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詩人陳滅這本詩集的名字真是說出我的心聲啊!
從前我常被一個現實問題嚇倒:「你們出書根本無法賺錢,為什麼還要出版?」文學人向來命苦,無論是真心關注還是路過閒聊,都可以義無反顧落井下石:「澳門的市場那麼小,出書只會賠本,如果沒有政府資助,哪有傻瓜拿錢出來出書?」這種揭開我們最耀眼傷口的問題每隔一段時間就會令我困頓:究竟應該先有讀者,還是應該先有作者?究竟寫作的人是傻瓜,抑或賠本出版的機構都比較傻?
澳門人向來喜歡以「沒有市場」作為質疑的理由或自我安慰的藉口。看到別人做某些事(不管唱歌跳舞演戲繪畫和寫作),澳門人都會不自覺地問:「從事這些在澳門沒有市場的事,如何『生存』下去?」而參與這些事的人有時也說得坦白:「由於本地市場有限,我們也只是以業餘形式,為興趣而參與。」彷彿旁觀者已認定此事在澳門難有出路,而參與者也明白自己不過是貪玩或趁熱鬧,彼此都沒有想過令不可能的事變成可能,大家都受制於我們生活在小城市而理應矮人一截,但這是正常的狀態嗎?
過去人們習慣以澳門文學「沒有市場」而不太重視,很少人會認真想像在網絡發達的年代,一篇文章好文章可以廣泛流播到什麼地步。大多數作者習慣把文章見報視為完成任務,只要發表了,之後的事就與自己無關了。但其實如果真的有心經營所謂「文學市場」,發表只是最初步的要求,如何令一篇文章有效地讓相關讀者看到,如何聚合讀者的力量把你的好文章分享給他們的朋友,如何令這種傳播關係一直擴展下去,如何在個人的讀者群中開拓出新的可能(例如改編作品成不同的表演形式,吸引不同界別的支持者)以上這些都不是澳門有沒有市場的問題,這直接關乎作品的質素,也跟作者如何推廣自己的文章大有關係。
問題是,我們的作者有沒有吸引讀者的實力?我們的讀者有沒有耐性對喜歡的作者投以持續的熱情?
如果真的喜歡寫作,有沒有市場都要全力以赴,精益求精,把文學的事當作事業來經營。
文學可以有無限可能,親愛的朋友,跳出市場的迷思吧!
(刊於2012年8月22日澳門日報新園地)
文章定位: