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上說﹐水坑尾公共行政大樓側的行人天橋“又”壞了。
其實﹐它不壞的時候﹐才是新聞呢﹗
在許多市民印象中﹐它根本沒有“正常”過。
所以﹐“又”壞了﹐“再”壞了﹐“又再”壞了﹐都已變成習慣。反正它就是時好時壞﹐平常百姓又有甚麼辦法呢﹖
從這一件小事上﹐大家可有發現﹐澳門市民的脾氣真好﹐天橋電梯“不正常”地壞了多年﹐依然忍氣吞聲﹐拾級而上﹐辛苦之後毫無怨言。只是﹐老人家﹑孕婦﹑傷殘人士﹐登上這天橋時便要遭受“不必要的痛苦”。有時不禁會想﹐天橋自動電梯之設﹐到底是為了方便大眾﹐還是為了折磨市民呢﹖
不過﹐一隻手掌拍不響﹐有寬宏大量的市民﹐仍要有麻木不仁的官員互相配合才足以令事件顯得荒謬。
負責管理這天橋的官員面皮真夠厚﹐一條天橋﹐兩組電梯﹐屢壞屢修﹐屢修屢壞﹐這到底是哪門子的管理措施﹖一件小事可以如此拖拖拉拉﹐直接影響政府整體形象﹐難道這就叫體察民情嗎﹖據說﹐澳門街的公務員薪酬高於市場很多﹐偏偏連壞電梯這種簡單問題都處理得如此不濟事﹐這就難免令人疑惑﹐如此“有目共睹”的損毀都似是視而不見﹐聽之任之﹐各種各樣“看不見”的錯誤和失當﹐豈會有被重視之日﹖何時方有改正之期﹖電梯壞了只是小事﹐制度壞了易生慘事。
行事官威﹐辦事官僚﹐做騷出力﹐施政無方﹐當然不是市民大眾喜聞樂見的現象。
批評聲音儘管令官老爺敏感兼反感﹐但癡癡期盼仍然盼不到官府在個別小事上作出改善﹐樹立良好作風﹐則不難明白誰比誰更過份。
百年之前的大官曾國藩說﹕“有操守而無官氣﹐多條理而少大言。”真是說出大家心底話。但願為官者多學習這類格言﹐至少不要反其道而行就好了。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