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05-21 11:48:54| 人氣32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關於詩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之一

讀詩能換取甚麼﹖吃飯能換取甚麼﹖答案能換取甚麼﹖不為甚麼是否等於沒有甚麼﹖我們的詩人都忙於解答問題﹐想得越多﹐詩意越少﹐想著想著就失去寫詩的衝勁了﹒寫詩的人沒有問題﹐也不應老是忙於回答無知的問題﹒

之二

里爾克在《給一個青年詩人的十封信》中說﹕「對於自己不要過甚地觀察﹒不要從對你發生的事物中求得很快的結論﹐讓它們單純地自生自長吧﹒」在資訊快速得驚人的網絡時代﹐詩歌是否也被衝擊成快速的文字排列了﹐又有多少年輕詩人會知道里爾克呢﹖

之三

悲苦的詩難寫﹐快樂的詩難寫﹐艱澀的詩難寫﹐恬淡的詩難寫﹐不是要打擊你的信心﹐要控制文字本來就很難﹐文字包含太多意義﹐太多意識形態﹒許多人在未征服文字前﹐已先被文字征服﹒

之四

詩歌不一定要反映現實﹐寫詩不一定要抱持偉大的理想﹒純粹愛詩﹐單純寫詩﹐本身已是最詩意的行為﹒

之五

詩集應該不算是商品﹐絕大多數詩集都不能賺錢﹐有利可圖者﹐賣的更可能是詩人的名氣﹒

之六

羅智成在《夢中書房》說﹕「同樣是以語言來解決問題﹐詩人與說謊者的區別可能是﹕詩人往往是自己所生產出來的意義的第一個信徒﹒那是他感動別人的基礎﹒詩人因此不停地受到自己那些良莠不齊的作品的愚弄……」小說家以騙人為本事﹐詩人自欺欺人而不自知﹐兩者似是問題製造者﹐多於是解決問題者﹒

之七

三十歲之前﹐我們苦苦追尋生存的意義﹐年輕的軌跡離不開反叛﹑反抗和憤怒﹐大量的孤獨與小量的理智﹐加上適量的懷疑﹐讀詩與寫詩﹐彷彿有無限的可能﹔三十歲之後﹐生活逼你思考存在的價值﹐青春的徬徨混入了無奈和不安﹐忘記了初衷﹐必要的成熟和不必要的計算衡量﹐規限了詩﹐也規限了想像力﹐關於讀詩與寫詩﹐只空餘代遠年湮的段段殘夢﹒

之八

中學教材令一代又一代的青年想起現代詩人便條件反射的想到徐志摩﹐這是詩歌教育的不幸﹐還是徐志摩的幸﹖

之九

語文教師是扼殺年輕詩人的頭號疑犯﹐他們自己無法理解詩歌的神秘﹐卻教孩子批評寫詩的人頭腦混亂毫無道理﹒由未能踏入文學之門的人教導下一代語文﹐本身已經夠荒謬﹐指望他們給予孩子優質的語文教育﹐更是癡人說夢﹒

之十

好詩的拯救來自閱讀的廣博和寬容﹐來自個人的修養和對世界的觀察﹐兼收並蓄﹐沒有人可以被「教育」成詩人﹐但多數年輕詩人都需要一盞指路明燈﹒能否朝詩的國度前進﹐卻是另一回事﹒

之十一

讀詩如練功﹐要持之以恆﹐不可荒廢的是觀摩詩人對語言的妙悟和妙用﹐執著於感性的文字﹐可望救活理性的文章﹒

之十二

寫詩比寫小說易賺稿費﹐寫小說比寫詩散漫隨意﹒誰比誰難多少﹖真不好說﹒敘事性強的詩歌﹐可能像極短篇小說﹐文字功夫到家的小說﹐可視作壯麗的長詩﹐何必強要區分﹐反正殊途同歸﹒

之十三

假如沒有了《鏡海》﹐沒有了《澳門筆匯》﹐沒有了澳門文學獎﹐沒有了各式投稿發表作品的機會﹐澳門還會有人寫詩讀詩嗎﹖當然會有啊﹗真心愛詩的人總有辦法寫自己想寫﹐讀自己愛讀﹒所以﹐問題不在詩歌有沒有出路﹐重要的是你有多少才情﹐多少參與﹒

台長: 寂然

您可能對以下文章有興趣

人氣(32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