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長在重男輕女的時代與大家庭,叔叔們喪妻不到一年一定再娶,嬸嬸們卻一定要守寡,理由很簡單,因為男生一定要女生照顧,我問媽媽,如果嫁得不好,可以離婚回家嗎?媽媽回不行,這就是命要認命。讓我從小就對此反感與抗拒,所以有不婚的念頭,看見媽媽像超人一樣,好像一天24小時都不夠,但卻得不到奶奶的認可,只因連生4個女兒,連回隔壁村的娘家都要偷偷晚上回去,外婆捨不得來家裡看女兒,卻要忍受奶奶的冷言冷語,覺得身為女人為何如此卑微,而女人為何要為難女人,只因性別?
1987 年解嚴之後,社會上出現關注不同的主題或專以婦運為主旨的專業性的婦女團體。這些團體在從事傳統的服務和救助性的工作外,更積極的參與政治,藉著推動相關法律的修改及制定以及監督政府政策,尋求改善婦女在台灣的地位。中國和印度,報導指出,人民生產時偏愛男孩,會以性別因素選擇墮胎或殺害女嬰,形成了男女比例失衡。在中國,每100名女性對106.3男性,印度是每百女性對107.6男性,在台灣跟中國女性的地位提升了很多,對於4,5年級的男女在這中間的時期,如何去調整自我的心態很重要。
大約7年前有次去市場。聽見攤販問一位非常有氣質的婦人(大約50出頭吧),兒女都到適婚年齡,她說她兒子一定要結婚,才有人照顧他,她女兒工作很好,不一定要結婚,要照顧別人太累了。這是身為媽媽的私心。對於雙薪家庭的結構,家事一般還是落在女性上,就算女性的薪資高於男性,傳統觀念下,就算男人尊重老婆,但該做得還是女生得做,在這觀念下,結婚的前幾年真的是痛與累,覺得除了工作,還要搞定3個家庭,真該堅持自我的信念-不婚。
1+1應該是等於或大於2,家庭如果能同心協力,兩個人一定比一個人好,但如果是小於2甚至變負數,那還是一個人好,性別不是誰做什的規定,而是兩個人的共識,雙方父母是共有的,都有要負的責任與義務。現今85年後的女生,對於生活的料理好像比男生弱很多,這是對過往男女不平等的反撲嗎?(呵呵)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