形龕,均內雕一酋跏趺坐佛,共計64尊,雕刻精細,甚為生動。全塔造型典雅、秀美,雕刻細膩、精湛,裝飾華麗,為佛教藝術在江南的代表作,在中國古代建築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1988年舍利塔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棲霞山還有若干自然奇觀,饒有情趣。如棲霞寺東北,平山頭的南坡上有一處青灰巖石,表面呈波浪狀,人稱“叠浪巖”,十分罕見。此外還有“青鋒劍”、“天開巖”、“一線天”等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奇觀。

    明末清初秦淮名妓李香君的墓冢位於棲霞區棲霞山風景區。李香君別名“香扇墜”,由於色藝超群,俠骨慧眼,資質不凡,當時在十里秦淮名噪一時。她死後被葬於此。該墓為磚石砌成,週遭以石塊為欄,墓上爬滿藤蔓。

      棲霞山風景區的第一景是明鏡湖,它位於棲霞寺大門西面,面積約3000平方米,是清乾隆年間興建的,湖中有湖心亭,並有九曲橋與岸相連,造型精巧,景點名“彩虹明鏡”。向東有月牙池,然後就是棲霞寺大門。

 

靈谷寺旅遊指南

 

  靈谷寺位於中山陵東面1.5公里處,原稱蔣山寺,在今明孝陵處。因明大祖朱元璋選中了該地作為墓址,於洪武十四年(1381年)下令遷至現址,並賜名“靈谷禪寺”。

      當時規模很大,占地500 余畝,山門上書“天下第一禪林”,後毀於兵燙。現在的靈谷寺是1928年至1935年在原寺址建成的國民革命軍陣亡將士公墓。建國後改名為靈谷公園,但習慣上仍稱靈谷寺。

  靈谷寺大門是一座三拱門的門廳,上覆綠色琉璃瓦,兩側是紅墻。中門上題“靈谷勝境”,兩側偏門各書“松聲”、“泉濤”。大門正南有一個長近百米的月牙形放生池,又稱萬工池,相傳是朱元璋調用萬名軍工挖掘而成。

  進大門,過雨道是無梁殿。無梁殿原名無量殿,因供奉無量佛而得名,是原靈谷寺僅存的一座建築,因整座建築全用磚石砌成,無梁無椽,所以又稱無梁殿。殿高22米,寬46.7 米,進深37.9米,南北各有3個拱門,四面皆有窗。結構堅固,氣勢雄偉,至今已有600 多年曆史。 靈谷寺旅遊指南

  殿前有一座五楹帶頂的陣亡將士牌坊,中間坊額刻“大仁大義”,背面刻“救國救民”。坊前置一對漢白玉雕成的貔貅。殿內墻上書刻孫中山的《總理遺囑》,還書刻國民革命陣亡將士名單。無梁殿後是陣亡將士第一公墓,此墓連同位於東西各300 米處的第二、第三公墓共埋葬北伐與抗日陣亡將士1029名,弧形墓墻後是松風閣,建於幾十級臺階之上,閣高10米,寬41.7米,九楹二層,外有回廊,四周紅柱環繞,二樓為中空式,頂覆綠色琉璃瓦,藍色披檐。

      閣後甬道正中置寶鼎一座。上刻“名鼎垂勛”四字。由此向北約百米就是靈谷寺的標誌性景點靈谷塔,塔高66米,九層八面,底層直徑14米,頂層直徑9 米,為花崗石和鋼筋混凝土混合結構。1933年建成,當時稱陣亡將士紀念塔,俗稱九層塔。塔內有螺旋式臺階繞中心石柱而上,計252 級,每層均以藍色琉璃瓦披檐,塔外是一圈走廊,廊沿有石欄圍護,供遊人憑欄遠眺。

  無梁殿東有靈谷寺,寺內大雄寶殿供如來佛;大道覺堂供玄奘法師靈骨;觀音寶閣供觀音菩薩;還有藏經樓、彌勒殿、祖堂等建築。寺門對面是一座帶頂的黃色照壁。寺東有座品質碑,碑高約 5米,上刻“靈谷深松“四字。再向東過小橋是座五楹的古建築名“流觴廳”。 

靈谷寺旅遊指南

 由流觴廳向東南不足百米即至鄧演達墓。墓門正中是一座圓形花壇。兩側有露天遊廊左右環抱,廊上架有水泥條架、植紫藤為篷;遊廊盡頭各有方亭一座。墓前雪松、龍柏,地下鋪草坪,東、西、北三面有石墻環繞。墓前有花崗石墓碑,刻何香凝所書“鄧演達烈士之墓”,墓圓形,築於平臺上,高4.5米、直徑9.5米,為省文物保護單位。

  


紫金山天文臺建成於1934年9月的紫金山天文臺是我國自己建立的第一個現代天文學研究機構,前身是 成立於1928年2月的國立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她坐落於南京市東郊風景如畫的紫金山第三峰上,至今已有68年的歷史。

紫金山天文臺旅遊指南
  紫金山天文臺的建成標誌著我國現代天文學研究的開始。中國現代天文學的許多分支學 科和天文臺站大多從這裡誕生、組建和拓展。由於她在中國天文事業建立與發展中作出的特殊 貢獻,被譽為"中國現代天文學的搖籃"。 
  紫金山天文臺是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授權的"天文學"一級學科和"天體物理","天體測量和天體力學"兩個二級學科的博士、碩士學位授予點,並設有"天文學"博士後流動站。 

紫金山天文臺旅遊指南
  紫金山天文臺擁有射電天文實驗室、空間天文實驗室、天體物理研究部和天體力學研究部 四個主要研究單元。有青海、青島、贛榆、盱眙 四個野外臺站,其中青海觀測站是我國目前唯一 的大型毫米波射電天文觀測站,裝備了具有國際 先進水準的13.7米毫米波射電望遠鏡;新建的盱 眙站將是我國唯一的應用天體力學實測基地。
  中科院射電天文聯合開放實驗室,中科院人造衛星 觀測研究系統,中國天文學會掛靠在紫臺。 
  紫金山天文臺同國內外天文研究機構有著長 期而廣泛的學術交流。紫臺出版的學術刊物與世界上52個國家和地區的220個天文研究單位建立了交換關系。 紫金山天文臺旅遊指南 

     在鍾山西峰上。出太平門向右轉彎,循盤山公路可直達。該臺建成於1934年,是解放前我國唯一的天文臺。當時,天文臺主要配備有口徑20釐米的折反射望遠鏡和口徑60釐米的反光望遠鏡以及一些小型的儀器。1937年日軍侵逼南京,天文工作者攜帶望遠鏡主要部件遷往內地,留下的儀器設備遭到嚴重破壞。建國後,逐步恢復。它藏有我國古代一部分珍貴的天文儀器,還擁有我國自製的60釐米折反射望遠鏡、太陽望遠鏡等許多現代化的測量天體的儀器和設備,成為我國一個綜合性的天文研究機構。該臺開展了對太陽、恒星、行星、人造衛星、射電天文、歷算、時間、天文儀器等方面的觀測和研究工作,編算出我國的《天文年曆》,相繼發現一批小行星、彗星、耀星和變星等新天體,為開展行星空星物理、太陽系演化、恒星物理和演化等研究課題提供了寶貴的資料,在人造衛星運動理論、天文儀器製造和天體物理研究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果。 紫金山天文臺旅遊指南
    新建的紫金山索道,全長2350米,高差330米,是我國目前最長的吊椅式索道。從太平門地堡城經紫金山天文臺到頭陀嶺。天堡城與地堡城是太平天國時期修築的兩個重要的軍事要塞。天堡城在西峰山上,今紫金山天文臺內,築於絕壁之寂,可以俯瞰全城。地堡城在西峰山下、太平門外,炮臺堅固。上下呼應,易守難攻。頭陀嶺是鍾山第二峰,海拔425米,觀光索道終點站在此。此處巨巖壁立,山峰險峻,無限風光盡在其中。

 

 新街口商業貿易區是南京市商貿商務中心區,其商務商貿的密集程度、經濟貿易額、客流量,在全國都有一定的影響。

     在南京市的幾大商圈中,新街口商圈在設施、商品、價格和服務方面具有全國領先優勢,僅百貨業態就包括:南京新百、中央商場、金鷹國際、商貿百貨、大洋百貨和東方商城等大型商業企業,在“都市圈”市場中形成了較強的集聚輻射功能。

      街區的日均客流量達到40至50萬人次,節假日最高客流量超過100萬人次,還吸引了沃爾瑪、萬達購物集團、五星電器等知名商家的入駐經營。

金鷹國際購物中心!

      新街口商業街區作為有近百年曆史的商業街,在其發展的過程中形成了自身特有的優勢和特點:

      第一個特點是商業密集度高。在新街口這塊不到1平方公里的“彈丸之地”,目前已經集中了近700家商 店,1萬平方米以上的大中型商業企業就有近30家。僅白下區側0.3平方公里的範圍內,就有各種地面商務商貿設施120多萬平方米,近500家工企單位,其中商業面積70多萬平方米,娛樂面積8萬多平方米,金融面積10萬多平方米,商務面積37萬多平方米,另外還有20多萬平方米的地下商業設施,新街口商業街區的密集程度之高,在全國都不多見。

      第二個特點是影響輻射力大。新街口商業街區的銷售額有30%是南京都市圈的馬鞍山、滁州、蕪湖、鎮 江、常州等城市的消費者實現的。

      第三個特點是知名商貿企業多。從精神文明建設來說,南京的市屬商貿是省級文明行業,市屬商貿系統的 相當部分在新街口街區。中央、新百都是首批全國“百城萬店無假貨”活動示範店。新百是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區內還有10多家市級文明單位,7家省級文明單位,各商家還有很多的青年文明號、巾幗文明號及國家和省級勞模20多名。

                        

       現在的新街口已經成為一個集購物、餐飲、住宿、休閑娛樂為一體的綜合性商貿區。隨著地鐵一號線的開通,新街口的交通將變得更為便利。

新街口商業貿易區旅遊指南

新街口商業貿易區旅遊指南

 

引用: http://big5.17u.com/destination/city_224.html

台長: 水白
人氣(882)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海外旅遊 |
此分類下一篇:新三峽旅遊
此分類上一篇:南京(二)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