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來我一直在妄想﹕如果澳門出現一個像詹宏志一樣的文化人﹐他會在這裡幹出同樣驚人的事業﹐抑或被各式各樣的荒謬和落後活活氣死﹖這些年來我也一直在質疑﹕身兼多職的詹宏志﹐怎可能憑一己之力﹐讀破那麼多書﹐策劃過那麼多重要的出版盛事﹖如果只從商業角度來考慮﹐詹才子無須花那麼多時間去研究和推介世界上各種各樣高水平的書籍﹐如果沒有這一波接一波的文化浪潮﹐台灣的出版事業亦不一定能發展得百花齊放﹐甚麼書都有人讀﹐甚麼書都有人出。據說﹐詹宏志的評論文字是有促銷作用的﹐他肯為之寫評作序的作品﹐亦肯定不是平庸之作﹐人們相信他的眼光﹐他也很少令讀者失望﹐回顧早年他為朱天文(《世紀末的華
麗》)﹑朱天心(《我記得》)﹑張大春(《四喜憂國》)等人所寫的評文﹐既具學者的深度﹐亦展現了作家的靈敏﹐如果追溯他協助侯孝賢拍《悲情城市》﹐協助楊德昌拍《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的經過﹐你會更明白他對文化的熱心和投入。
(也是因為對文化大業太投入﹐他的《明日報》才在網路中犧牲得這樣壯烈吧﹗
)雖然只有大學學歷﹐詹宏志的博學是足以令許多碩士和博士汗顏的﹐即使從來不以專家自居﹐但他曾多次介紹自己的讀書策略是全面了解﹐喜歡一位作家﹐他會讀遍其作品﹔喜歡某一類型的書籍﹐他會盡力搜購﹐全面閱讀﹐這樣攻進一個又一個知識的堡壘﹐使他擁有豐富的知識作資本﹐策劃﹑編輯出多種別具趣味的系列叢書。就我所知由他主導推出的電腦雜誌﹑間諜小說﹑旅行文學等等都極具份量﹐今次我們談的《私房謀殺》﹐即是他自幼以推理小說來消閒的“成果”。所謂“謀殺專門店”﹐是由詹宏志負責選書和推理小說叢書﹐每本書前皆有他所寫的導讀﹐細述該書的奇情巧思﹐作家所屬的流派和江湖地位﹐這些導言合而觀之﹐即為一部資料詳盡﹑有趣動人的推理小說史。我不知道澳門的讀者對總是圍繞著兇殺案發展劇情的推理小說有沒有興趣﹐但以水準而論﹐《私房謀殺》所推介的阿嘉莎·克券絲蒂﹑雷蒙·錢德勒﹑艾勒里·昆恩﹑達許·漢密特﹑范達因等人﹐都是值得閱讀的大師級作家﹐當然﹐你更不可不讀的是寫《福爾摩斯》的柯南道爾。在一連串犯罪和破案的過程中﹐我們會更了解人性﹐更明白社會上存
在著各種陰暗的事情。同時﹐《私房謀殺》亦是一部極具小說評論道德的專集﹐詹宏志羅列諸位大師的“犯罪手法”﹐卻不會掃興地令讀者掌握故事的脈絡﹐這份引誘大家去買書的本事﹐是寫書評的人最想學的“魔法”。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