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是種懲罰的觀念有久遠的歷史﹐且此等觀念經常用於癌患者。我們常聽見向癌“宣戰”(“fight”or“Crusade” against cancer)﹔癌是“殺手”病﹔罹癌的人是“癌的受害者”芈Cancer Victims芈。表面上﹐癌是罪犯。但癌症病人也被污名化。流行的疾病心理學理論將生病及復原的責任派給倒楣的病人。視癌不只是病﹐更是一惡魔般敵人的傳統使癌不只是一不治之症﹐更是一不體面的病。
痲瘋在全盛期引起很大的戰慄感。在中世紀﹐痲瘋病患者是腐敗社會的象徵﹑教誨的啟示(exemplum)﹑腐敗的標記。沒有比賦予病意義╴╴該意義必定是道德意義╴╴更具懲罰性的事了。任何病只要其起因不明﹑治療法無效﹐就容易被意義所覆蓋。首先﹐種種可怕主題芈腐敗﹑墮落﹑污染﹑社會的反常狀態(anomie)﹑弱(Weakness)與病相連。病成為隱喻﹐然後﹐以病之名芈即用病為隱喻芈﹐該恐怖被置於其他事物。病成為形容詞。某事被說成像病﹐意指它是噁心的或醜陋的。
【蘇珊·桑塔格芈Sunsan Sontag芈著《疾病的隱喻》﹐刁筱華譯﹐大田出版社﹐二○○○年十一月】
肺炎橫行﹐浪漫的人會想到馬奎斯的《愛在瘟疫蔓延時》﹐理智的人會想到卡繆的《黑死病》﹐無奈很少人再會留意蘇珊·桑塔格的《疾病的隱喻》﹐以及她以肺病﹑癌症和愛滋病所引伸出的一套隱喻理論。
今天我們和鄰埠的人如何看待患病和懷疑患病的人﹐傳媒每日報道有多少人“中招”﹐流行用品由手機一轉而成口罩﹐街談巷議離不開典型的八卦無聊和非典型的肺炎。有些地方開始將病人隔離﹐不過如果病菌由外地傳入﹐被軟禁的病人陷於痛苦﹐聞病即關的學校和各類機構陷於癱瘓﹐但卻無阻每日不斷入境的可疑帶菌者。“表面上﹐肺炎是罪犯。但肺炎的病人也被污名化”。當一種不一定是絕症的病演變成社會問題﹐透過這次瘟疫式的傳染事件﹐我們是否可以說﹐社會愈反常﹐非典型肺炎的擴散和防治方式也愈反常呢﹗明乎此﹐你會明白今日的澳門的確是福地﹐而某些地方就如中了當地一高官的詛咒“有咁耐風流(下刪五字)”
在《黑死病》中﹐卡繆說﹕“可是‘瘟疫’又是甚麼意思呢﹖那就是生活﹐如此而已。”在《愛在瘟疫蔓延時》裡﹐霍亂只屬小病﹐更像“瘟疫”的是各式狂歡﹑慶宴﹑縱情生活的“時尚”﹐不過﹐主角還是會不經意地說﹕“在城裡殺我們的不是子彈﹐而是法令。”所謂病變﹐本來就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爆發的。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